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一錢,何以潤筆?」——書畫酬金的那些事兒

明堂1427 發佈 2022-07-15T22:28:15.626301+00:00

潤筆之資是古時候稿費的籠統稱謂。《隋書·鄭譯傳》有一則故事:鄭譯為皇上擬詔書,有人戲稱他「筆幹了」,鄭答:不得一錢,何以潤筆?自此之後,稿費、書畫酬金都被稱為潤筆。潤筆之風至唐大盛,最出名的是韓愈,專為名公巨卿寫碑銘,「一字之價,輦金如山」。


潤筆之資是古時候稿費的籠統稱謂。

《隋書·鄭譯傳》有一則故事:鄭譯為皇上擬詔書,有人戲稱他「筆幹了」,鄭答:


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自此之後,稿費、書畫酬金都被稱為潤筆。潤筆之風至唐大盛,最出名的是韓愈,專為名公巨卿寫碑銘,「一字之價,輦金如山」。



宋朝事實類苑記載,宋太宗為了獎勵宮廷詩人,設筆專款「潤筆錢」。宋代官俸較薄,皇家有此之設,文人真是受益不淺。



至明代中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潤筆更是公開堂皇之事了。當時書畫市場已經形成,書畫市場中又有專做假畫的「喬人」,書畫進入市場,得付報酬,小者禮品,大者銀兩。



古人出於自己所需,向文人墨客求取詩、詞、賦、碑、銘、志、序、記、畫等,而酬謝他們潤資的形式很多,除了銀兩外,還可以用糧食、物品、布帛來支付。

當然,有的文人則隨自己喜好收取潤筆,如王羲之愛鵝,李白要酒喝,而蘇東坡則送羊肉也可以。




吳門畫派許多畫家都歷經潤筆之事。文徵明為陳淳繪畫,有《題畫寄道復戲需潤筆》詩,云:「……硯燥毫枯興索然,潤之非酒仍非錢……」雖然是開個玩笑,但也透露出了時風。



唐寅和仇英不但以賣畫為生,更以春宮畫取得廣泛的社會影響和豐厚的經濟收入。



項元汴是當時出名的收藏大家,最喜歡請藝術家們為自己寫字作畫。在項府,仇英作品的報酬是最高的,常常在百金之上。

其中,《漢宮春曉圖》被譽為「重彩仕女圖第一長卷」,項元汴將其視為珍寶,不僅蓋下16枚印章,還在卷尾題下「子孫永存,價值200金」。在當時,自耕農和尋常工匠的年收入在18兩(一金即一兩)左右。



無獨有偶,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達文西受奧古斯丁修道院委託繪製一幅大型祭壇畫《博士來拜》,收到了150佛羅林的報酬。當時一個女僕的年收入不超過10佛羅林。



由此可見,無論東西方,優秀的藝術家在當時社會一幅作品的收入大概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十到十五年的薪水。

在這些東西方藝術領域典籍中,隱含著許多有關社會生活細枝末節的記錄,這對於我們認識和比較當時東西方的生活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