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臨終前,道出了自己軟禁張學良的原因,宋美齡聽後潸然淚下

念寒塵緣 發佈 2023-02-11T08:16:27.655521+00:00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這是他在台灣生活的第26個年頭,這26年裡,他曾無數次想要反攻大陸,卻始終沒有成功。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這是他在台灣生活的第26個年頭,這26年裡,他曾無數次想要反攻大陸,卻始終沒有成功。

他的遺憾很多,但他沒有精力和時間,再去做任何事了,他的遺言中滿是不甘、憤恨、擔憂、無力,他的夫人宋美齡,在一旁聽得潸然淚下。

宋美齡哭,是因為蔣介石的遺言中,提到一個人,這個人和蔣介石、宋美齡關係匪淺,而且影響力也不低。

這個人就是張學良,宋美齡的藍顏知己,蔣介石曾經的兄弟,一個被軟禁半生的可憐人。

「此籠中虎,不可放也」,蔣介石用盡全力攥著蔣經國的手,一字一句的交代著後事,短短几個字,就決定了張學良的人生。

蔣經國點點頭,讓蔣介石放心,守在一旁的宋美齡卻哭的掉下淚,嗚嗚咽咽的哭起來,沒人知道她是在哭蔣介石,還是在同情張學良。

她明白蔣介石為什麼對張學良的事情始終耿耿於懷,多年的軟禁,也無法消解內心恨意的真正原因。

蔣介石想要一輩子軟禁張學良,除了恨和震驚,更多的則是忌憚。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他是奉系軍閥的公子爺,在父親的庇護下,安穩的生活了27年了,隨後又繼承了父親的軍權,成為東北軍的新首領。

這個紈絝公子哥,後來有了個「亦兄亦友」的結拜兄弟,心思單純的他,決定跟著兄弟奔向光明的未來。

後來在外敵入侵時,他選擇以國家為重,卻被自己的兄弟囚禁半生。

在被囚禁的歲月里,他或許無數次回想過自己的人生,他多次向自己的兄弟低頭,希望能夠換回自由,但直到晚年,他才得以擺脫桎梏。

他是張學良,貼在他身上的標籤很多,張作霖的兒子,奉系軍閥首領,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以及國民四大公子之一。

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當時只有27歲,雖然一直跟在父親身邊歷練,但張學良終究算得上是在溫室里長大的。

張學良只好接手父親留下的「產業」,穿上軍裝,看似威風凜凜,實則內心虛得很。

張作霖雖然死了,但他的那幫結拜兄弟還在,而且周邊圍滿了各路軍閥,一個處理不好,就是後患無窮,張學良那叫一個頭疼。

就在這時,蔣介石出現了,雖說張作霖死了,但他的東北軍可不是吃素的,蔣介石正巧再想面對東北軍應該怎麼辦時,張學良主動拋來了橄欖枝。

蔣介石一看,還有這麼天大的好事,沒有絲毫猶豫就回復了張學良。

於是張作霖剛死一個星期後,張學良就帶著東北軍投奔了蔣介石,鄭重宣布東北軍從此效忠於南京國民政府。

秉著投桃報李的思想,蔣介石對張學良也給出了別人沒有的特權,東北繼續由張學良接管,如果出了任何的岔子,則由蔣介石出面擺平。

沒見識過大風大浪的張學良,立即把蔣介石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朋友,死心塌地的跟著蔣介石打天下。

中原大戰之後,張學良為蔣介石立了大功,蔣介石更加信任張學良,並且任命他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

外界看來,這是多大的榮耀,但張學良也的確值得,張學良心思單純,官場那些污穢不堪的濁氣,他是一點都沒有沾染到,這也是蔣介石對張學良與眾不同的原因。

再加上後期,張學良發現自己的知己好友宋美齡,竟然是蔣介石的老婆,有了這層關係,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係越發的好,兩人便轟轟烈烈的拜了把子,成了異姓兄弟

蔣介石比張學良大14歲,成長曆程和生存環境有著很大的區別,蔣介石能走到今天,除了運氣,還有多年來被打磨出的秉性。

蔣介石是怎樣的人,相信大家都有過了解,他生性多疑,對誰都無法保持絕對的信任,但張學良,卻是赤裸裸的寬容和絕對的信任。

張學良的地盤在東北,但我們都知道,東北三省後來淪陷了,張學良沒能守住東北三省。父親張作霖死在日本人手裡,現在又占了自己的地盤,張學良對日本人不是一般的恨。

東北三省丟了之後,張學良被罵的很慘,南京國民政府的官員,更是恨不得堵在他家門口罵,還有人讓蔣介石撤去張學良的軍權。

但蔣介石扛著壓力,只好讓張學良暫時先辭職

但沒過多久,蔣介石就把東北軍的軍權,重新交給了張學良,並且勸他放寬心,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後來張學良和中統特務局發生了衝突,中統特務局不敢對張學良動手,只好由著張學良發飆,最後中統特務局被張學良砸的七零八碎,人也被揍得面目全非。

於是又有人在蔣介石面前告狀,說張學良目無王法,以下犯上,這是大罪,可蔣介石也只是輕飄飄的一句帶過,按下不提。

如此可見,按照蔣介石一貫的作風,他對張學良算是非常放縱了。

蔣介石身在亂世,又是高官,他身邊自然都是八面玲瓏,全身長滿心眼的人,這些人里,有他的親信,有他的死對頭,有他的政敵。

親信渴望在他身上得到權勢,光明的前途,「位極人臣」的富貴,死對頭和政敵則希望他快些下馬,好給別人騰地兒。

張學良則不同,他可是真心實意的想要跟著蔣介石,至於權利,似乎張學良生來就已經擁有了,他只負責和大哥蔣介石打天下,順便談情說愛,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如果不出意外,張學良想像中的人生,大概就會如此了。

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難得連

在1935年之前,張學良仍然聽從蔣介石的命令,參與剿共戰爭,但面對共產黨,東北軍一敗再敗,兩個師的兵力,頃刻之間被消滅。

此時,東北軍的厭戰情緒達到了頂峰,誰都不想去送死,為了穩住軍隊的情緒,張學良急忙找各種門路聯繫共產黨。

張學良尋找共產黨,一來是想要停戰,以保住東北軍的實力,二來是有意合作,共同抗日。

無論張學良出於哪種目的,這時候的他,思想已經和蔣介石,不再處於同一個軌道了。

1936年,蔣介石讓張學良出兵剿共,但張學良卻遲遲沒有任何動靜,於是蔣介石便親自跑到西安找張學良,讓他出兵,攻打紅軍。

張學良聽完之後,不但沒答應,還勸說蔣介石,讓他停戰,共同抗日

可蔣介石早已經豬油蒙了心,哪裡聽得進去,看到張學良這樣的態度,蔣介石氣的拂袖而去。

作為兄弟,蔣介石是信任甚至有些疼愛這個弟弟的,但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張學良無條件聽從他的基礎上,以前張學良任性,蔣介石都可以容忍,但他不能容忍,張學良和自己的敵人站在統一戰線,這是他的逆鱗。

兩人的兄弟情,在這時多少顯得有些虛假了,張學良不懂蔣介石,蔣介石也不懂張學良。對於張學良而言,日本人是一定要討伐的,這是他的仇和底線

而對於蔣介石而言,他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至於和誰合作,是不是賣國,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誰都不能挑戰他那高高在上的威權

但沒有西安事變,蔣介石仍然會對張學良保持絕對的信任,他覺得任何人都會背叛他,唯獨張學良不會,可現實往往就是這麼的意想不到。

在歷史中,我們得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也是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了,在此之前,他曾多次勸說蔣介石無果。

此前蔣介石跑到西安找張學良,最後不歡而散,但沒過幾天,蔣介石生日時,張學良就立馬跑去給蔣介石賀壽,表面是賀壽,但背後還是勸說蔣介石共同抗日。

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蔣介石差點氣暈過去,張學良在生日宴上質問蔣介石,搞得蔣介石十分下不來台。

兩個月後,蔣介石的氣終於消了,他消氣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西安,再次勸說張學良剿共。

國家危亡之際,蔣介石卻還想著怎麼消滅自己的敵對勢力,完全不顧國家和人民,這也是他註定會失敗的原因。

蔣介石的這次西安之行,註定不會風平浪靜,因為此時張學良和楊虎城,早已經準備發動兵諫,正等著生擒他。

蔣介石在出發前得到消息,張學良可能會發動兵變,讓蔣介石不要去,但蔣介石卻也只是哼笑一聲,認為這不是張學良能幹出來的事。

其實對於張學良而言,西安事變完全有他頭腦發熱的成分在,因為整個事件發生之後,他都沒有考慮到事件結束之後該怎麼辦,是要殺掉還是懲罰。

12月12日凌晨,東北軍包圍了華清池,抓住了蔣介石,第十七路軍控制了西安全城,控制了陳誠、衛立煌、蔣鼎文等人。

隨後,張學良通電全國,將該事件公之於眾。此事不止在全國,甚至在國際上都炸開了鍋,所有人都在關注歷史的下一步走向,會如何發展。

楊虎城等人當然是主張「殺蔣」但張學良卻左右搖擺,猶豫不決

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多方的努力之下,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軟禁了13天之後,張學良不顧眾人阻攔,堅持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並且甘願承擔一切罪責。

物是人非

此時蔣介石的內心,一定是氣憤交加的,現在他對張學良,早已經沒有了信任,而是害怕和恨意。

兩人曾經是多麼的兄弟情深,但一朝翻臉,卻也不過如此。

回到南京之後,張學良面臨審判,蔣介石將張學良秘密軟禁起來,儘管一直有人不斷的替張學良求情,但蔣介石始終無動於衷。

日本投降之後,張學良原本有機會獲得自由,但他卻拒絕了,原因是蔣介石開出了,三個他不能接受的條件。

蔣介石讓他承認西安事變是中共在背後操控,其次就是交出自己在918事變時,寫給他的密信,最後,就是讓張學良恢復自由之後,永遠不允許返回中國。

張學良拒絕之後,蔣介石轉身離開,繼續軟禁張學良。

解放戰爭之後,蔣介石敗退台灣,張學良以為自己可以恢復自由了,但沒想到,喪心病狂的蔣介石不顧罵名,也要把他轉移到台灣繼續軟禁。

即便是在死前,蔣介石都無法完全放心張學良,剛軟禁張學良的前幾年,蔣介石擔心的是,如果張學良出來,那30萬東北軍將獨立出去,如果再和共產黨站在一起,那麼他更加手足無措了,所以,張學良不能輕易放。

離開台灣之後,他曾把張學良列入暗殺名單,但後來宋美齡不允許,這才作罷。這究竟是有多恨,才讓蔣介石這麼想殺掉張學良。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顏面盡失,錯失了剿滅共產黨的最佳機會,後來蔣介石有意給張學良台階,但張學良卻死不改口,敢作敢當,這就是蔣介石的恨。

自己又恨又怕的人,怎麼可能讓他恢復自由身,即便張學良早已經沒了威脅,但蔣介石內心的恨意,卻無論如何都不肯平息。

蔣介石交代完事情之後,沒一會便咽了氣,周圍哭聲一片,所有人都忙著準備他的後事。

此時被軟禁在台北市北投居所的張學良,聽說了這個消息,內心一時澎湃不已。

從自己被軟禁,到蔣介石去世,已經過去了38年,沒有人身自由,仰人鼻息活著的他,對蔣介石怕是只剩下怨恨和不解。

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還是出現了,他思來想去,還是來了現場,並且送上了一幅輓聯,輓聯上寫著: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讎仇

蔣經國看到這幅輓聯,驚得出了一身的虛汗,他此時看著張學良,腦海中卻出現了蔣介石的那句「不能放虎歸山」

他深覺父親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在這幅輓聯上,他看到張學良內心對自己父親的埋怨。

所以,在張學良以及他的好友,再次上書請求恢復自由時,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1988年,蔣經國去世,張學良熬走了蔣介石和他的兒子,終於在被囚禁了五十多年後恢復了自由身,之後他移居海外,再沒有回到自己的祖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