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贏政的故事

天然產物研究達人 發佈 2023-01-06T03:31:37.871765+00:00

歷史故事-秦始皇-贏政。秦始皇贏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雖然在他前面,神州大地上有三皇五帝,有春秋五霸,但論統治疆域,都無法和他相提並論。

歷史故事-秦始皇-贏政

秦始皇贏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雖然在他前面,神州大地上有三皇五帝,有春秋五霸,但論統治疆域,都無法和他相提並論。他一手打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改分封制為郡縣制,結束了以前國中有國的混亂局面。於是,他的大臣認為他的功德超過了三皇五帝,就從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字,合稱為皇帝。由於他是秦國國君,而且是第一個皇帝,因此稱為秦始皇。

雖然他有如此大的功績,但名聲卻不是很好。後人在提起他時,總認為他很殘暴。焚書坑儒,修長城,修地宮,害死無數人。焚書坑儒被後代讀書人罵了幾千年。至於修長城,有一個"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說的是孟姜女的丈夫被拉去修長城,死在工地上,屍骨也被埋到了長城裡。孟姜女知道後,去尋夫,跑到長城邊放聲大哭,把長城都給哭倒了,非常感人。

但是,這些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往事已過千年,歷史的雲煙總是遮住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看不到它的其實面容。因此,嘗試著找些秦始皇最惹人爭議的幾件事,進行講述。

一、身世之謎

史書上說,秦始皇是秦莊襄王的兒子。但有很多人懷疑,他是商人呂不韋的兒子。這真是咄咄怪事。一位王子,一位後來的帝王,如何會和一名商人扯上關係呢?

這就要簡單介紹一下呂不韋了。呂不韋是一名大學問家,他後來曾主持編撰了一部書叫《呂氏春秋》。兼合諸子百家的思想,"兼儒墨,合名怯",因此被稱為雜家。據說此書編成之後,他把書懸掛在國門上,聲稱有誰能改動一個字的,就賞賜一千金,可見該書學問非常深厚(這便是"一字千金"這個成語的由來)。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是商人。

呂不韋做生意,最擅長的就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當然,有人會說,做生意不都是這樣嗎?誰都是低價進高價出,這有什麼。但要注意的是,市場的行情是會變化的,低價買進,等想賣出的時候,說不定更低了。做生意,也是一門大學問,不是人人都可以的。要想保證一直賺錢,沒有強大的市場預測能力和超凡的遠見,是不可能的。這就像股市一樣,有的人在裡面一直賺錢,遊刃有餘,有的人進去就賠錢,賠得血本無歸。

呂不韋是前者。靠著對商品特有的敏銳感覺,他往來販賣,成為巨富。當呂不韋在各個諸侯之間遊刃有餘地賺差價時,有一天,他在趙國,看到了子楚,子楚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但是當時的子楚很落魄。因為他是秦王的庶子,不受父母重視,所以被送到趙國當人質。他在趙國生活條件非常差,車馬不齊備,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得不到滿足。

呂不韋看到後,動腦分析了一番,非常高興,這人是一件奇貨啊,可以囤積起來,以後能賣個好價錢 (成語"奇貨可居"的由來)。之後他到子楚那裡,對子楚說,我可以光大你的門庭。子楚一看,是一個商人,就不高興地說道,你先把自己的門庭光大了,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

呂不韋道,你不懂,只有你的門庭光大了,我的門庭才能光大。子楚一聽,話裡有話。就把呂不韋留下來深談。然後呂不韋就說,我聽說秦王老了,立安國君為太子。安國君沒有兒子,非常寵幸華陽夫人。因此華陽夫人對立太子影響非常大。你有二十幾個兄弟,如果正常競爭,怎麼也輪不到你。如果你討好華陽夫人,得到了她的歡心,將來就有很大的機會當上太子。

眼光如此深遠,把生意都做到了下一代國君的頭上,真是非常了得。

子楚發愁道,你說得不錯,但是我沒錢啊,怎麼討好別人?呂不韋道,我有。我會去秦國為您遊說,讓華陽夫人立您為太子。子楚聽了,向呂不韋磕頭拜謝,並許諾此事如果辦成了,將來和呂不韋共享秦國國土。

有一次,子楚到呂不韋家喝酒,被呂不韋的一個姬妾所吸引,當時十分心動,於是向呂不韋要這名姬妾。這名姬妾是呂不韋很寵愛的趙姬,已經懷了呂不韋的兒子,因此呂不韋不想將她送給子楚。但轉念一想,他為子楚都可以散盡家財,何況一個姬妾,就忍痛割愛,把懷孕的趙姬送給了子楚。

趙姬不久之後,就生下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秦始皇贏政。因為她跟了子楚九個月就生下了孩子,不符合女人懷胎十月的常理,所以後來有的史家就認為,秦始皇實際上是呂不韋的兒子,而不是子楚的。

二、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是令後代的讀書人最痛恨的一件事,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場文化災難,許多古書典籍都毀在那場災難里。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這場災難,其實是源於一次官員的阿諛奉承行為。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叫周青臣的大臣向秦始皇拍馬屁說,陛下,秦地以前不過方圓千里,現在仗著陛下的威德,擁有了天下,改諸侯為郡縣,百姓安居樂業,不用再擔心打仗,這都是陛下您的功勞啊。

秦始皇聽了,很開心。一個叫淳于越大臣說,微臣聽說以前的殷商和周朝都是封子弟功臣為諸侯,這樣就可以相互輔助。現在不學習古人,而改成郡縣制,恐怕不會長久啊。周青臣這個人,阿諛奉承,不是忠臣。

秦始皇聽了,就讓大臣們討論這件事。

丞相李斯說,陛下開創大業,是萬世之功,以前諸侯都在的時候,整天找一些縱橫家、說客來往鼓動人心。這其實就是天下大亂的源頭。我請求陛下下令,把諸侯國的歷史都給燒了,天下百姓家裡的所有詩書百家語,都燒掉。只留下那些醫藥、種樹、占卡的書籍。百姓想學能律,就找官吏當老師。有敢說詩書的,通通斬首。有誰敢拿古代諷刺現代,就滅他的九族。

秦始皇說,好。於是,焚書運動就開始了。

由此可見,焚書的主要原因是不贊成郡縣制,而贊成分封制。而它的始作俑者,正是郡縣制的倡導者,丞相李斯。但書並不是全部燒掉了,朝廷里都有備份。因為他要的效果是"以愚黔首",不准老百姓讀,但士大夫是可以讀的,統治階層都可以讀。如果他們也不讀,那豈不是和老百姓一個樣了。

而且所謂的百家語,也不是通常認為的諸子百家的文章,而是縱橫家的文章。這些人的言論對於社會的穩定性造成的威脅最大,從後來道家、儒家、墨家、名家的經典流傳度來看, 當時並未焚毀。有可能焚毀百家之書的,倒是後來的大英雄項羽。因為他進了咸陽之後,放火燒阿房宮,大火三月不滅,如果說焚書,他才是焚書的禍首。

至於坑儒,則更是污衊。秦始皇一心想成仙, 非常迷信方術和術士, 他認為這些人能帶他找到神仙真人。以至於他自稱"真人"。於是很多居心不良追名逐利的術士們紛紛投其所好,自稱可以與神仙相通,能夠得到仙丹靈藥。這些人在騙到錢財之後,往往法術不靈。

按照秦朝的怯律,地術不靈驗,仙丹不管用,那術士就得死。自然,放到任何一朝,這都是欺君之罪。於是有兩個術士侯生、盧生就打算逃亡。逃跑前借著儒生的口吻,把秦始皇罵了一頓。結果事情敗露,盧生逃跑,侯生被抓。秦始皇在得知他們的談話內容之後大怒,說,我費盡心思把這些術士請來給我找神仙,結果他們反倒在背後誹謗我。於是下令把相關的460 名術士全部殺死,罪名是妖言惑眾。

因此,所謂的坑儒,其實和讀書人沒有半點關係,坑的都是術士。而且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謂的"坑",並不是指活埋。秦始皇殺了這些術士,為了以做效尤,就把他們的屍體堆在一起,放到路旁,讓過往的人們看。如果活埋了,就失去了直觀的震懾作用。就好比項羽一夜之間坑殺秦國的降卒二十萬,如果真是活埋,現挖坑都來不及。事實上就是把人全殺了,然後把屍體堆在一起,用來震懾人。

三、修長城

雖然封建社會裡歷朝歷代都多多少少地修過長城,但被罵得最狠的,卻是秦始皇。秦以前,各諸侯國都修了長城,秦始皇是在他們的基礎上,把這些長城連在了一起,使它成為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當時有一個術士對他說,亡秦者,胡也。他認為,胡,就是胡人,也就是匈奴人。這是導致他修長城的主要原因。始皇帝為了自己的江山不遺餘力。他認為,國家統一了,南方也就不需要防備了,主要的外患來自北方。

於是,他一邊派蒙恬帶領三十萬士兵,把匈奴趕到大漠。一邊大肆徵用民夫,修長城。當然,在那個年代,工程技術極其不發達,在崇山峻岭上修築這麼大的工程,那些巨石全是靠老百姓的人力搬上去的,怪不得他挨罵。

但是,在後來的歷史長河裡,長城在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時,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城門緊閉, 他們的鐵蹄就難以踏人,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

不過,擋住了外敵,卻擋不住內亂。有了雄偉長城的秦朝,只維持了短短十五年,就被一群拿著鋤頭的農民給推翻了。百姓、人心,才是最堅固的長城。

但是, 除去這些劣跡,總體評價秦始皇,我們還是不得不感謝他。他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為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光是統一文字,就省去了許多麻煩。他開疆拓土,奠定了後來中國版圖的基礎。縱觀其一生,瑕不掩瑜,他堪稱千古一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