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胃炎總作怪,胃腸道患者注意這幾點,養胃護胃才事半功倍

健康醫護 發佈 2020-04-17T09:09:39+00:00

現在,許多人在飲食方面不規律,有不良的飲食習慣,經常不吃早餐、不按時吃飯又或者暴飲暴食,嘴閒不住一直吃東西。

現在,許多人在飲食方面不規律,有不良的飲食習慣,經常不吃早餐、不按時吃飯又或者暴飲暴食,嘴閒不住一直吃東西。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傷害我們的胃,從而使胃脹、胃酸、胃痛等一系列症狀會隨之而來,胃作為我們身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是需要細心呵護的。但是,胃的健康常常被我們所忽略。當胃不舒服時,我們就開始抱怨,胃疼的厲害了就服用一些胃藥,好了之後就會把之前的胃疼所帶來的的疼苦拋在腦後,慢慢就成了患有胃病的患者。


胃炎疼痛都有哪些表現呢?

1、急性胃炎

  • 患有急性胃炎的患者通常會突然發作。某些因素導致的急性廣泛性或局限性胃粘膜炎症,患者可能會感覺到中上腹部有些疼痛,或者感到不適,例如感到腹脹、腹瀉、胃疼或伴有噁心和嘔吐等症狀。



2、慢性胃炎

  • 慢性胃炎患者有不同的表現。他們有可能根本不會感到任何不適,或者他們可能只是顯示出消化不良胃疼、胃脹、反酸的感覺。慢性胃炎一般有規律的表現,即進食後出現疼痛,並且當食物被消化時,疼痛也得到緩解。


胃病是一種常見的脾胃疾病。有些患者對於胃炎病因不是太了解,那麼胃炎都是哪些因素引起的呢?

急性慢性胃炎疾病的病發因素

一、急性胃炎病因

1. 飲食不當

  • 一些胃腸功能較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吃辛辣、油膩、冷飲、烈酒、濃茶等食物會破壞胃黏膜,從而導致胃黏膜急性炎症。



2. 病毒細菌感染

  • 不小心吃到一些污染的食物時,也會引起急性胃炎的發生,尤其在夏季,病毒和細菌在有利的環境下繁殖快,這些病毒和細菌容易侵襲到食物上,如果我們吃了這些食物就容易引起急性胃炎。



3. 藥物的刺激

  • 在生活中經常吃的一些藥也會引起胃黏膜損傷,比如阿司匹林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這些藥物會引起胃的消化異常,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二、慢性胃炎的病因

1. 幽門螺桿菌感染

  •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最主要原因,幽門螺桿菌附著在胃竇部的黏液層裡面,幽門螺桿菌產生的代謝產物會使胃黏液內的胃酸中和,導致胃黏膜細胞損傷。


2. 胃腸道反流

  • 如果胃腸道功能異常了或肝膽道有病變等所引起的反流,會破壞胃黏膜的屏障,引起慢性胃炎的發生。

3. 年齡和自身免疫

  • 中老年人的胃黏膜退行性的改變,從而使胃黏膜修復能力的降低,同時加上自身免疫力的降低,容易引發慢性胃炎的發生。

胃病靠三分藥物治療七分養生調理,生活中如何養胃,才會事半功倍呢?

  • 1、禁忌暴飲暴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要記得定時定點定量。飲食清淡為宜,不飲生水,不吃生食,但有些情況嚴重的患者可能要禁食,忌食生冷、菸酒、大魚大肉以及油煎炸食品。
  • 2、對於一些患者長期吃對胃黏膜刺激性大的藥物,建議儘量慎用或者少用。

總結:胃炎患者大多數是在生活中,經常的不良飲食習慣引起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飲食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遇到胃腸道疾病,我們要及時的就醫,將它扼殺在病發初期,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健康科普排位賽##知識改變生話#@頭條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