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要理性,長時間不理性飲酒就容易上癮,想戒酒那就難了

歐陽千里 發佈 2020-03-02T14:55:14+00:00

當一個人飲酒的數量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較長時間不飲酒就特別渴望飲酒、一段時間不喝酒就會產生缺失感、煩躁感,如果這個時候及時飲酒,則會有舒暢感、滿足感這些狀況時就要注意,你很可能已經酒精成癮。

當一樣東西你需要「戒」,本身已經說明其控制難度是比較高的。儘管「理性飲酒」的口號年年在喊,但是總有人在酒桌上就是不理性。多數嗜酒者剛開始接觸酒時,多多少少還是有所克制的,但隨著飲酒次數的增多,發現自己一天不喝酒就不自在,開始「饞酒喝」,這便是酒精類產品所具有的不知不覺間就讓你不能自拔的魔力。

長期酗酒可能會導致酒精依賴,酒精的成因機制使得其戒斷起來比較困難。當一個人飲酒的數量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較長時間不飲酒就特別渴望飲酒、一段時間不喝酒就會產生缺失感、煩躁感,如果這個時候及時飲酒,則會有舒暢感、滿足感這些狀況時就要注意,你很可能已經酒精成癮。

對於酒精成癮有一項研究成果部分解釋了其成癮機制。科學研究顯示,進入人體內的酒精,約10%通過呼吸和體液被排出體外,其餘90%經過肝臟轉化為醋酸鹽,成為可被利用的能源物質。該項研究表明,相對於其他的能源物質,酒精在膠質細胞內參與代謝行為的比例明顯升高。也就是說人體組織液經常處於一定濃度的酒精環境之中,神經系統就會對其產生生物依賴性。從生理的角度因為酒精的成癮性使得其戒除的難度較高,而在中國白酒飲用場景的多元化與必要性使得戒酒難上加難。


在中國的人情社會,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很多人因為工作或者人情往來或自願或被迫地出現在各種各樣的酒場當中。打著各種名義的酒局讓人應接不暇,什麼招商酒、接待酒、公關酒、協調酒、表態酒等等,甚至還有「要想在官場、職場混下去必須要會喝酒、能喝酒」「能和喝八兩喝半斤,這樣的幹部不放心」這樣的說法。這樣的潛規則使得飲酒者儘管明知「理性喝酒」的重要性,但仍有太多的人以生命作代價,在酒桌上「赴湯蹈火」。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對公務活動的限制,以及社會輿論對社會飲酒風氣的關注,從政府接待到商務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身作則的做到理性飲酒。拼酒猝死、酒桌勸酒使得他人猝死等新聞的發酵使得社會上拼酒、勸酒的現象大大改觀。畢竟,勸說他人喝酒導致的人身傷害勸酒者是要承擔責任的。

對於愛喝酒你的,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與家人的幸福快樂,請文明飲酒,拒絕超量飲酒。

(作者周錦程,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