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盡家財捐了「半個故宮」的張伯駒,最後的下場如何?

方圓教 發佈 2022-07-03T23:17:20.305587+00:00

天氣非常的寒冷,毛主席的突然到來,讓在場的所有人心頭轟然。在追悼會的現場,有一幅長達72個字的輓聯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仗劍從雲做干城,忠心不易。

本文來源公眾號:腦洞時史

1972年1月10日,北京八寶山公墓禮堂,陳毅元帥的追悼會即將舉行!

天氣非常的寒冷,毛主席的突然到來,讓在場的所有人心頭轟然。在追悼會的現場,有一幅長達72個字的輓聯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仗劍從雲做干城,忠心不易。軍生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河山,永離赤縣。

揮戈挽日接樽俎,豪氣猶存。無愧於平生,有功於天下。九原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寥寥數十字,生動而又準確地勾畫出了陳毅元帥的一生,詞字講究異常,語句鏗鏘有力。看完之後,毛主席連聲贊道:"寫得好!寫得好啊!"

隨即毛主席就向張茜詢問道:"這撰聯者是什麼人啊?"張茜回答道:"是張伯駒!他就是那位把傳世第一的字和傳世最古的捲軸畫捐贈給國家的那個人!"

張茜趁機將張伯駒的一些近況趕緊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聽完之後,對周恩來總理說道:"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給予保護。"周總理趕緊大聲地說道:"一定照主席的指示辦!"聲音傳遍整個靈堂之中。

一個大多數人聽都沒聽過的名字。

1898年2月14日,張伯駒出生於河南項城,在六歲的時候,便被過繼給自己伯父張鎮芳。張鎮芳是袁世凱的內弟,這樣算來的話,張伯駒也就成了袁世凱的表侄。

張伯駒幼年時期才氣外漏,九歲就能寫詩,因此人們還誇讚他為「神童」。宣統三年的時候,十三歲的張伯駒便與袁世凱的幾個兒子一起進入到天津新學書院上學。清朝覆滅後,張鎮芳開始出任河南總督兼任民國民政長,張伯駒則跟隨伯父前往河南開封,並在河南陸軍小學念書。

1914年的時候,張伯駒又跟著父親張鎮芳的工作變動去了北京,從之以後就定居在了北京。因為張鎮芳這個時候已經在袁世凱的支持下開始著手在北京創辦鹽業銀行了,這是整個北方的第一家商業銀行。

張鎮芳希望張伯駒走軍政之路,所以張伯駒一開始被張鎮芳送進了袁世凱混成模範團騎兵科深造,畢業之後又在張鎮芳和袁世凱的穿針引線之下,先後在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部擔任提調參議。但是張伯駒身上有一種文人的清高,最不喜歡官場上的附炎趨勢和各種拘束。所以1927年的時候,30歲的張伯駒決定退出軍政界,跟著父親張鎮芳搞起了金融,並擔任鹽業銀行總管理處審計和常務董事,也由此開始了自己的「敗家」之路。

也是這一年,張伯駒相中了一件康熙御筆的書法《叢碧山房》,沒有絲毫猶豫,直接付了1000塊大洋將這件作品收入囊中,自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他收藏生涯。

「予生逢離亂,恨少讀書,三十以後嗜書畫成癖,見名跡巨製雖節用舉債猶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這是張伯駒在《叢碧書畫錄序》的自述。是的,書畫總是有一種無形的魅力,讓人痴迷其中,不可自拔。

他還與李石曾、齊如山、梅蘭芳、余叔岩、馮耿光等組織了「國劇學會」。

母親為此沒少埋怨他:「家裡的生意你不管,讓你做官你又不肯,一天到晚寫寫畫畫,能弄出個什麼名堂?」

其實,以張伯駒的背景和才華,無論是從政還是從商,他都可以有所建樹,奈何他志不在此。

父母雖然心有不滿,好在資產雄厚,幾輩子都花不完,他們對張伯駒的「不務正業」也只是睜隻眼閉隻眼罷了。

1936年,道光皇帝曾孫愛新覺羅·溥儒迫於生計,便想變賣唐代韓干名作《照夜白圖》以維持王府日常開支。居住在上海的張伯駒得知後,立即動身北上購買,不料卻失之交臂,國寶最終流失海外,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此事之後,張伯駒便毅然下定決心,要盡平生之力保護文物,不使其外流他國。

1937年,張伯駒得知溥儒有西晉大文人陸機真跡《平復帖》

此前,溥儒曾將唐代韓乾的《照夜白圖》賣於他人,使得這件瑰寶流失海外,當時的張伯駒因為國寶的流失幾夜未眠,這次更是不能讓《平復帖》這樣的中國最古老的書道瑰寶流到國外,《平復帖》又被收藏界稱為中華第一帖,可見其文化價值之高。

但是溥儒要價20萬大洋,張伯駒苦於沒有那麼多錢,又請張大千說合,但是溥儒並沒有同意。

直到其母親的去世,讓張伯駒有了機會,他知道溥儒急需用錢,但又不肯趁人之危,只肯借錢給溥儒,幾經波折,還是溥儒自己將《平復帖》抱來,以四萬大洋賣於張伯駒

都知道張伯駒家裡有好東西,在1941年6月5日,剛剛在上海鹽業銀行分行開完會的張伯駒,下飛機後就坐上了銀行派出的接送車,但在車子開到家門附近的時候,從旁邊的胡同里突然竄出了兩輛車,將其夾在當中動彈不得。

從一輛車子上,下來三名大漢,一人控制住司機另兩人則將張伯駒劫持到他們的車上,揚長而去。

第二天張伯駒的夫人潘素接到了綁匪打來的電話,他們要求潘素拿出三百萬來贖人,否則就要殺死張伯駒。

此時的張家已不似先前富有了,危難之際,有人勸潘素賣掉張伯駒收藏的珍貴字畫《平復帖》,但這個提議卻被潘素否決了。

人命關天之際,明明可以用一幅字畫換回命,潘素卻執意不肯。凡塵的眼光看過去,潘素多少是讓人難以理解的。

有人甚至開始罵潘素冷血,性命和字畫,孰輕孰重,難道潘素不懂嗎?

一時間,各種難聽的話都傳到了潘素耳邊,但不管旁人如何說,潘素都堅持不肯變賣這幅珍貴字畫。

是潘素惜財嗎?是潘素心疼字畫嗎?是潘素不想救張伯駒嗎?

答案,通通是否定的。

丈夫蒙難,潘素比任何人更加心急如焚。

可潘素是世間最懂張伯駒的人,她設法去探望張伯駒的時候,卻被張伯駒耳提面命:自己死了不要緊,家裡的字畫不能動。

正因為她懂他,所以她知道:倘若自己真變賣了珍貴字畫換來贖金,而代價是字畫流落海外,那麼,獲得自由的張伯駒也會一輩子良心不安。

旁人眼中的冷血里,恰藏著潘素對丈夫最深沉的愛,這愛里的理解,價值萬金。

下定決心後,潘素為了救丈夫,走了一條最難的路:她低聲下氣地四處求人籌集資金,為了湊錢救夫,她將自己這些年的首飾珠寶全部變賣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家人和綁匪僵持了8個月。綁匪見威脅不了張家,主動將贖金下降。多方籌集下,潘素終於救出了張伯駒。

事後張伯駒才得知,謀劃這次綁架案的綁匪,是汪精衛麾下76號機構的特工人員。

他也明白自己繼續留在北京,勢必還要經歷幾次這樣的劫難,於是他便收拾行裝將家人和他的收藏品一起帶到了西安,並在那裡生活了幾年。這個過程中,他們十分小心地保護著這些奇珍異寶。

啟功先生曾高度稱讚張伯駒,「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為何這樣做呢?張伯駒說:「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因為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到了最後,張伯駒一度把妻子潘素的首飾都賣了。

1946年,隋朝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被出售,當時很多老外都有購買意向。張伯駒為了買下它,還把李蓮英的老宅賣了,也沒有湊夠錢。

對於張伯駒這一瘋狂的行為,潘素是理解的,她知道丈夫只是不想讓國寶落到外國人的手裡。於是,潘素將自己的嫁妝首飾都賣了,才湊夠了購買資金,將《遊春圖》買了回來。

還有一次,張伯駒看中了一幅畫,他回家找潘素要錢。當時,他們家裡的錢都用來買古董和字畫了,生活比較拮据。

張伯駒卻像個小孩子一樣在潘素麵前撒嬌,一屁股坐在地上。潘素對此無奈又沒什麼辦法,只能「寵著」丈夫。她答應把剩下的那些珠寶首飾抵押了出去買畫,張伯駒一聽直接高興得從地上站了起來,拍了拍身上的土泥走了。

然而,看他們看來這些比生命還重要的國寶書畫,他們說捐就捐。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發展工業力量,開始了大波捐款狂潮。每當這時候,張伯駒總是熱血激昂,但到了捐款的時候,竟拿不出一分錢。

妻子看出他的心事,商量之後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將收藏的字畫,無條件捐獻給國家。

1952年,張伯駒潘素夫婦將花重金購買來的《遊春園》捐給了故宮。

1956年,故宮收到一份「大禮」,張伯駒將用生命換來的《平復帖》等八樣珍品。

要知道,這些東西不管是哪一件,拿出來都是稀世珍寶。面對國家給的20萬元獎勵,兩人一分沒收,隨後他們又陸陸續續上交了118件珍寶,抵得上「半個故宮」。

有人粗略估計,這些珍寶價值千億,可以說張伯駒的收藏,不僅保存了祖國收藏界的半壁江山,更為國家作出難以描述的貢獻。

次年,張伯駒便被打成"右派",被抄家後趕出家門,他和潘素住進當時北京後海大雜院的一間不到十平的房間裡。他們沒有戶口沒有單位,沒有糧票,只能靠著親朋好友的接濟生活,潘素有時接一點北京國畫廠畫書籤的活,一張5分錢。

之後陳毅得知張伯駒的窘境,親自來道歉,張伯駒輕鬆回覆說自己當時看古畫也有錯,國家人多自己受點委屈沒有關係。之後夫妻倆搬到吉林長春,在博物館工作。幾年後,他將《百花圖》等30多件藏品捐給了省博物館,當時館員感嘆道,博物館一夜"暴富"。

張伯駒的坦蕩和無私不必贅述,他的行為足以體現他的純真本性。他依舊和當年年輕時一般,不重錢財只為內心的這點愛好,但愛好與國家大義放在一起時,又格外拎得清,他經受住了時代的考驗。

1982年84歲的張伯駒因病被送入了北大醫院,當時由於病情緊張直接住進了普通病房。家人看著年歲已高的張伯駒向醫院提出換一個病房,也就是從現在住的集體病房換到單人病房的時候,卻被院方告知級別不夠。

這一結果讓張伯駒的家屬有些不能理解,甚至在他們強調了張伯駒為國家作出了很大貢獻的時候也沒能得到解決。

兩天後,張伯駒由感冒轉為肺炎,病情急轉直下。

後來潘素只好找到了故宮博物館的領導幫忙想想辦法,2月26日,終於拿到了申請資格的張伯駒老人與世長辭,享年84歲。

1982年3月26日,舉行了張伯駒追悼大會,葉劍英、鄧穎超、王震、谷牧等領導人送了花圈,趙朴初、夏衍、胡愈之、牛滿江、劉海粟等二百多人送了輓聯,五百多人參加了追悼會。

張伯駒用了一輩子來保護國寶,其實,張伯駒本人又何嘗不是國寶呢!

張伯駒不在了,幸好國寶還在,並且還將留存很多年。如果你有機會在博物館,見到這些字畫,請在心中默默地緬懷一下張伯駒。

永遠忘了那一句話:「為人不識張伯駒,踏遍故宮也枉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