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在的技術,打開秦始皇陵還需要多少年?真有希望打開嗎?

樹人談史 發佈 2023-02-15T11:03:19.728213+00:00

關於這個問題,曾經有考古領域的專家進行過推測,在不對陵墓中陪葬的文物造成破壞的前提下,以現在的技術想要完成秦始皇陵考古項目,最少也需要400年的時間。

以現在的技術,打開秦始皇陵還需多少年?真的有希望打開嗎?

關於這個問題,曾經有考古領域的專家進行過推測,在不對陵墓中陪葬的文物造成破壞的前提下,以現在的技術想要完成秦始皇陵考古項目,最少也需要400年的時間。

秦王政元年,剛剛登上王位的嬴政下令給自己修建陵墓,當時他還只是一個13歲的小孩。在之後的數十年時間裡,秦始皇完成了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的種種壯舉,可是他即位之初就開始修建的這座陵墓卻一直沒能修建好。

根據史書中的記載,秦始皇陵的主要設計者是丞相李斯,監工是少府令章邯,動用的修陵人員最高峰時有80萬人,持續修建了39年的時間才最終建造完成。

那麼,以秦國當時的國力,為什麼修建一座陵墓會耗費如此長的時間?這主要還是因為秦始皇不斷變化的身份造成的。

嬴政剛剛登基為秦王時,下旨給自己修建的陵墓,其規格肯定也是以王陵為標準。可是在之後的數十年裡,隨著秦國版圖的不斷擴大,這個王陵的規格肯定也隨之變大。

及至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號「皇帝」,其陵墓的規格也就從王陵變成了帝陵。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秦軍俘虜了許多六國的工匠還有奇珍異寶,秦始皇陵的規模也就變得越來越大。

一直到秦始皇駕崩的時候,這座史無前例的陵墓都沒能修建完工,在秦二世胡亥繼位一年多後,隨著秦末亂世的出現,秦始皇陵才匆匆忙忙地完工。

當時陳勝吳廣的義軍已經打到了秦始皇陵墓邊上,距離陵區只有幾里路的距離。因為陵區缺乏守衛力量,為了避免始皇帝的陵墓遭到破壞,負責監工的章邯只得上書胡亥,請求將修建陵墓的工人赦免,組成軍隊抵抗義軍。

也就是說,胡亥是迫於壓力才匆忙結束了秦始皇陵的建造,這座規模龐大的陵墓其實只能算是基本完工。如果按照完整的規劃修建的話,其規模恐怕還會令人大吃一驚。

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積高達56平方公里,當時李斯不但在地下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宮殿,地面上的建築也修建的富麗堂皇。但是現如今地面上已經看不到任何秦朝時的建築了,這些宏偉的建築都在秦末亂世時被楚霸王項羽一把火給燒掉了。

自秦始皇陵修建完成後,在之後的兩千餘年時間裡一直命運多舛,歷代都有人想要盜掘這座珍貴的地下寶庫。

項羽是第一個想要盜掘始皇帝陵墓的人,但是由於無法找到陵墓的入口,最後為了泄恨一把火將陵區地面上的建築給燒掉了。

後來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後,為了籠絡天下的民心,下旨遷移了20戶百姓居住在秦始皇陵周邊,成為了秦始皇的守陵人。這個做法一直傳承了兩千餘年,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統一天下後,都會安排守陵人去守護秦始皇陵,以表示對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尊重。

天下安定時,秦始皇陵也是安全的,可是每當到了天下大亂的時候,秦始皇陵中埋藏的珍寶也就成了人人覬覦的目標。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新朝末年,赤眉軍就開始盜掘秦始皇陵,並且將盜掘出的葬具融化製成兵器。後來到了魏晉時期,後趙的第三位皇帝石虎也跟著盜掘秦始皇陵,再一次對秦始皇陵造成了破壞。

唐朝末年,黃巢攻入關中地區,他也是個盜墓狂人,曾經發動40萬人企圖盜掘李治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但是卻徒勞無功,只留下一座規模龐大的黃巢溝。

據《驪山記》中記載,黃巢也曾經盜掘過秦始皇陵,但是同樣無功而返。後來到了五代時期,關中軍閥溫韜大肆盜掘境內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自然也難逃一劫。

再後來到了民國時期,劉鎮華率領的十萬「鎮嵩軍」進入關中後,也開始明目張胆的盜掘秦始皇陵。還有孫連仲,他也曾經以修築戰壕的名義在秦始皇陵區大肆挖掘,實際上則是在趁機盜掘皇陵。

除了這些人多勢眾的大軍閥之外,歷史上那些打秦始皇陵主意的零散盜墓賊就更是多不勝數了。只不過,無論是人多勢眾的大軍閥還是單打獨鬥的盜墓賊,他們全部都空手而歸,秦始皇陵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地下。

項羽、黃巢還有溫韜等人盜掘秦始皇陵,至少都動用了十數萬的人馬,但是由於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無論是技術還是生產力都比較落後,想要掘開秦始皇陵可以說是痴心妄想。

可是到了民國時期,無論是技術還是生產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而且像孫連仲、劉鎮華這樣的大軍閥都有專門的工兵營,為什麼他們也沒有成功挖開秦始皇陵了呢?這主要還是因為秦始皇陵修的太堅固、太隱蔽了。

秦始皇陵的位置並不是秘密,史書上也有著明確的記載,就在西安城外的驪山北麓。但是這個位置只是一個大致的方位,整個秦始皇陵區的面積高達56.25平方公里,如果沒有確切的位置的話,想要在這麼大的範圍內找到秦始皇陵的地宮,其難度不亞於大海撈針。

舉個簡單的例子。上世紀五十年代時,我國的文學工作者建議挖掘一座明朝皇帝的陵墓,最後挖掘出了萬曆皇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翊鈞其實是給明成祖朱棣給頂包了。

當時專家們想要挖掘的其實是朱棣的長陵,可是專家們在長陵中轉悠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發現長陵的入口。眼瞅著上級規定的時間要到了,最後無奈之下只好改為挖掘萬曆皇帝的定陵。而且,定陵的地宮也不是專家們發現的,而是被其他人在無意中發現的。

無論是長陵還是定陵,陵區面積就那麼大,可是專家們找了很久卻依然找不到入口。由此可見,想要掘開帝王陵墓,其難度究竟有多大。如果無法找到地宮的確切位置,就算像黃巢那樣將半座梁山給挖空了,也最多只能留下一個40米深的黃巢溝。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現在的技術和設備,想要挖掘出秦始皇陵其實難度並不大,地宮的位置也早已探查清楚。但是,以人類目前掌握的技術,想要打開秦始皇陵還為時尚早。

確切地說,以人類目前掌握的技術,挖開秦始皇陵可以說是小菜一碟。可是打開之後呢?其中埋藏的珍貴文物又該怎麼保護呢?兩千年的歲月流逝,地宮中的文物一經面世恐怕就會化為碎片。

毫不誇張地說,就算現在考古學家真挖開了秦始皇陵,也只能重蹈定陵考古的覆轍。而且,考古本身也是一件系統工程,並不是隨便挖挖就能完成的。比如殷墟,其挖掘工作至今已經持續了近百年的時間,但是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想要打開秦始皇陵的地宮,以人類目前的手段還無法辦到。不過,希望還是有的,等到未來解決了文物保護的問題,開挖秦始皇陵就不存在技術障礙了。

當然,就現階段的情況而言,為了避免帝陵中的文物損毀,國家文物局在吸取定陵考古的經驗之後,已經明確禁止再次開挖帝王陵墓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