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與傷寒》| 從三陰三陽學真正的中醫語言

答摩健康 發佈 2019-12-24T02:47:00+00:00

本 期 導 讀 : 《黃帝內經》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類,真正的中醫語言要學習一門學科,首先要了解她的專業詞彙。「類」,是中醫或者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別重要的一個字。在中醫里怎麼理解「類」呢?有幾個成語可以幫助理解「類」,第一個詞叫做「取象比類」。

本 期 導 讀 :

《黃帝內經》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類,真正的中醫語言

要學習一門學科,首先要了解她的專業詞彙。「類」,是中醫或者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別重要的一個字。


在中醫里怎麼理解「類」呢?有幾個成語可以幫助理解「類」,第一個詞叫做「取象比類」。


❍ 取象比類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里歸類了「三陰三陽」,《黃帝內經》也反覆提到了三陰三陽。


三陽:太陽、陽明、少陽

三陰:太陰、少陰、厥陰


太陽與太陰稱之為「開」

少陰與少陽稱之為「樞」

厥陰和陽明稱之為「闔」


觀察一個人走路的姿勢,可以通過取象比類的方式歸到「三陰三陽」。


比如說有的人走路兩邊來回搖擺,對應生活中門軸轉動的樣子,像樞機,屬於少陽少陰的象。有的人直不起腰來,像身體打不開一樣,處於闔起來的狀態,屬於太陽或者太陰的病理狀態。因為太陽和太陰屬於開的狀態,既然開不起來,初步判斷為太陽與太陰的病理狀態。


到底是太陽還是太陰的病理狀態呢?可以進一步號脈,再問一問症狀。比如怕冷、腰腿疼痛、頸椎不舒服、腰酸等,這些症狀主要出現在足太陽膀胱經,屬於太陽的病理狀態。中醫講「不通則痛」,判斷可能是太陽經脈上有瘀阻。



通過將一個人走路的姿態歸類進行分析的思路,就叫做取象比類。


舉一個例子,我經常去深圳講課,在我住的樓下是一所幼兒園。阿姨教小朋友們做器械體操,小朋友的手裡拿一個像籃球那麼大的皮球在地上拍,舉起來,再蹲下去,然後轉身等等的一系列動作。有的小朋友在做轉身動作時身體很不靈活,顯得很笨拙。


這些小朋友可能處於一種少陽不利的身體狀態,或者屬於少陽不利的體質。有的小朋友下蹲時很笨拙,還有的小朋友站起來的一瞬間身體容易失控等等。



小朋友們在練習動作的過程中就已經顯露出來他們身體大概處於某種狀態。


比如展開身體時顯得笨拙,可能要考慮太陽或者太陰的病理體質。太陽體質的孩子可能很容易受寒,將來後背、腰、腿、膝蓋甚至肩膀、頸椎等可能會出現問題。


下蹲時動作特別笨拙的小孩子,厥陰或陽明將來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怎麼理解陽明呢?可以觀察大便的情況,經常乾結便秘,一般要先考慮是否是陽明的問題。陽明有兩條經脈,一是手陽明大腸經,一是足陽明胃經。


如果經常便秘,又特別口渴愛喝水,中醫判斷陽明有熱。


通過觀察小朋友身體動作,來判斷其身體更容易得某類的病,這種思維方式就叫取象比類。



❍ 觸類旁通


通過三陰三陽、開闔樞取象比類的思路,我們再擴展開去看其他的現象。


比如說有的人開車,車的兩邊,車門、前後倒車鏡經常會損壞,他可能屬於少陽的問題。因為兩側屬於樞機,即是少陽或少陰。還有的人前車輪或者車頭容易出問題。


身體前側的經脈有足陽明胃經,觸類旁通,他可能有陽明的問題。


這種「觸類旁通」的思考方式不是一種實驗室里驗證的思考,而是靈活地把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大量信息進行歸類的一種方法。


觸類旁通,取象比類,這種思維的訓練很好。


不斷進行這種思維訓練有利於我們在學習中醫時建立一種思維模式。《黃帝內經》裡邊反覆提到過這種思維模式。



《黃帝內經》的知識框架


《黃帝內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現代生活中,所有人都會接收到大量信息,如果不能把它們按一種統一的結構來進行合理歸類,這些信息對我們來說就是垃圾信息,是碎片化的,會傷害我們的思維能力。


《黃帝內經》曰:「天地之大數,始於一終於九」,把天地萬物進行了歸類,從數字一到九。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先有知識結構,然後再從這個知識結構層層遞進,把天地萬物全部歸納統一在一起。


創立可汗學院的薩爾曼·可汗在TED上演講,特彆強調了他有一個知識結構圖,從最基礎的數學一直到最高等的微積分。《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著作,有沒有知識結構圖?


《黃帝內經》的知識結構圖就是九個數字,從一到九,河圖和洛書中的數字。用這些數字,在學習過程中先建立最基礎的知識結構圖,有個框架,然後一層一層往前遞進。遞進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具體的思維方式、方法,比如取象比類,觸類旁通。



類,是一種象的語言。


什麼是象呢?


形象的象,是一種可視的語言,可以看得見的叫做象。


還有一種象叫做大象無形,這就是數。


實際上這九個數每一個數字都是一個體系。《黃帝內經》講「一法天」,「一」這個數字把「天」這一類全部統一在一起;二法地,「二」這個數字把「地」這一類統一在一起;「三法人」,用三這個數字把人這個類統一在一起。


《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與這三個數字一一對應,可以轉化為「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人,人生萬物」。


《黃帝內經》里有這種明確的知識結構,用數字來表示,形成客觀的知識體系,可以傳承。



我在正安講課時,讓同學們進行這種思維模式的訓練。用這種思路看病時,腦子裡有一個清晰的框架,學中醫的時候,也有一個清晰的框架。


大家有機會自己要多多訓練這種思路,可以把天下萬物和你接觸到所有的信息進行歸類,執簡馭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