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話養生

中醫腫瘤醫生楊國旺 發佈 2020-05-03T09:59:15+00:00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45°時為立夏,今年的5月5日即立夏。但早起有度,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養性》所曰:「雖雲早起,莫在雞鳴前。」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45°時為立夏,今年的5月5日即立夏。

《曆書》記載:「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古代傳統文化將立夏分為三候:「初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講的是立夏節氣,螻蟈開始鳴叫;五天過後,蚯蚓慢慢從土壤中鑽出;再過五天,王瓜作為一種藤本植物,漸漸生長成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按氣候學的標準, 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最近一段時間,據氣象預報,北方炎熱持續,高溫區域繼續發展,南方雨水南壓,強對流天氣頻繁。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立夏節氣的開始,伴隨著自然氣象變化,人們也應順應天時,顧護身體,調攝情志,做好夏日養生。

在日常起居方面,《黃帝內經·素問》中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夏季開始漸漸夜短晝長,太陽升起較早,人們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可以早些起床。但早起有度,如《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養性》所曰:「雖雲早起, 莫在雞鳴前。」同時,夏季氣溫漸漸升高,外出時穿著以舒適為宜,避免貪涼過度。

另外,在精神調攝方面,夏季應清靜養神,調和喜怒,減少急躁的情緒。《攝生消息論·夏季攝生消息》曰:「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 更生熱矣。」現代研究也發現,當人保持安靜的心態時,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的分泌減少,這兩種激素具有促進生熱的作用,其分泌減少則基礎代謝減慢,燥熱感也會隨之減輕。

最後,為大家推薦一款適宜夏季飲用的代茶飲:荷苡茶。組成:荷葉5克,炒薏苡仁10克,炒山楂3克,紅糖或冰糖適量。具體做法:將上述材料洗凈,放入茶壺內,加入適量開水,浸泡10分鐘,可酌情加入少許紅糖調味。荷葉性味苦、平,可清暑化濕,薏苡仁甘、淡、涼,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作用,材料中的炒薏苡仁和炒山楂,可以調和兩者的寒涼之性而又不失其祛濕消脂之功,能適合更多人群飲用。尤其適合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痰濕型人群。此代茶飲荷葉、炒薏苡仁、炒山楂,三者相配,以糖調味,成為一道適宜夏季清熱消暑祛濕的飲品。需要注意的是:此款代茶飲屬涼性,孕婦不宜飲用,氣血虛弱的人群及體弱的小兒也不宜多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