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段滇緬公路的歷史記憶

全媒網 發佈 2022-11-30T02:17:27.517079+00:00

滇黔公路貴州段晴隆24道拐歷史的照片錯誤,總是被一直被說成是:滇緬公路。而這張照片,是貴州省滇黔公路的照片,原址在貴州省晴隆縣的二十四道拐。滇黔公路,是1935年通車的抗戰公路。滇緬公路,它也分為東段和西段;昆明到大理的路段為東段,通車時間是1935年到1937年。

歷史的照片錯誤,總是被一直被說成是:滇緬公路。而這張照片,是貴州省滇黔公路的照片,原址在貴州省晴隆縣的二十四道拐。

滇黔公路,是1935年通車的抗戰公路。

滇緬公路,它也分為東段和西段;昆明到大理的路段為東段,通車時間是1935年到1937年。該路段的總工程師,是李幟昌。

大理到德宏州瑞麗市畹町為西段,該路段的總工程師是雲南大理白族蒙化縣人(現為巍山縣)。

時間是,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31日。雲南二十萬民工築鑄的生命線救國之路,指的就是這一段路;也稱作是「白骨壘成」的血路和血線。

在這裡,需要解析的是;「二十四拐」電視劇的熱播,及晴隆縣「二十四拐」,被國家認定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才有被全世界的媒體,將貴州省晴隆縣二十四道拐照片,誤作為雲南滇緬公路來報導。

所以,二十萬民工修築的滇緬公路,沒有標誌,沒有被重視挖掘。最美的滇緬公路,最美的歷史記憶,它默默的躺在西南大邊陲;它沒有被保護綜合利用,只有在不斷的破壞。

現在非常嘆為可惜的是,大理州漾濞縣太平鄉到永平縣北斗鄉的這一段公路,也被現代文明所吞噬了。

說句實在話,二十萬民工修築的滇緬公路,總長595.4公里的里程碑,至今整段公路上,也沒有任何紀念設施。唯有這段路上,有滇緬公路的紀念痕跡和設施,可惜也出了個「話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和滇緬公路的標識上,也是出了錯誤。

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段),這才是正確的解釋;可是地方政府,卻把它改成是:史迪威公路(滇緬公路)。所以,一個嚴謹的史學錯誤,將會延續幾代人的錯誤認知;就像是,今天的貴州省晴隆縣「二十四道拐」,一直被世界延用的「滇緬公路」形象來報導。

這一點,期待我們這一代人,都應該去嚴密思考的課題。

備註:照片一是,貴州省晴隆縣二十四道拐,國家給予了抗戰公路文物單位。圖片二是,雲南大理州漾濞縣的滇緬公路全景照;它沒有被國家認定為「抗戰公路」文物保護單位,也沒有被認定為省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