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中藥材天地網 發佈 2022-07-20T01:39:12.654798+00:00

內外兼修全產業鏈 中藥配方顆粒進入國外藥房在德國小城施特拉爾松德的拉茨藥房,由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藥顆粒正通過藥房裡的中藥配方顆粒部門銷售到德國市民手中。該藥房中藥配方顆粒部門於2019年正式成立,標誌著通過德國官方質量檢驗的中藥配方顆粒首次以藥品的身份進入德國市場。

內外兼修全產業鏈 中藥配方顆粒進入國外藥房

在德國小城施特拉爾松德的拉茨藥房,由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藥顆粒正通過藥房裡的中藥配方顆粒部門銷售到德國市民手中。該藥房中藥配方顆粒部門於2019年正式成立,標誌著通過德國官方質量檢驗的中藥配方顆粒首次以藥品的身份進入德國市場。

「我們和當地的公立藥房合作,銷售128個中藥顆粒品種,在德國很受歡迎。」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以配方顆粒配置的疏風解毒顆粒在歐盟27個成員國和瑞士銷售了十多萬份,有效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中藥顆粒進入國外藥房只是安徽省不斷探索中醫藥發展的縮影之一。近年來,從培育一株優質中藥種苗到推動中醫藥廣泛應用、揚帆出海,安徽省正通過「內外兼修」,從全產業鏈振興發展入手,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在亳州市中國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藥商們整理自己的攤位。(資料照片)

完善鏈條體系 推動中醫藥產業集聚發展

入夏,在安徽省亳州興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100畝亳菊正茁壯生長。

「亳菊是亳州的道地藥材,但近年來種質退化,經濟效益不高,種植面積嚴重萎縮,我們和安徽農業大學合作進行組培繁育,通過提純復壯和脫毒快繁技術來恢復亳菊種質的優良特性,提高分株能力和產量。」亳州興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經理劉凱說。

位於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市是東漢時期名醫華佗的故里,自古就有「中華藥都」的美譽,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價格形成中心,2021年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120萬畝。

近年來,亳州不斷提升中藥農業規範化、標準化,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達41.7萬畝,10家企業基地獲批安徽省「十大皖藥」亳白芍、菊花、丹皮示範基地。2021年藥用植物組培繁育中心投入運營,種植技術研究、標準化種植和種質資源保護示範園建設等工作穩步推進。

「中藥材種植是中藥產業鏈的源頭關鍵環節,沒有良種的話,就沒有好的藥材,沒有好的藥材就沒有好藥。」劉凱說,公司建立了200畝種質資源圃,並對亳菊、白朮、半夏和栝樓等中藥材進行系統選育,力爭「讓好的資源發揮好的價值」。

作為中醫藥資源大省,安徽省中醫藥歷史悠久,素有「北華佗、南新安」之稱。近日印發的《安徽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提出,力爭通過3年,打造30個以上產值過億元的中藥大品種、10家以上規模過10億元的企業,實現安徽中藥產業和中醫藥健康服務全產業鏈總產值達4000億元。

近年來,安徽省不斷完善中醫藥產業鏈條體系,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以亳州為例,據亳州市藥業發展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底,亳州市共有藥品生產許可企業206家,全市中醫藥製造業產值達316.8億元,中藥飲片年生產能力超過10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加工產業集群。亳州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和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保健飲品生產基地。2021年,現代中醫藥產業規模達1445.8億元。

「走出去」邁開新步伐 講好中醫故事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省中醫藥揚帆出海,不斷邁出新步伐。據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發展處副處長吳化成介紹,2021年安徽中藥材及中式成藥進出口額達8.45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安徽先後與俄羅斯、美國、德國等30多個國家開展中醫藥技術和文化雙邊交流,並設立安徽中醫藥大學雅典中醫藥中心,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合作。

《安徽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中提出,要建設省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和海外倉,促進中醫藥參與重大傳染病防控國際合作,推進長三角區域相關標準和規範互認等。

亳州市藥業發展促進局相關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該市支持產品創新開發。中藥「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該市中藥配方顆粒被10多個國家和地區選作抗疫藥物;濟人藥業中藥配方顆粒獲批進入德國主要城市藥房銷售,疏風解毒膠囊榮獲國家發明專利金獎,成為英國政府「創新英國」全球第一個立項資助的中藥;安徽九方製藥有限公司牡荊素填補了全省中藥一類新藥的空白,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

朱強表示,政府的引導支持不可或缺,企業也應當與國際接軌,提升產品質量,滿足國外在中藥重金屬和農藥殘留、有效成分、安全性評價等指標方面的要求。

「我們應加強與國際的溝通交流,應用中醫藥和特色優勢技術,解決重大疾病、新發傳染病和疑難疾病,用現代的西方語言來說中醫故事,讓中醫真正能紮根海外。」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楊文明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 提升千年瑰寶文化自信

伴著陣陣藥香,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的鐘鳴鎮中醫館,中醫程志昆正在為村裡的老人進行針灸治療。

「鎮上留下來的大多是常年干農活的老年人,頸肩腰腿痛患病率比較高,針灸可以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在家附近就能看病。」程志昆說,中醫更廣泛應用於基層,可以讓更多老百姓及時便利地享受到中醫服務。

作為銅陵中醫藥聯盟的副主任,原本在銅陵市中醫醫院針灸科工作的程志昆在2020年開始在幾個鄉鎮中醫館為老百姓提供中醫服務。

「目前每個中醫館的服務都比較全面,我每天平均看20個病人,因為面對的服務對象是農村居民,中醫館也大大降低了服務收費標準。」程志昆說。

2022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和走向世界,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撐。這一規劃還提出,到2025年,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政策和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振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多位業內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仍需要提升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千年瑰寶的文化自信,「打鐵還需自身硬」,中醫藥服務基層、深入基層的能力建設刻不容緩。

據吳化成介紹,安徽目前已實現全省基層中醫館全覆蓋。《安徽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中提出,各市、縣至少舉辦一所獨立的公立中醫醫院,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均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建設省級中醫治未病中心等。

楊文明認為,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化,除了要「打鐵還需自身硬」,對傳統中醫進行挖掘、發揚光大,還需堅定對中醫藥的文化自信。

除了提升中醫藥服務基層的能力,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也成為安徽省內一些地方發展中醫藥的思路。比如,亳州市推動中醫藥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據記者了解,亳州市連續5年開展「文化旅遊年」活動,建成亳藥花海等一批景區,推出養生、滋補、美容、調理等四大類亳州藥膳,榮獲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一帶一路」國際健康旅遊目的地、中國康養旅遊目的地等稱號。目前,正在圍繞藥膳、花茶、推拿、足浴四大類項目,全力將「養生亳州」品牌推向全國。

聲 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繫電話:028-60185688,郵箱:kefu@zyctd.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