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精不足有哪些信號?通過飲食及鍛鍊培補腎氣的方法

卿禾養生 發佈 2020-01-25T00:35:48+00:00

一是先天之精,由父母遺傳而來;二是後天之精,由飲食化生而來。男子的生理特點主要是生精與排精,大凡欲生育,腎精必先強盛,精氣溢瀉,才能有子。

精為何物?

一是先天之精,由父母遺傳而來;

二是後天之精,由飲食化生而來。

相對於女人來說,男人對精的依賴程度更強。《女宗雙修寶箋》就指出:「男子以精為本,女子以血為本。」男子的生理特點主要是生精與排精,大凡欲生育,腎精必先強盛,精氣溢瀉,才能有子。而男子第二性徵發育、天癸之至竭,也都與腎精有著密切的關係。腎精衰竭,男性不但會出現性功能障礙,而且也無法延續子嗣。所以對於男人來說,保持腎精的充盛是很有必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要能解讀腎精不足的信號,如此才能防患於未然,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腎為陰中之陰,心為陽中之陽,只有心腎相交,陰陽交泰,才能達到《孫子兵法》所云「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以拜上將軍」的境界。相反一個人如果喜歡抖腿、蹺腿、脾氣暴躁,則是腎精不足,心腎難以交泰的表現。

五臟之中是有陰有陽的。

心臟位於胸廓之中而又居膈肌之上,在五行中屬火,為陽中之陽,所以被譽為「君主之官」,要積極向上,自強不息,才是名副其實的君子。

而腎臟在膈肌之下,又屬水,為陰中之陰,要以陰為貴、以收斂為貴。一個人平常喜怒不形於色,遇到大起大落仍面不改色,說明他體內腎精很足,而且收斂得很好,所以能成大事,《孫子兵法》雲「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以拜上將軍」,腎精收斂得好,才可以面對安逸而不墮落,面對突發事件而不恐懼。

相反,一個人如果體質不好卻脾氣暴躁、喜怒無常,則可能是腎精收斂不住、腎精不足的表現。這類人腎水不足,火氣容易上炎,脾氣就比較大,而怒氣再把本來不多的腎精調空,發完火就會非常累,並不像一般人因出氣而感到輕鬆。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水火應該像天地一樣陰陽交泰;人在腎氣不足的時候,水不制火,心腎不能交泰,就容易煩躁。一個人心情煩躁,他就會來回走,坐下來也不安靜,這說明他腎精不足。有些人還會不自覺地把鞋子脫下來,這不僅與腎精不足有關,還與肝血虛有關。

面色是反映健康的臉譜,腎虛面黑常喝玫瑰山藥粥

望面色屬於望診的高級境界:同樣是偏黑的面色,淺黑色大多是腎陽虛衰;黑而干焦,多是腎陰虛、虛火灼傷陰液;面色發黑,同時皮膚粗糙、乾燥,有裂紋,多是瘀血內阻……同樣是偏黑的面色,「有神之色」說的是黑而有光澤;「有胃氣之色」,說的是黑而潤澤;「有氣之色」說的是黑得含而不露。

同戲曲一樣,人的臉色也有青紅皂白之分,雖然沒有臉譜那麼鮮明,但也是有章可循的。

青色屬肝,一個人發怒、生氣時,肝陽之氣上沖,臉色「鐵青」。

赤色屬心,那些比較急躁的人,常常會跟人爭得「臉紅脖子粗」。

黃色屬脾,一個人脾胃不好,營養不良,常常會面黃肌瘦。

白色屬肺,很多肺結核患者面色蒼白,該病因此被稱為「白色瘟疫」。

黑色屬腎,如果腎不好,臉色就容易發黑,比如人老了腎精慢慢不足,臉上就會長出黑色的老人斑。臨床上腎病患者一般都面色發黑;久病傷腎,某些長期患病的人也容易臉色發黑。

通過面色發黑的不同情況可以判斷腎的病情。

如果是淺黑色,大多是腎陽虛衰所致,要多吃羊肉、韭菜等溫熱食物。

如果面色黑而干焦,如同「漆柴」,多是腎陰虛或者腎精損耗嚴重。

面如漆柴,是說臉色黑而缺乏光澤,這種情況要吃一些補腎益精的蓮子、枸杞子和西洋參等。

如果面色發黑,同時皮膚粗糙、乾燥,甚至有斑塊,像鱗甲一樣錯落有致,則屬於腎氣不足引起的瘀血內阻,不但要補腎,還要多吃養血活血的食物,比如山楂、紅糖、紅花等。

有些人面部局部發黑,比如嘴唇周圍發黑,則是腎虛兼脾虛,「脾之華在唇」,口唇本是脾氣運行旺盛的地方,脾虛則腎水反克脾土,使口唇周圍發黑,這就需要加服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薏苡仁、芡實、冬瓜等。

綜上所述,面色發黑的根本原因是腎虛,其次是與腎虛關係密切的脾虛水濕和血瘀。俗話說:「一白遮千丑」,現在很多面色偏黑的人都想美白,一種可能是天生的黑,還有一種就是腎虛。對於後一種,就得補腎了。

推薦玫瑰山藥粥:

山藥200克,薏苡仁100克,玫瑰花5克,大棗20克,冰糖適量。先把山藥洗凈去皮,再切成小塊,其他材料洗凈後備用;然後坐鍋燒水,把薏苡仁倒入鍋中,水開後用小火慢慢熬,30分鐘後放入山藥、大棗、玫瑰花,用文火慢慢熬,待食物煮爛以後,再加入適量冰糖,這樣玫瑰山藥粥就做好了。薏苡仁有健脾祛濕的作用,山藥則是補腎益精的佳品,加上補血活血的玫瑰花和大棗,每天早起食用1碗,對於改善面部暗黑有很好的效果。

不是臉色黑就表示腎虛,那些天生皮膚黑、曬太陽多的人,大多都很健康。重要的是,無論是什麼膚色,一定要有光澤。

站樁是一個培補腎氣的好方法。

站樁的時候身體半蹲,可將氣血引入下丹田。而腎正好居於下焦,這樣就可以培補腎氣、祛除虛煩。經常練此功法,還可以提高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中醫講「衛氣出下焦」,半蹲使氣入丹田的同時,還可增加衛外之氣,這樣的人機體抵抗力強,就不易生病。

關於站樁,能堅持練習的人很少,這裡教大家一個簡便的方法—「隨意樁」,注意把握幾個要點就可以了。

第一,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這個動作不是可有可無的,兩腳與肩同寬可以打開大腿內側的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

第二,腳尖要微微朝內,兩腳平行,這樣才能打開大腿外側的三條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

屈膝時,兩條大腿稍微朝內側收,有些「夾緊尾巴」的感覺,尤其是有輕微O型腿的人,這一點很重要,這樣三條陰經才能均勻受力,有利於經絡氣血的通暢,否則三陰經、三陽經之間不能得氣,這個站樁的姿勢沒有氣血養生的意義。屈膝的幅度不要太過,站好以後一般靜心、不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