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蛋白」組合受肯定,豆奶營養價值被認可

瞭望智庫 發佈 2024-03-13T21:52:08.961838+00:00

近期,國民營養健康成為熱門話題。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讓人民群眾更加注重飲食營養健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在吃飯問題上,需要更加豐富多樣、營養健康的食物供應。而我國國民營養尤其是蛋白質攝入不均衡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近期,國民營養健康成為熱門話題。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讓人民群眾更加注重飲食營養健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在吃飯問題上,需要更加豐富多樣、營養健康的食物供應。

而我國國民營養尤其是蛋白質攝入不均衡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當前,我國居民植物性食物攝入不足,造成營養攝入失衡。從營養平衡的角度出發,行業內呼籲,加快「動物蛋白+植物蛋白」的營養體系構建,及時解決好國民營養均衡發展問題。

1 「動物蛋白+植物蛋白」科學膳食模式受肯定

營養過剩、營養不均衡也是營養不良的一種表現。

當前,我國仍面臨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營養相關疾病多發、營養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問題,這其中,膳食結構不合理是主要成因。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4歲以上人群膳食總脂肪提供的能量應占總能量的20%-30%,但是當下我國居民除了正餐會攝入大量高油高鹽高脂肪的食物外,平時還有很多諸如餅乾、糕點、加工肉製品等富含飽和脂肪的零食,而植物性食物攝入不足。營養攝入日益失衡,加劇了肥胖的發生率,並進一步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

有調查報告顯示,有一半的中國居民存在膳食不均衡,平均每天奶和奶製品攝入量僅為膳食指南推薦量的5%,蛋類和水產品攝入量也不及推薦量的2/3,而肉類攝入量接近推薦量的2倍。這表明蛋白質攝入存在「質不優、量不夠」,而脂肪、膽固醇攝入過量。

「目前中國人的膳食模式不合理,動物性食物吃多了,而植物性食物吃少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曾表示,應倡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適當搭配豆性食物的膳食模式。

豆本豆京東自營旗艦店截圖

「動物蛋白+植物蛋白」的科學膳食模式已經成為公認的促進國民營養均衡的有效途徑。

2022年4月,中國營養學會發布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南根據我國居民最新營養和健康狀況,綜合考慮我國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傳統,提出「多吃蔬菜、奶類、全谷、大豆」「把牛奶、豆製品當作膳食組成的必需品」等建議,提出了大豆及其製品的重要營養價值。2022年國家衛健委立項雙蛋白食物臨床營養干預指南和優質乳營養品質評價標準,落實《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開展雙蛋白工程重點產品的轉化推廣」要求。

從近幾年學界的研究看,「動物蛋白+植物蛋白」的「雙蛋白」組合也已得到了重視。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國家食物與營養監測評價中心主任王靖系統分析了「雙蛋白」攝入的優勢所在:「可以顯著增加支鏈胺基酸釋放,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加骨骼肌含量和力量,抑制炎症反應,促進造血和免疫重建等。因此,以豆奶為典型代表的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食品,對於國民營養健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在專家看來,蛋白質來源多樣化,有助於通過互補保證身體獲得所需的各種營養,從營養均衡的角度看,應該予以推廣。

2 讓學生有喝奶選擇權

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重點關注了中小學生營養均衡的問題。我國兒童、青少年營養不均衡問題突出,尤其體現在蛋白質攝入上。膳食結構失衡,導致營養缺乏與營養過剩的雙重矛盾日益突出,相關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也在向低齡化發展。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6歲以下和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0.4%和19.0%,且有逐漸攀升的趨勢。

當前,學生對植物性食品認知不足,攝入貧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確大豆推薦量為每日15-25g,但根據有關數據,我國3-5歲兒童平均每日攝入量僅為4.4g,6-11歲兒童攝入量為7.9g。大豆食品攝入貧乏,是學生營養攝入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反言之,大豆食品也是解決該問題的重要抓手。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提高兒童和青少年對植物蛋白的認知,同時讓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權。

據了解,我國實行「學生飲用奶計劃」23年以來,已經惠及31個省(市)區、660個城市、7萬多所學校的3000萬名中小學生,成效斐然,學生營養攝入狀況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每個時代有其獨有特點,當下學生群體更需要多種蛋白均衡補充。

現行「學生飲用奶計劃」中只有牛奶及其延伸產品,缺少必要的植物蛋白類食品尤其是大豆食品的品類選擇。行業內認為,「學生飲用奶計劃」應與時俱進升級,針對性補足植物蛋白,達到營養攝入均衡的目的。

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民革福建省第十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秦源

目前,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民革福建省第十四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秦源代表,提交關於制定豆奶標準,推動豆奶加入學生飲用奶計劃的建議,建議各地政府把學生營養均衡攝入的改善情況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重點落實和推進,建議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針對學生及家長群體積極開展關於大豆食品尤其是豆奶營養價值的宣教活動,倡導學校設立豆奶科普周,把豆奶列為學生餐食配飲,引導正確消費理念。

我國是最早食用豆製品和豆奶的國家。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時期,淮南王劉安就發明了豆腐。隨後,豆漿也第一次登上了歷史舞台。明代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有關於豆漿製作的詳細記載。國人已經習慣了豆漿這一食品的存在。

大豆食品富含優質植物蛋白,且不含乳糖,不含膽固醇,同時熱量很低。與動物蛋白相比,大豆中的植物蛋白有更多健康益處。豆奶等植物蛋白不僅含豐富的蛋白質,還能夠提供維生素、黃酮類、卵磷脂、礦物質等人體所需要補充的營養元素。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國豆奶產業長期處於傳統手工作坊、家庭作坊式的發展模式,產業化發展受限,多年來豆奶產業仍處於初級階段。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豆奶產業已從無統一標準、生產工藝簡單的1.0時代,過渡到了包裝進化、有添加劑、保質期長的2.0時代。

此外,過去幾年我國豆奶產業實現了產業升級,在技術和口味上實現了大發展,完成了營養提升,進一步滿足國民營養需求。

豆本豆等民族品牌的強勢入局,通過產業化發展模式,直接推動國內豆奶產業直接進入了3.0時代。

豆本豆四大核心工藝

據了解,豆本豆憑藉「石磨破壁、原漿提純、分子乳化、無菌鎖真」四大核心工藝,不僅實現了在無添加的情況下,讓豆奶擁有了細膩、絲滑的口感,更是把每100ml豆本豆純豆奶的蛋白含量做到了4.0克,這甚至高於市面上的一些高端牛奶產品,刷新了豆奶的營養新高度。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理論層面的認可到產業層面的助推,我國已經具備了普及飲用豆奶的條件,為國民營養均衡發展,首先在青少年群體裡推動「動物蛋白+植物蛋白」飲食勢在必行。

3 呼籲豆奶標準出台

大力發展豆奶產業,有利於國民營養均衡發展,尤其是青少年成長。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以及植物基概念的火爆,國內豆奶市場空間也逐步被打開,豆奶營養價值也逐漸被認可。

2011年我國豆奶零售市場規模為50.8億元,隨之逐年增長,截至2022年,豆奶零售市場規模增長至140.3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豆奶消費市場。在消費者日益重視健康消費的背景下,豆奶成為新消費風口。然而,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魚龍混雜,品質良莠不齊的問題,這已成為阻礙豆奶產業發展的痛點。

為推動豆奶產業高質量發展,行業內呼籲完善豆奶行業標準。

牡丹江穆稜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春艷

牡丹江穆稜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春艷代表就「關於制定獨立的豆奶標準」給予了建議。她表示,建立新時代豆奶標準,規範豆奶生產,進而帶動產業升級,上游可拉動食用大豆種植助力鄉村振興,下游可針對性補足優質植物蛋白,達到營養均衡攝入的目的。

在高春艷看來,在我國的現行標準中,豆奶仍歸於植物蛋白飲料標準範疇,首先會影響公眾對於豆奶價值的判斷,無形中拉低期待感和信任感;其次,豆奶、豆奶飲料、複合豆奶飲料等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導致消費者難以科學區分。

「制定獨立的豆奶標準是當務之急。」高春艷建議,以蛋白質含量為關鍵指標,儘快啟動新豆奶標準的制定流程,明確豆奶中蛋白質的最低含量,要求配料表清潔、乾淨,以期規範豆奶產業研發和生產水平被拉到較高且一致的起跑線,整體實現蛻變升級,確保居民在市面上接觸到的都是高品質的豆奶產品,從事實層面匹配居民對新標準豆奶的認知和期待。

據了解,國內幾大豆奶龍頭品牌均已實現高標準生產模式建設,這成為完善豆奶標準的重要依據。

位於東北的大豆種植基地

比如,豆奶龍頭品牌豆本豆不僅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豆奶產業的升級疊代,更是建立了完整、高標準的產業鏈條——生產原料源自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中國東北,相較普通大豆營養價值更高,同時建立專屬大豆農場,種植過程嚴格管理,兩年一季種植模式。在專屬農場裡,大豆不施用任何化學農藥、化學肥料,讓每一盒產品都有認證機構頒發的專屬有機「身份證」,一盒一碼,全程有機可追溯。

豆本豆的實踐正是中國豆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具有一定的樣本意義。

(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