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炸箕子,煙臺這個傳統美食里還有一段故事

水母網 發佈 2023-02-21T18:37:03.035806+00:00

二月二這天,煙臺人家喜歡製作一種叫箕子的食物,用雞蛋調和麵粉,加入白糖、芝麻,揉成麵團,擀成麵餅,再切成菱形,在油鍋中炸成金黃,吃起來軟酥甜綿,比起炒豆可是高貴了很多。

二月二 炸箕子

文 | 譚海濱

二月二這天,煙臺人家喜歡製作一種叫箕子的食物,用雞蛋調和麵粉,加入白糖、芝麻,揉成麵團,擀成麵餅,再切成菱形,在油鍋中炸成金黃,吃起來軟酥甜綿,比起炒豆可是高貴了很多。箕子容易消化,不似炒豆吃多漲腹。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這個傳統美食里還有一段故事。

箕子原本是個人名,殷商末期貴族,朝歌人,商紂王的叔父。紂王無道,武王伐紂,然而周武王對箕子非常佩服和欣賞,周朝成立後要重用箕子,欲封高官,箕子拒絕了。他帶著朝歌鄉親向東北方向長途跋涉,最後到達朝鮮,建立了延綿900年的箕子朝鮮。箕子到朝鮮時53歲,40年後去世,平壤有箕子陵。

箕子到朝鮮不久又回到大陸,找到了萊子國國君求告,朝鮮是苦寒荒蠻之地,懇請國君借他能工巧匠,教化子民,言明三年後歸還。箕子帶領一行人回到朝鮮,紛紛委以重任,同時又暗中鼓勵當地女子誘惑他們。三年後,這些背井離鄉的工匠妻妾成群,兒女滿堂,樂不思歸。

三年期限已過,家人們翹首不見兒子、丈夫的身影,紛紛找官府要人,萊子國派使臣到朝鮮問詢原因。箕子說,不是我不歸還,而是他們都不願回去。消息傳回,眾婦孺滿腹哀怨卻無處述講,他們痛恨自己的親人捨棄了他們,更痛恨箕子教壞了他們的親人,遂將過年都沒捨得吃的雞蛋麵粉拿出來,百般揉,千刀切,熱油炸,他們將這種摻雜萬千怨恨製成的食品取名箕子,切箕子、炸箕子、嚼箕子發泄心中的怨恨。

箕子除了油炸還有一種製作方式,取河道里大顆的砂粒洗淨,與箕子鍋中同炒,箕子多面受熱,酥而不膩,入口即化。

早年製作箕子的食材並不是現在的白面,因為戰國末期人們才發明石轉盤磨,才可以將小麥粒磨成粉末,而且這種石轉盤磨到了漢朝才得以推廣。當時的箕子用的食材我們已經無法得知。只是知道,這一道包含怨恨的美食經過改良,早就沒有了點滴的苦澀。


原文發表於2023年2月21日《煙臺晚報 | 煙臺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