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獨生子定居美國,有人質疑他違背母親遺願,他的回答字字戳心

北京大媽有話說 發佈 2023-06-09T09:38:35.483813+00:00

29歲的江姐拿出一根竹筷——這根竹筷是她之前悄悄藏起來的,她將竹筷的一端磨尖,然後拆開棉被,扯出一些棉花燒成灰,在碗中加入了一些清水,將棉花灰調成了「墨水」…

1949年8月的一天,重慶渣滓洞監獄女二號牢房。

29歲的江姐拿出一根竹筷——這根竹筷是她之前悄悄藏起來的,她將竹筷的一端磨尖,然後拆開棉被,扯出一些棉花燒成灰,在碗中加入了一些清水,將棉花灰調成了「墨水」……

做完這些之後,她拿出一張草紙,趴在陰暗潮濕的牢房地上,用盡全身力氣一筆一划地寫下了一封「託孤」信

「假如不幸的話,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

孩子們絕不要嬌養,粗服淡飯足矣。么姐是否仍在重慶?若在,雲兒可以不必送托兒所……」

在寫完這封信兩個多月後,江姐被殺害於重慶歌樂山電台嵐埡刑場。

江姐在監獄中寫的「託孤」信

而信中提到的「么姐」,後來果然將「雲兒」撫養成人。只是後來,江姐這個唯一的兒子定居了美國,甚至一度被人質疑違背其母親的遺願……

小說《紅岩》、電影《烈火中永生》等作品中的江姐,原型叫江竹筠。

1920年8月,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的自貢市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她出生貧寒,卻不甘平庸發奮讀書,在1939年成功入黨,獻身於革命,作為地下黨員,她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與共產黨員彭詠梧假扮夫妻,以此來偽裝自己的身份,黨交付於她的任務她都出色地完成了。

江竹筠去世之後,她的兒子彭雲僅3歲,她獄中託付之人「么姐」,是彭詠梧的前妻譚政姴(音同「烈」),雖不曾謀面,但卻是她最值得信賴的人。

面對「奪夫」之人的託付,譚政姴表現出了一個中國女人傳統的善良和難得的深明大義,她毅然擔負起了撫養前夫之子的重擔。

譚政姴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譚正倫,帶著兒子彭炳忠和繼子彭雲開始了與特務周旋的日子。兩年間,她不知道搬了多少次家,躲過了多少次劫難。

建國初期的譚正倫(譚政姴)


作為烈士之子,彭雲很小就受到別人的格外關注,也得到了國家的重點栽培。

1965年的時候,彭雲考取了四川省高考狀元,隨後,他進入了,畢業之後,彭雲去往了當時瀋陽的一家工廠工作。不久,他跟在北京工作的大學同學易小冶聯繫上了,兩人戀愛,結為夫妻。

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和研究生考試,彭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科院計算所的研究生,隨後又獲得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美國的資格。

在美國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後,彭雲回國在中科院軟體所擔任副研究員,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

那時,中國的軟體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相關研究還很少,恰好美國一家出版社看中了彭雲的博士論文,請他擔任第一作者,於是彭雲又再次前往美國

此後,他便一直在美國工作和生活,並成為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計算機系終身教授


有人質疑彭雲定居美國的行為違背了他母親「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的遺願,是「背叛」祖國的行為,還有人說他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

對此,彭雲表示:「我是烈士後代,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件事。自己始終是中國人,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加入美國國籍。」

對於母親的遺願,彭雲表示自己一直牢記在心,從未忘記過,但自己只完成了一半。

當記者問他為什麼不回國時,他慚愧回應:「在做人做事方面,無論在哪我都比較努力,也比較低調,但對於祖國的奉獻我確實沒有做好,有愧於母親,也有愧於祖國。」

「當初來美國,是因為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更為先進,研究環境也更寬鬆,更適合自己,我當時就想著等有一天研究出來重大成果之後,就回到祖國,可是我現在老了,還是沒弄出來。」他頗為無奈地說。

1999年,在江竹筠犧牲50周年前夕,彭雲攜妻兒回到四川自貢祭奠母親。

此時,兒子彭壯壯正在攻讀美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

一家三口坐在當地的小飯館裡,飯館老闆的母親是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她得知彭壯壯是江姐的孫子後異常激動,「他拉著我,給我講奶奶當年的故事」,儘管這些故事彭壯壯早已耳熟能詳,但他依舊聽得很認真。

臨別時,老奶奶送了彭雲一家當地的土特產,「她堅決不收我們的飯錢」,這份鄉情令彭壯壯感到震撼,「我當時就決定,我要回國工作。」

博士畢業後,面對國外眾多企業的高薪誘惑,彭壯壯毅然選擇回到北京,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彭雲深深愛著他的故鄉,77歲的他雖然身在國外,但他培養了一個熱愛祖國的孩子,他終究沒有忘本!

彭壯壯做到了父親沒有完成的事情,替父親完成祖母的遺願:建設祖國,為國效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