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臨終前冊封鄭皇貴妃為皇后,為何她死後依然不能合葬定陵?

樓哥看歷史 發佈 2024-02-26T06:40:20.740352+00:00

七月二十三日,朝廷向天下頒布大行皇帝遺詔,裡面的一句話讓所有人都徹底放心: 「皇太子聰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皇帝位。」

前言: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大明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駕崩,享年五十八歲。七月二十三日,朝廷向天下頒布大行皇帝遺詔,裡面的一句話讓所有人都徹底放心: 「皇太子聰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皇帝位。」

萬曆皇帝在臨終之前,終於將天下交到了戰戰兢兢近二十年的皇太子朱常洛手上。就在所有人感嘆「國本之爭」總算告一段落之時,朱常洛卻在登基之前給禮部下了一道皇太子令旨,讓他們討論進封鄭皇貴妃為皇后的禮儀。

令旨諭內閣: 「父皇遺言: 『爾母皇貴妃鄭氏侍朕有年,勤勞茂著,進封皇后。卿可傳示禮部,查例來行。』」—《明光宗實錄卷二》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考古活動中,萬曆皇帝的定陵曾經被打開,裡面發現了三具棺槨,其一是朱翊鈞即明神宗本人,另一具為其原配孝端顯皇后王氏,第三具則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孝靖皇后王氏。

那麼問題來了,鄭皇貴妃哪裡去了?是神宗的臨終遺言不管用嗎?

鄭皇貴妃:國本之爭的犧牲品

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神宗和生於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的王氏舉行了大婚典禮。此時皇帝本人十六歲,皇后更是只有十五歲。

從各種史料分析,皇帝和皇后之間確實擦不出火花,但彼時張居正輔政,神宗也只能老老實實和王氏圓房。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十二月,皇長女榮昌公主朱軒媖出生。

  • 孝靖皇后王氏

就在皇后即將臨盆之際,神宗一時起意,在生母李太后的慈寧宮臨幸了一位王姓的宮女。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擦槍走火,居然讓王宮女有了身孕。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也。初為慈寧宮宮人。年長矣,帝過慈寧,私幸之,有身。—《明史卷一百十四·列傳第二》

在李太后的壓力下,神宗不得不在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冊封王氏為恭妃。兩個月後皇長子朱常洛的出生,更是讓文武百官以及天下軍民為之奔走相告。封建王朝皇嗣為重,何況六十年前因明武宗朱厚照無嗣,以小宗入繼大統的明世宗朱厚熜和文官鬧了多少彆扭,大家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神宗對王恭妃一直冷漠無情。實際上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七月,王恭妃又生下神宗第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換句話說,彼時神宗和王氏之間的感情不能算很差,不然她也不會再有身孕。然而這一切,在皇第三子朱常洵出生之後發生了徹底改變。

  • 淑嬪到皇貴妃

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八月,因皇后即將臨盆,內閣首輔張居正以當年明世宗遴選九嬪的舊例,請神宗「愽選淑女以備侍御」。萬一皇后生的不是兒子,難道再繼續等下去?畢竟此時的皇帝已經年近二十,大家都很著急,要讓他趕緊廣開後宮。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三月,大興縣人鄭氏被冊封為淑嬪,在九嬪之中位居第二位。淑嬪愛讀書,和神宗之間稱得上是靈魂伴侶。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七月,鄭氏由淑嬪晉封德妃,並在當年十一月生下皇次女雲和公主朱軒姝。雖然只是一個女兒,但神宗依然興奮無比,命光祿寺取銀十萬兩作為打賞之用。

不久之後鄭德妃再次受孕,神宗於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八月進封其為貴妃。當年十二月,皇次子朱常漵出生。然而這位皇子很快夭折,據萬曆十一年進士姜應麟傳出的八卦消息,此事和神宗本人有關。故而皇帝和鄭氏賭咒發誓,只要她再有兒子,就一定冊立其為太子。

時鄭氏寵冠後宮已三年矣,初妊邠哀王,上與之戲逐而傷之,生三月不育,鄭恚甚。上憐之,與私誓,即更舉子則立汝子為東宮。至皇第三子生,賚予特厚。—《先太常公傳略》

這裡略作解釋,邠哀王即指朱常漵,在他夭折後神宗追封其為邠王,諡曰哀。姜應麟死後追封為太常寺卿,其後人就尊稱他為先太常公。

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初五日,皇第三子朱常洵出生。當年三月,神宗不顧文官們的百般反對,堅持冊封鄭貴妃為皇貴妃。

  • 國本之爭

大臣們之所以反對鄭氏進封皇貴妃,是因為這個封號位亞中宮鄰於正嫡」。現在皇長子的生母不過是恭妃,皇三子的生母卻是皇貴妃,那麼今後應該冊立誰為皇太子呢?咱們大明王朝一向講究嫡庶分明,長幼有序,陛下你要幹什麼?

不過大明自有祖制在,神宗想跳過皇長子,立皇三子為太子,只有三條路可以選。

其一、廢黜原配王氏,改立鄭氏為皇后。這個事情,當年的明宣宗朱瞻基就這麼幹過。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一百五十年前的宣宗手握兵權,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誰敢阻攔。而現在的神宗居於深宮之中,他無法承受廢嫡立庶的輿論反噬。

其二、熬死王皇后,立鄭皇貴妃為繼後。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工科都給事中王德完上疏,要求神宗「眷禮中宮」。神宗大怒,一面將王德完打入錦衣衛詔獄拷打,要他說出背後主謀。一面又傳諭內閣,表示自己從未虐待皇后。但其中將王氏稱為「悍戾不慈」,卻也道出了這位中宮皇后在宮中的艱難處境。然而皇后畢竟活得好好的,甚至只比神宗本人早死了三個月而已。

邇年以來,稍稍悍戾不慈,朕每隨事教訓,務全婦道。中宮亦知改悟,何嘗有疾?這畜物狂肆妄言,惑亂觀聽。卿等為朕輔弼股肱,有君臣一體大義,特諭知之。—《明神宗實錄卷三百五十二》

其三、熬死皇長子,直接冊立皇三子為太子。這一條也很難,王恭妃帶著皇長子住在景陽宮,十幾年時間裡「與同起臥,不敢頃刻離者」,可謂對兒子實施了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無間斷的保護。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神宗和大臣們熬了十五年,皇后和皇長子始終身體倍棒,吃嘛嘛香。每天都處於輿論轟炸之中,皇帝本人身心俱疲,再加上李太后那句石破天驚的教誨: 「爾亦都人子」,終於讓他下定決心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

一日,帝入侍,太后問故。帝曰: 「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 「爾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蓋內廷呼宮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宮人進,故云。光宗由是得立。—《明史卷一百十四·列傳第二》

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十五日,神宗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冊封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皇五子朱常浩為瑞王、皇六子朱常潤為惠王、皇七子朱常瀛為桂王。本以為國本之爭可以就此結束,然而太子雖然搬去了慈慶宮,王恭妃卻依然住在景陽宮。而福王朱常洵同樣悠哉游哉地待在京師,根本就沒有之國的打算。

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二月,為了慶祝皇長孫朱由校(即明熹宗)的降生,神宗為李太后上尊號為「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后」。百官非常憤怒,因為連皇長孫都已經出生了,他的親祖母王氏卻依然只是恭妃。在大臣們的壓力之下,神宗不得不宣布進封王氏為皇貴妃。

復思皇太子生母恭妃王氏,先年每欲進封。因帑藏錢糧不敷,恐禮文未備,是以暫停。今宮闈大典告成,恭妃宜進封皇貴妃。—《明神宗實錄卷四百一十八》

然而名分上的改變,並未帶來待遇上的任何提高,王皇貴妃還是淒悽慘慘地住在景陽宮中,根本就見不到太子或者皇長孫。而在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王氏去世之後,大學士葉向高認為應當按照當年孝宗生母紀淑妃和穆宗生母杜康妃的規格進行操辦,從而進一步確定朱常洛的皇太子地位。

大臣們為何如此在意此事?說出來可能都讓人吃驚,因為已經二十六歲的福王朱常洵仍然沒有就藩。神宗和鄭皇貴妃打的什麼主意,大家心知肚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開始,言官們輪番上疏催促福王之國。然而直到萬曆四十一(公元1613年)年六月初二日發生了企圖行刺太子的「王曰乾案」,神宗、鄭皇貴妃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才不得不讓福王於次年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三月之國河南洛陽府。為此神宗還特意傳諭內閣,讓他們放心。

當皇祖時,皇考與景王名封比肩,故人心猜疑。今皇太子與福王名分不同,大義已定。又有諸皇孫,何疑之有?—《明神宗實錄卷五百九》

早在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的時候,神宗便已經下旨在天壽山修建自己將來的陵寢:定陵。經過六年的施工,定陵於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落成,耗銀800萬兩。早在當初設計之時,定陵玄宮便設置了一帝二後的棺床位置。王皇后作為原配,將來肯定要合葬。而另一個位置,神宗顯然是留給自己的最愛:鄭皇貴妃。

回到本文開頭,當七月二十一日神宗彌留之際,心心念念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鄭皇貴妃,另一個就是福王朱常洵。

當大漸時,猶顧視貴妃,諄諄以河南為念。—《明宮詞》

這裡略作解釋, 「大漸」就是指皇帝病危,而「河南」就是代指福王。然而大行皇帝的遺言,對於一朝掌權的皇太子和百官來說,就是一張廢紙。對於皇太子令旨,禮部左侍郎孫如游立刻跳出駁斥,認為太子生母「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都還沒追封,鄭氏憑什麼進封?再說以皇貴妃而進位皇后,應該靠的是母憑子貴,福王又不是太子,鄭氏有什麼資格封為皇后?最後孫侍郎給出一句結論「遵命非孝,遵禮為孝」,意思就是大行皇帝已經駕崩,聖旨已經變成了廢話,你根本不用聽。

夫善繼善述,正須斟酌於義。若義不可行,則遵命非孝,遵禮為孝。臣若不顧義禮而曲徇意旨,則又欺罔不忠,臣不敢以不忠事主。尤仰冀殿下以大孝自居也。—《明光宗實錄卷二》

結語:最終朱常洛從善如流,立刻把鄭皇貴妃進封皇后之事拋到了九霄雲外。雖然這位皇帝在位僅僅只有一個月,但是繼位的皇長孫朱由校按照先帝遺言,追尊祖母王氏為「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后」,簡稱「孝靖皇后」,並與祖父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嫡祖母孝端顯皇后王氏一起合葬於定陵。

至於鄭皇貴妃,在皇后夢破碎之後,也只能在仁壽宮苟延殘喘,低調度日。最終於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五月去世,享年六十六歲,諡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葬於定陵內銀錢山東麓。

日後親孫子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之後,追尊祖母為「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后」。此時的弘光政權不但朝不保夕,而且深受東林黨的裹挾,以致於朱由崧不敢追尊祖母為皇后。若是弘光帝能夠守住半壁江山,筆者估計朱由崧日後一定會為了祖母的名分來爭一爭,一個「孝寧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皇后」肯定跑不掉。若是能夠打回北京城,只怕還會重啟地宮,將這位孝寧皇后與神宗合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