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現代瑜伽體系中保持傳承 4個方面幫你理解瑜伽和體操的區別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05:10:33+00:00

我們常常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不同的瑜伽圖片,正如你可能已經知道的那樣,冰山的大部分都在表面之下,有句古老的格言,「那只是冰山的一角。」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表面之上的部分寫著「體式」。表面之下應該寫著「瑜伽的其餘部分」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表面之上的部分寫著「體式」。

我們常常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不同的瑜伽圖片,正如你可能已經知道的那樣,冰山的大部分都在表面之下,有句古老的格言,「那只是冰山的一角。」

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表面之上的部分寫著「體式」。表面之下應該寫著「瑜伽的其餘部分」

隨著我對瑜伽目標的理解的發展,會發現對瑜伽練習的身體方面的固定、片面的理解是非常有誤導性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1、瑜伽不是宗教

瑜伽不僅僅是身體的姿勢,瑜伽的非身體練習更不是宗教。

我們都知道古老文獻帕坦加利的瑜伽經。這本瑜伽經文的書面彙編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源自古代口頭傳統。

它包含了當今瑜伽的哲學方面。

為了避免對瑜伽是一種宗教的誤解,許多老師由於害怕疏遠學生而避免深入研究這些哲學和非物理領域。

但瑜伽經是印度教六大哲學之一,它不是宗教。

知道這個簡單的事實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讓你的學生和練習者自己放心。

  • 持續的瑜伽練習可以支持學生加強對瑜伽是什麼和不是什麼的理解。
  • 這樣的練習會變得自信,不會試圖把宗教強加上去。
  • 幫助學生和練習者自己找到瑜伽與生活的全部關聯。



2、傳統瑜伽的八支分法

想像一下,在你的院子裡有一棵果樹,樹上有許多枝椏,所有的枝椏都結著美麗的成熟果實,可以摘下。

  • 但是假設你只選擇從一根樹枝上摘水果。你會錯過一個豐收的季節。
  • 作為瑜伽練習者不能只是專於體式練習這一方面而錯過其他。

瑜伽是由八個分支組成,每一個都為練習者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收穫。

這八支是:

1、制戒 Yama,指為改進外在行為所需遵守的行為規範,自製。包括:非暴力、誠實、不偷盜、節慾和不貪婪。

2、內製 Niyama,指為改善內心環境,每天實際應做到的行為規範。包括純淨、自足、自律、內省和向神的臣服。

3、體式 Asana,指讓人感覺舒適並能長久保持的身體姿勢。體式給身體帶來健康和輕盈,穩定的體式也可以帶來我們內心和精神的寧靜。

4、呼吸控制 Pranayama,對呼吸的延長和控制。主要包括對吸氣、呼氣、吸氣與呼氣之間的停頓(內懸息)、呼氣與吸氣之間的停頓的控制(外懸息)。

5、制感 Pratyahara,指通過控制感官,使練習者從對外關注轉移到向內在專注的狀態。

6、專注 Dharana,指意識集中在一點,大腦不再波動,而是集中在一個事物上,是進入冥想的初始步驟。

7、冥想 Dhyana,指意識能長久的集中,並不會被外在的事物所干擾,此時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會從表面逐漸深入到本質。

8、入定 Samadhi,在入定的階段,不再有具體的冥想對象,而是意識進入到空靈的狀態。身體和感官都處於一種休息的狀態,心靈隱藏的力量被逐漸開啟,體悟到生命的最高智慧。

就我們的目的而言,可能不會深入探討每一個的含義。

但可以從瑜伽經文本身開始,有無限的方式將這些方面融入到我們都非常了解和喜愛的體式練習中。

那些瑜伽相關的受傷者。大多是由於缺乏對瑜伽正確的理解,追尋的是快速完成姿勢,很少或根本不注意呼吸(調息法,第四肢體)和專注。

如果我們能花點時間去了解瑜伽背後的意涵,將傳統瑜伽的八支法結合起來,必然會把自己的練習放慢到可以培養正念的速度。

這並不意味著練習不能具有物理挑戰性。

這只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練習上不會出現魯莽的情況,一次又一次地超限度強化的壞習慣,以至於造成傷害。


3、瑜伽不是體操

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常吧把瑜伽誤認為體操。

體操起源於希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高度競爭性的運動,重點是身體發育和身體成就。

瑜伽是一種以呼吸為中心的練習,起源於印度,它不僅考慮到身體,而且考慮到存在的微妙層面,以便讓練習者進入更高的意識狀態。

  • 在瑜伽經文的開頭有一個描述,可以引導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它寫道:「瑜伽是在不再認同其搖擺不定的感知波的頭腦中體驗的。」
  • 根據這個解釋,瑜伽是在大腦中體驗的——是的,是在大腦中。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停留在體操所體現的身體意識水平上,我們將永遠不會體驗到瑜伽的快樂——與自我的結合狀態。

所以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是練習瑜伽,不是體操。


4、超越文化期望

體位法的過度強調正是當前現代瑜伽單一標準所做出的。

但是,超越文化期望難道不是我們作為瑜伽練習者應該具備的嗎?

  • 繼續學習、練習、擴大我們對什麼是瑜伽的理解,這樣我們的練習才能獲得益處?
  • 如果你最近沒有打開瑜伽經,或者從來也沒有了解過它,也許現在是時候了。
  • 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有同情心,要明白你的責任在於不斷地學習,而不是無所不知。
  • 這是進步,而不是追求完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