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傷胃的壞習慣,你可能經常做!難怪胃炎、胃潰瘍找上門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發佈 2022-09-27T20:44:41.352410+00:00

正常情況下,胃內有一層胃黏膜,它從內到外分4層,即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其中黏膜還會分泌一層黏液,它們一起構成了胃的「盾牌」。

正常情況下,胃內有一層胃黏膜,它從內到外分4層,即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其中黏膜還會分泌一層黏液,它們一起構成了胃的「盾牌」

專家告訴我們,飲食中的一些習以為常的「小事」也有可能導致「盾牌」受損,使其保護功能下降,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胃炎、胃潰瘍、胃癌的發生。


比如:

1、吃太撐

我們正常人的胃就像一個氣球,空腹時,胃容量大概是50-100毫升吃飽飯之後,胃容量則能達到1200~1600毫升;若是暴食,胃容量還能達到2400-3000毫升!

如果大量進食,尤其是吃了大量辛辣刺激食物,必然會增加腸胃道負擔,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黏膜受損

長期暴飲暴食,胃壁肌肉就會被撐薄,彈性會下降,可導致胃動力減弱,胃下垂、胃無力等胃腸功能障礙;另外,胃部長期飽脹,受損的胃黏膜不能及時修復,也可能引發急慢性胃炎、胃穿孔、胃潰瘍等疾病。

專家告訴我們大部分中老年人本身胃部平滑肌就伴有萎縮,加上或多或少都有消化系統疾病,因此,即便是吃多兩口都有可能引發致命風險更要提高警惕。

建議三餐吃七八分飽就可以了

比如:餓的時候吃東西,吃到胃裡舒服了這個點就是合適的點;若感覺到已經飽了,就說明已經超過七八分飽了。


2、吃飯太不規律

很多人都不按點吃飯,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沒有固定的用餐時間。

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2021年9月6日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吃飯時間不固定,人更容易發胖,血糖、血壓可能會同時升高!

而且長期不規律飲食,還可能會引發胃潰瘍,而胃潰瘍是胃癌病變的高危因素所以如果有吃飯不規律的習慣,一定要改!


3、吃太晚

有些人由於工作加班等,來不及吃晚飯,等到下班再和同事、朋友搓一頓,也有些人有吃夜宵的習慣,但專家告訴我們:吃太晚也會傷胃,尤其是20-24點,被稱為「胃癌時間」

因為胃排空時間大概需要3—4小時,而一般人在20~24點進食後,很快就會睡覺,此時胃腸蠕動會減慢,尚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中,容易損傷胃黏膜

因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很短,約2~3天就要更新一次,且在夜間胃腸休息的時間進行,如果長期吃夜宵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修復,易出現消化不良、胃腸動力減弱等情況,引發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等病變。


4、吃太糙

都說飲食要講究「粗細搭配」,既能增強飽腹感,又能補充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但有些人卻以為粗纖維多多益善,一味地多吃粗糧、韭菜、芹菜等富含粗纖維的食物。

但其實粗纖維攝入過多,反而增加胃腸道負擔,不僅消化不了,可能原形排出,而且很多營養大部分都吸收不了

吃粗纖維時不僅要講究適量,更要細嚼慢咽最好嚼出甜味再下咽,因為太粗的粗纖維無法通過幽門,會在胃裡反覆磨,也容易把胃磨壞。


今日小結

飲食中的一些習以為常的「小事」像吃太撐、吃飯不規律、吃太晚、吃太撐都有可能導致胃「盾牌」受損,保護胃健康要從身邊的飲食小習慣開始改變。


今日互動話題

你還知道什麼其他傷害為健康的飲食習慣嗎?歡迎留言分享,讓大家引以為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