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又來了,╮(╯▽╰)╭,一藥在手,性命無憂嗎?

徐徐話健康 發佈 2020-02-01T07:39:50+00:00

雙黃連又來了今天的新聞,一定是雙黃連。「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經過聯合研究的結果,他們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雙黃連又來了

今天的新聞,一定是雙黃連。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經過聯合研究的結果,他們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於是,今天一大早的各大媒體,都把「雙黃連」推到了風口浪尖。

隨便一個搜尋引擎,搜一下「雙黃連」,幾乎滿滿的都是相關信息。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在消息出來之後,又經過了老百姓瘋狂的搶購導致脫銷以後,終於各大媒體又開始發送一些質疑類的文章。


雙黃連能抑菌?

好吧,不管是病毒還是細菌,脫離人體的時候其實都很脆弱。因為環境比較單一。

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初起的時候,大家都在宣傳「56℃加熱90分鐘、75℃加熱30分鐘能夠滅活病毒。人冠狀病毒對有機溶劑和消毒劑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紫外線均可滅活病毒。」

然後呢?把病毒扔進雙黃連口服液會比加熱、酒精、含氯消毒劑、紫外線什麼的效果更好嗎?我想恐怕不會。


中醫的整體觀

中醫是一個整體醫學,研究的不僅僅是藥物,也不單單是人體,而是自然環境、地域特點、生活情況、心理狀態、人體狀態、藥物作用……等等眾多信息的一個集合體。


單獨把某一個藥拿出來,就說能抑制病菌,那麼中藥里的清熱解毒藥多了,如上圖中的中草藥都是教科書上的清熱解毒藥,我們都要拿來用嗎?

這顯然是不科學的。脫離了人體,脫離了環境,脫離的其他影響因素,單獨的拿著藥物出來說事,這根本就是在黑中醫。


一藥在手,性命無憂?

「一藥在手,性命無憂」這件事,您可能想多了。

沒有哪一種藥物,敢說「吃上就絕對不生病」的。

人體的神秘,醫學界都還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發現,不斷的更新換代,甚至可以說是永無止境。變數永遠大於定數。更何況,抑制病毒或許對治癒疾病有所幫助,但是對於預防疾病這件事來說,似乎遠不是那麼回事。

就好像,我手拿弓箭,卻沒有箭靶,打誰?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很多人覺得,中藥沒有副作用,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對此,我深感中醫的科普力量太薄弱,讓大家都誤解了中醫。

中醫可以通過辨證、中藥相互配伍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減輕藥物的副作用,讓其更好的發揮療效。但這不代表中藥沒有副作用。

離開辨證,離開配伍,用錯了中藥,那也是堪比催命符的!


預防疫情請理智,重點在於要防護!

預防疫情,還請大家保持理智。

生命受到威脅,誰都會覺得心慌慌,焦慮。這是人之常情。誰要說不怕,那真是硬撐。

害怕,我們可以選擇認真的防護。有目的的做好防護遠比盲目跟風,單純的尋求心理安慰要有效的多。

現代醫學的防護,從疫情發生那天起就在不斷的普及: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少聚集。

那麼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呢?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句話從疫情開始,我不知道已經重複了多少遍。意思是說,身體抵抗力強盛,病邪自然不能侵襲。

事實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也並不是感染者皆發病,發病的患者也是有輕有重。這都是取決於人體自身的抵抗力的。

如何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呢?

第一點,心態平和!中醫認為,七情致病,情緒過激會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導致疾病叢生。即便沒有新型冠狀病毒來感染,恐怕也會出現其他疾病,焦慮、高血壓、失眠最為常見。

第二點,生活有常!生活規律不要輕易打破。起居有時,飲食有節,適當鍛鍊。人體常年形成的自然習慣,猛然打破,就容易導致身體失衡。這裡尤其要說說飲食:生冷、辛辣的一定要少吃。如生的蔬菜、生的水果、綠茶、金銀花、菊花、蒲公英等寒性藥材、蘇打水、酸奶以及溫度寒涼的食物都屬於生冷;羊肉、韭菜、辣椒、洋蔥、生蔥、生蒜等都屬於辛辣。這些食物會導致人體脾胃受損。而脾胃恰巧是人體防禦外邪的屏障的主管。

第三點,多曬太陽!冬季本就陽光不足,大家居家隔離,外出較少,陽光接觸的也很少。陽光是生命的源泉,曬太陽可以幫助大家改善心情,驅散陰霾,鼓舞人體陽氣,增強抵抗力。目前不能出門曬太陽,那麼在家裡陽光充裕的地方曬曬太陽也是有好處的。

很希望,大家能掌握防病抗病的精髓,而不是浮於表面,人云亦云

@頭條號@健康真相官@清風計劃@頭條健康情報局@頭條健康#清風計劃##關注新型肺炎##雙黃連真的有效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