春季是流行病的多發季節,12種春季易患疾病的症狀與防治方法

卿禾養生 發佈 2020-02-22T06:24:47+00:00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大地迎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時細菌和病毒們也開始肆意起來。流行性感冒單純型流感急性起病,體溫39~40℃,伴畏寒、乏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等全身症狀明顯,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可有流涕、鼻塞、乾咳等。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大地迎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時細菌和病毒們也開始肆意起來。春季是許多疾病的高發季節。比如,感冒、咳嗽、潰瘍、心腦血管疾病、過敏、水痘、關節炎等開始潛伏於人類的身體,所以,春季又稱為「多病之季」。那麼,這些春季常見病如何治療防止呢?為了您和家人的身體健康,一定要了解這些春季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

流行性感冒

單純型流感

急性起病,體溫39~40℃,伴畏寒、乏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等全身症狀明顯,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可有流涕、鼻塞、乾咳等。查體: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紅腫,無分泌物,肺部可及乾性囉音。

肺炎型流感

較少見,多發生於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發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混合細菌病毒肺炎。表現: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紺,肺部可聞及濕囉音。胸片提示兩肺有散在的絮狀陰影。痰培養 無致病細菌生長,可分離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中毒性流感

以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損害為特徵。表現為高熱不退,血壓下降,瞻望、驚厥、腦膜刺激征等腦炎腦膜炎症狀。

胃腸炎型流感

少見,以腹瀉、腹痛、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

中毒型流感

極少見,表現為高熱、休克、呼吸衰竭、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嚴重症狀,病死率高。

春季百日咳

病因:百日咳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患病時間可長達2~3個月,故有「百日咳」之稱。春天,幼兒容易被傳染一種特殊的咳嗽病。其臨床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以及咳後伴有特殊的吸氣性回聲,中醫稱為「頓咳」。

病程:患兒咳嗽時很痛苦,往往連續咳嗽幾十聲,漲得面紅耳赤,眼淚鼻涕也一齊流出,直到粘痰咳出或咳到引起嘔吐,方能暫停緩解。一天之內,反覆發作,少則幾次,多則幾十次。該病一時難愈,有時要拖上兩三個月。多發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新生兒和幼兒易並發肺炎。如無併發症,愈後一般良好,患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治療:如果寶寶在百日咳發病非常早的初期使用抗生素,藥物就能幫助緩解百日咳症狀。如果抗生素用得晚,儘管寶寶分泌物中的百日咳細菌能被去掉,這樣寶寶就不會傳染別人,卻可能沒辦法縮短百日咳的發病期。另外,百日咳引起的咳嗽通常要持續6~10周,所以你除了等待外,也沒有什麼有效地辦法。

注意事項:有些父母錯誤地認為,「百日咳」要咳一百天,即使治療也沒有效果,因而採取消極等待的態度。應該指出,本病若早日治療和加強護理,可以縮短病程,不一定會拖得很久;反之,聽其自然發展,那就會咳上二三個月,不僅面目浮腫、臉色青暗、眼紅、流鼻血,而且會因營養不良、抗病力下降,以致並發肺炎、腦炎等病。

春季潰瘍病

過敏:對某種食物,甚至某種牙膏過敏,也有可能長口腔潰瘍。應對:如果在吃了某種從沒吃過的食物之後得了口腔潰瘍,要考慮是不是它們引起的,立即停吃停用,記錄下來。另外,建議用溫水漱口,然後將少量原汁蜂蜜敷在潰瘍面,多次重複,第二天潰瘍就會明顯好轉。

吸菸:如果吸菸者的口腔被咬破,菸鹼中含有的有害物質會附著在破損的口腔黏膜處,干擾、破壞黏膜自我修復,引起潰瘍。應對:口腔內有破損時,用嚼口香糖代替吸菸,能刺激唾液分泌,保持口腔濕潤,促進潰瘍癒合。

火氣大:中醫把「火氣大」看作長口腔潰瘍的原因,但「火」也分虛實。應對:口腔潰瘍要分清是「實火」還是「虛火」,對症用藥。實火潰瘍表面呈黃色,紅腫熱痛,且伴有口苦口臭、心煩身熱、尿黃、便秘症狀。

推薦藥物:牛黃解毒片、三黃片等。虛火潰瘍表面呈白色,隱隱作痛,且伴有心煩、兩頰發紅、口乾、疲倦無力等症狀。推薦藥物:知柏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

維生素缺乏:「多吃水果、蔬菜」之所以成為治療口腔潰瘍的金科玉律,就是因為維生素缺乏容易導致口腔潰瘍。應對:通常是體內的維生素A、B缺乏引起了口腔潰瘍,因此,應多食用黃色和深綠色的果蔬,以及牛奶、雞蛋等食物來補充維生素A,由於B族維生素之間有協同作用,建議服用複合維生素B。

防治方法: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注意飲食清淡;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多放鬆自己,緩解精神壓力;日常生活中多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有助於預防口腔潰瘍。

春季過敏

花粉:在花粉傳播的季節,微小的花粉顆粒在傳播過程中會散布在空氣中,並隨著空氣的流動而四處飛揚,而其中的一部分會被人吸入同時被皮膚吸收。

灰塵:灰塵過敏是一種生活在灰塵中的微生物的過敏反應,是最常見的過敏。灰塵過敏包括棉纖、皮毛以及各種纖維,動物皮毛等。

季節變換:由於種種環境因素,空氣中散布的細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質便會大量釋放出幾乎遍布人體所有組織的化合物——組織胺,引起臉部皮膚過敏。

鍛鍊時間:過敏症患者應避免上午晚些時候或下午早些時候鍛鍊。原因是,花草樹木從日出時開始釋放花粉,在臨近中午及下午早些時候,空氣中花粉濃度達到最高值。專家建議,最好選擇傍晚或晚上跑步鍛鍊。

毛絨玩具:毛絨填充玩具容易聚集灰塵,是常見過敏原。如果家中有人過敏,應該將這些玩具收起來,或者處理掉。

心腦血管疾病

春天天氣總是忽冷忽熱,變化無常,這樣的天氣很容易誘發一些疾病的發生,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更是春季高發疾病的「座上客」,需要引起重視。

不要受涼:常言道,春捂秋凍,百病不生。寒冷的刺激容易造成心肌耗氧指數上升,加重心臟負荷。要根據天氣變化做好身體保暖,室內溫度保持20度左右。

保持好心情:保持心理平衡、穩定和愉悅的強項有益於心臟健康,可降低患心臟病的幾率。千萬要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緒波動,這樣容易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誘發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

飲食建議: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在任何時候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大吃大喝會是舊病復發;所以要合理、均衡安排飲食,以粗糧、蔬菜、低脂為主。四點要記住:低油、低鹽、低脂、低糖。

運動注意:春天大地復甦,容易使人情緒興奮,增加心臟負擔,加上晝夜溫差大,很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因之,運動要循序漸進,安排好時間,以慢、緩為主,上午9時左右出門,或散步、太極拳、或氣功、慢跑。

春季風心病

防治鏈球菌感染:要注意居住衛生,對猩紅熱、急性扁桃體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結炎等急性鏈球菌感染,應予積極徹底治療,以避免風濕熱的發作。風濕熱的反覆發作,會加重心臟瓣膜的損害。

勞逸結合:適當的運動和體力勞動可增加心臟的代償能力,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的患者。,可以照常工作和生活,但是要避免劇烈的運動和重體力勞動。休息可以減輕心臟負擔,是防治本病的必要措施,患者病情發作時要根據症狀和醫生的囑咐,不同程度地限制體力活動,甚至完全臥床,直到心功能改善為止。

穩定心神:不少風心病患者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時,會突然發生心動過速,增加心臟負擔,造成心功能不全,因而要寬心平氣,淡泊守神。

合理飲食:限制食鹽的攝入量,每天1-5克之間;減少高脂肪飲食;少吃含鈉豐富的食品;進食飲料不要太多,每次少一點,相隔時間長一些;注意少吃戒刺激性食飲和興奮性藥物。

節制性生活:一般情況下,風濕性心臟病對結婚、生育、哺乳等沒有多大的妨礙。由於夫妻雙方進行性生活時,心跳會加快,血壓會升高,心臟的負擔也會隨之加重。因此,風心病患者宜節制性生活。女性患者如病情較重,不宜懷孕生育。重症女青年,最好不結婚,待症情好轉再做考慮。

春季關節炎

防止受寒:在春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止受寒,淋雨,以及受潮,關節處一定要注重保暖,不要穿一些比較濕的衣服,濕鞋子,以及濕襪子等等,不要喝一些冷飲,乾燥的環境當中,天氣轉涼應該防止受風寒的侵襲,可以多穿一些衣服。

飲食有度:防止關節炎的產生,在飲食方面,要做出適當的調節,杜絕生冷食物,杜絕過敏性物品。應該少吃一些牛奶,巧克力,小米,奶糖等食物,這些食物含有的氨酸比較多,對關節的靈活性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很容易引起過敏,導致關節炎的加重,復發,以及惡化等等。

起居有常:預防關節炎,日常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注重勞逸結合,這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對於關節炎患者的病情控制,處於恢復期的時候,應該避免過於勞累,注重勞逸結合,一定要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千萬不要干一些體力活。

運動鍛鍊:預防關節炎,可以平時做一些氣功,太極拳,以及廣播體操等溫度,凡事堅持體育鍛鍊的人群,都能夠促進身體強壯,增強抗病能力,御風驅寒,對身體健康非常好。

春季水痘

病因:引起水痘的病毒很奇怪,它擔任了引起兩種疾病的角色,所以,醫學上把它命名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病毒第次進入人的體內時,所引起的疾病就是水痘。當其再次出現時,引起人體再度感染而發生一種新的疾病-帶狀皰疹。

症狀:水痘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多見於1~4歲的孩子,嬰幼兒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年長的兒童或成人可出現發熱。如果未出現併發症,患者經過2周左右一般可以自愈。病初症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後,軀幹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

疫苗接種: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水痘疫苗是一種減毒的活疫苗,接種水痘疫苗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而且保護作用可以長期存在。勿隨意使用退燒藥和激素對於水痘患者。

護理:水痘的傳染性很強,孩子患病後,應儘量不要與其他兒童發生接觸,避免傳染給其他兒童,直至皰疹全部結痂脫落後。謹防病兒用手抓破痘疹,特別是面部的痘疹,以免化膿感染,而留下疤痕。要避免病兒用手揉眼,從而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留下疤痕,影響視力。故要剪短孩子的指甲,保持手的清潔並戴上手套。

春季流腦

症狀:該病起病急,病初有鼻炎、咽喉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症狀,臨床上常常容易被忽視。隨即發熱,熱度很高,寒戰、乏力、哭鬧不安,大孩子有頭痛、嘔吐等,重者表情呆滯,面色難看。

危害:當細菌及其毒素進入腦,則寶寶嘔吐頻繁、前囟飽滿、頭痛加劇,出現抽搐、神志朦朧、頭頸部強硬甚至昏迷。有時寶寶會面色蒼白、四肌冰涼並發紫、血壓下降至測不出等中毒性休克、中樞性呼吸衰竭等表現,醫學上稱為「暴發性流腦」,可危及生命。即使搶救過來,有的寶寶也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及後遺症。

疫苗接種:預防流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按時接種流腦疫苗,據有關資料顯示,接種流腦疫苗後,90%以上的人可以產生有保護力的抗體。一般滿6個月和次年的11-12月各接受一次疫苗注射(共計2次),這樣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注意事項:寶寶如有以上症狀,應及時上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耽誤。一定要配合醫生給寶寶做腰穿(腰椎穿刺)及抽血檢查等,以便及時進行治療,防止病情轉重。許多患兒的家長擔心腰穿會傷害腦而拒絕醫生。這種擔心並無必要。腰穿絕不會傷害腦。若拒絕腰穿而耽誤病情,不能及時治療,則會對寶寶不利。

A型肝炎

病因:由A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以肝臟損害為主的腸道傳染病。人類感染A肝病毒後,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暫的病毒血症中,病毒又可繼續在血液白細胞中增殖,然後進入肝臟,在肝細胞內複製繁殖。於起病前1-2周,A肝病毒由肝細胞的高爾基體然向毛細膽管,再通過膽管進人腸腔,從大便排出。

傳播途徑:A肝以「糞----口」途徑傳播。病人的糞便、尿、嘔吐物污染周圍環境、食物、食具、水源或人的手後未經消毒而感染其他人。A型肝炎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注意休息,輔以適當飲食和藥物,因此做好預防工作尤為重要。

預防措施:預防「A肝」關鍵在於把好「病從口入」關。具體做法是: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河鮮或海鮮,不吃被蒼蠅、蟑螂叮咬過的食品,生吃的水果要削皮再吃;飯前便後要洗手;餐具要消毒;滅蠅滅蟑螂以及做好肝炎病人糞便的消毒,防止其污染水源等;對肝炎病人要嚴格進行隔離治療,待無傳染性後方能回家休養治療。

季節性:A肝有明顯的季節性,以早春和秋冬季節發病率最高。對A型肝炎的預防,除把好飲食關及不與A型肝炎病人密切接觸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注射A肝疫苗。凡1歲以上未患過A型肝炎但與A型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觸的人,以及集體單位的易感人群都應該接種A肝疫苗。

結核病

傳播途徑: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傳染性肺結核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傳染性最強階段是在患者未治療到規範抗結核治療2個月之間。出現咳嗽、咳痰或伴痰中帶血大於2周的肺結核可疑症狀時要及時到結核病定點醫院進行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減少結核病的傳播。

防寒保暖:早春時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過早地頓減衣物一旦寒氣襲來會使血管痙攣血流阻力增大,影響機體功能,使人體免疫機制下降,所以「春捂」習慣要保持,宜漸減衣著。

補充水分:除一日三餐外,還需喝1500~1800毫升左右的水,才能滿足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春天氣候乾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所以要注意補充水分,保持體內的水分入量和消耗量相平衡。

開窗通風:結核菌在空氣中可以存活8~10個月,在乾燥環境中可以存活3~6個月,在陰暗乾燥環境的痰中可以存活6~8個月,結核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傳播,人感染結核菌和其所處的環境的空氣中結核菌濃度有關。開窗通風,降低環境的空氣中的結核菌的濃度,是預防結核菌傳播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別是有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的場合,更要注意定期開窗通風。

規律生活: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把一天24小時分為十二時辰,對應十二地支,並與人體腑臟的氣血運行等相結合。從21點到5點,是陰盛階段,此時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新陳代謝的時間,人體也隨著十二時辰盛衰開闔而變化,每日作息時間要遵循子午流注規律,按時休息,有益於保持陰陽平衡,氣血暢通,抗病能力才能提高。

春季換季病

腸道疾病:腸道傳染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有經水傳播、經食物傳播、密切接觸傳播、昆蟲傳播等,常見的有病菌、病毒經人的口進入腸道後,在消化系統內生長繁殖,從而發病。平時烹調食品一定要熟透;定期消毒餐具;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勤洗手。

紅眼病:紅眼病(即急性流行性結膜炎)常在高溫高濕的雨水季發作、流行。由於紅眼病潛伏期短,受感染後24小時內較易發病。一般情況下,患者會自覺雙眼劇烈疼痛、畏光流淚、有異物感、分泌物為水樣、球結膜常有點狀、片狀出血等症狀。因此,得了紅眼病,一要防止傳染,二要及時治療。

真菌感染:由於真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2℃~36℃。因此,真菌引起的足癬、手癬、股癬、花斑癬在夏天尤其好發,輕者表現為丘疹、水泡、紅斑、脫皮等症狀,重則可能出現糜爛、皸裂等。因此不要共用洗漱用品、混穿拖鞋、混用毛巾等,減少相互感染的機會;飲食上保證營養忌辛辣等。

流感傷風:謹防流感和傷風。當前溫差比較大,早晚較涼,氣候乾燥,病毒、細菌容易傳播。流感臨床典型表現為突起畏寒、高熱、頭痛、全身痛、軟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而呼吸道症狀較輕。應注意充足睡眠、勤於鍛鍊、勤洗手、室內保持通風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