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辨體質,祛濕更高效

答摩健康 發佈 2020-04-16T03:31:54+00:00

即將到來的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雨生百穀,時雨將至,麥穗灌漿,清氣升為雲,濁氣降為雨,是為穀雨,也寓意穀雨是個多雨的節氣。

本 期 導 讀

春末夏初,雨水不斷,容易濕邪入體,作為一個油膩的大「濕」人,該如何祛濕,回到清爽乾淨的狀態?


雨生百穀濕氣重。


即將到來的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雨生百穀,時雨將至,麥穗灌漿,清氣升為雲,濁氣降為雨,是為穀雨,也寓意穀雨是個多雨的節氣。



隨著降雨量增多,空氣濕度變大,人身容易外感濕邪入體。且節氣前後的天氣變幻莫測,忽冷忽熱,忽濕忽干,忽春忽秋——多重邪濕之氣輪番上陣,防不勝防。


濕邪的危害


濕邪具有粘膩停滯的特點,一旦附身,容易膠著難解,時起時伏,難以速愈。

1.濕氣會影響一個人的皮膚、容貌、體型

一旦被濕氣纏身,皮膚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皮膚會油膩,毛孔粗大,暗黃沒有光澤,嚴重者會長斑長痘。

而且濕氣會讓人變胖,除了水腫之外,還會讓人便秘,導致小肚子變大。


2.有非常多的疾病與濕氣有關

如肥胖、水腫、腹脹、濕疹、皮炎、痤瘡、帶下等,嚴重的可引起頑固性肥胖。

這種頑固性肥胖還易引發併發症,如高血壓、高血脂,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

如何祛濕更高效?

濕是陰邪,最善於沉積、藏匿在腸胃裡,如油入面,所以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而脾主運化水濕,如果脾胃出現問題,體內濕氣太重,就容易變成「油膩」的人:油膩膩的頭髮、油膩膩的臉,耳朵內濕又癢,大便黏膩,肩頸僵硬,肌肉酸重……


想要祛濕更高效,先要辨別脾胃不適的類型。因篇幅所限,目前介紹兩種,一類是脾氣虛,一類是脾陽虛。


脾 氣 虛


脾氣虛,一般都是天生稟賦,加上後天的飲食不規律、勞累過度、憂思恐懼,還有其他一些慢性病逐漸損傷脾氣所致。

常見表現

  1. 吃得很少
  2. 腹脹,尤其是吃過飯以後特別的明顯
  3. 大便溏
  4. 形體消瘦浮腫、肢體倦怠,少氣懶言
  5. 面色黃等


因為脾氣不足,水谷不化,氣機也不暢,所以不愛吃飯。吃了飯以後脾氣更加虧虛,所以脹得很厲害。脾氣沒有能力運化,就會常常出現大便稀溏的現象。

脾氣不足,身體四肢肌肉都缺乏能量,就會出現勞累倦怠。時間長了以後,氣血生化之源能力就不足了,那麼人就會出現面色蒼白的現象。

食療建議

選用黨參芡實薏仁粳米來煮成粥來食用,多吃幾次,你的脾氣會得到明顯的改善。減少體倦乏力,面色黃肢體浮腫等等一些症狀。


黨參芡實薏苡仁粥

原料:黨參5克,芡實10克、薏苡仁20克、梗米100克

製法:所有材料洗凈,加入清水適量,明火煲粥食用。煲至芡實、薏苡仁開花為度。


脾 陽 虛


脾陽虛是脾氣虛進一步的發展。比如食用了一些特別生冷的東西、受到了外在的寒邪,直接進入脾胃中焦,或者長期服用一些苦寒藥物損傷了脾陽,或者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都會導致的脾陽虛。

常見表現

  1. 飯量非常少
  2. 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按
  3.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4. 面白少華或虛浮
  5. 口淡不渴
  6. 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
  7. 有的人會出現肢體的浮腫,小便短少,或者女性會出現白帶清稀量多
  8. 舌質淡胖,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陽虛和脾氣虛有很多類似的症狀,但是區別在於脾陽虛有畏寒怕冷,脘腹隱痛,喜溫喜按等寒象。

食療建議

可以選用山藥黃芪粳米來煮成粥,也可以少量的加一些紅糖或者白糖,然後用山藥黃芪來補益脾腎之氣。


山藥黃芪粥

原料:山藥30克,黃芪5克,粳米100克。

製法:山藥、黃芪與粳米共煮粥,粥熟加白糖。一次吃完。本方以山藥、黃芪補益脾腎。



如果你的體質更偏向平和,日常也不見什麼脾虛的症狀,但是夏天來了,感覺自己沒什麼胃口、濕重乏力、昏昏欲睡的話,可以試試山藥薏仁芡實赤小豆粥。


山藥薏米芡實赤小豆粥


原料:薏米、芡實、赤小豆各10克,山藥30克,梗米100克。

製法:薏米、芡實、赤小豆先浸泡一夜。水燒開後放入薏米、芡實、赤小豆、大米,熬煮30分鐘待到軟爛。最後加入山藥煮15分鐘即可。調味可甜可咸。

這樣的一個方子更適合大多數人,用以緩解入夏前的些許不適。幫助脾胃運化,排出濕氣,身子也會更輕快一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