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用不用治?要考量4個指標

家庭醫藥雜誌 發佈 2020-04-29T15:03:24+00:00

心電圖可以診斷心律失常引發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遺傳性的,也可能是繼發性的,比如生理因素 可以引起竇性心動過速,一般沒有症狀,休息、去除誘因即可;而各種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表現為突發性的心悸、心前區不適,憋悶、氣急等,應該高度重視,必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大家對於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都有所了解,也意識到了心臟病的風險。但大部分人認為心臟病就是冠心病,殊不知心臟病分很多種,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其中,心律失常也是一種高發的心臟病,我國受其困擾的人數在一千萬以上。那麼,什麼是心律失常呢?哪些類型需要治療呢?

心臟的「電路異常」

如果我們把心臟比作一台汽車的發動機,冠心病就相當於是發動機的油路出了問題,而心律失常是發動機的電路出現了問題。

具體說來, 心臟由4個腔室組成( 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臟通過收縮、舒張完成向外周組織輸送血液的工作。心臟的工作需要有「電路系統」供電(臨床稱之為傳導系統),這個電路的總司令部是竇房結,一個長在右心房附近的結構,它負責向心臟各處發電,為心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而心律失常,就是心臟「電路系統」出現問題,主要包括3種情況

  • 竇房結這個司令部偷懶,就像家裡的電閘「跳閘」,導致心臟長時間不跳,臨床稱為竇性停搏
  • 房室傳導區域莫名地多出一條小路,大路小路形成了一個圈,從而使得心臟跳起來沒完,臨床稱為陣發性室上速
  • 竇房結被篡權, 不能掌控整體的系統功能,出現其他地方發放的衝動等,臨床稱為房顫

當然,不見得所有的心律失常都是病態的,如早搏,健康人在飲酒後、過度疲勞、緊張後也會發生;運動員或經常鍛鍊的人會出現竇性心動過緩;發熱、運動後,正常人也會出現竇性心動過速等。有的心律失常卻會明顯影響身體健康,如房顫、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等。

心電圖可以診斷心律失常

引發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遺傳性的,也可能是繼發性的, 比如生理因素(緊張、激動、菸酒、劇烈運動等) 可以引起竇性心動過速,一般沒有症狀,休息、去除誘因即可;而各種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表現為突發性的心悸、心前區不適,憋悶、氣急等,應該高度重視,必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那心律失常如何診斷呢?

一般情況下,普通的心電圖檢查就可以確診。但是,間歇發作的心律失常在未發作期,心電圖往往是正常的, 此時,可能需要加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對於一些發作時間短、發作間歇長、不容易被捕捉的患者,也可以進行植入式的動態心電監測。

是否治療要考量4個指標

臨床上判斷一種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療,需要先客觀地評估這種心律失常對人體危害的大小與緩急。一般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率的快慢:對於心功能正常的人來說,心率在40~160次/分的範圍內都能基本維持人體代謝的需要,而低於40次/分或高於160次/分的心率,將引起明顯的血流動力學改變,並使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增高。因此,晝夜及全天的平均心率水平是關鍵的指標。當然,有無長時間的心臟停搏也非常重要。

2.心律失常持續的時間:是心律失常對人體危害性大小進行評判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心律失常對人體的危害可隨持續時間的延長而累積。持續的心動過速最終可能會引發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衰,甚至死亡。

3.房室分離:心律失常發生時如果存在房室分離,會對機體產生較大的影響。是否存在房室分離可以從心電圖上進行判斷。

4.心臟結構與功能是否正常:同一種心律失常,伴或不伴器質性心臟病能產生顯著不同的影響,心律失常與器質性心臟病對患者的影響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進而產生兩者的疊加作用,因此,對心律失常患者,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以了解心臟的結構與功能至關重要。

作者:四川省成都市寶石花醫院 李敏

來源:《家庭醫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