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最後的精神支柱,僧格林沁一死,滿清貴族徹底失去了槍桿子

非正常歷史研究室 發佈 2024-03-14T20:27:33.201242+00:00

在逃跑路上,慈禧看見幾萬清軍居然一點用都沒有,而她倚靠的張之洞、李鴻章、盛宣懷、劉坤一等人卻聯合在一起東南互保起來,拒絕幫忙,讓清廷顏面掃地,慈禧越想越哀嘆,不得不想起曾經八旗最能打的將領僧格林沁,甚至悲痛道:「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國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國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8月12日,八國聯軍逼近北京城,當晚慈禧頻繁的召見大臣,下令大臣們快速商議防禦作戰計劃,經過一晝夜的調動,八萬清軍被倉促的部署在北京城的各個角落,然而腐朽的清軍無法抵禦列強的進攻,僅僅三天,聯軍就攻入到皇城中,而慈禧早就跑了。

在逃跑路上,慈禧看見幾萬清軍居然一點用都沒有,而她倚靠的張之洞、李鴻章、盛宣懷、劉坤一等人卻聯合在一起東南互保起來,拒絕幫忙,讓清廷顏面掃地,慈禧越想越哀嘆,不得不想起曾經八旗最能打的將領僧格林沁,甚至悲痛道:「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國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國亡」。

此時僧格林沁已經死了幾十年了,為什麼慈禧還無比哀痛呢?這一切得從咸豐年間說起。

從放牛娃到皇親國戚

嘉慶十六年(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於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一個四等台吉家裡,先祖是成吉思汗的同胞弟拙赤合撒兒,是黃金家族成員,所謂台吉其實就是蒙古貴族的尊稱,一開始相當於漢語的「太子」,後來成為蒙古貴族的稱呼,四等台吉就相當於四等貴族。

不過雖然是蒙古貴族,但僧格林沁家道早已中落,父親布和德力格爾只能靠放羊為生,被很多人笑話為「雅瑪台吉」,意思就是放羊的貴族,在這種情況下,僧格林沁自會走路開始就和父親一起給別人放羊生活,雖然僧格林沁這個名字寓意不錯,僧格是獅子的意思,林沁是珍寶,但名字好有什麼用?家裡太窮了。

但運氣來的時候誰也擋不住,自己家族裡的扎薩克多羅郡王索特納木多布濟一生無子,為了延續自己的家族血脈,準備收養一個養子,選來選去就看中了一表人才的僧格林沁,僧格林沁一下子從放牛娃變成了扎薩克多羅郡王的嗣子。

扎薩克多羅郡王本身含金量不高,只是清朝給蒙古冊封的眾多郡王之一,但索特納木多布濟除了郡王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是大清朝的駙馬,妻子就是嘉慶帝的三女莊敬和碩公主,一下子就拉高了扎薩克多羅郡王的身份。

不得不說僧格林沁運氣真好,嗣母是嘉慶帝的女兒,自己一下從放牛娃成為了嘉慶帝的外孫,更重要的就是莊敬和碩公主是道光帝的姐姐,僧格林沁還成為道光帝的外甥,雙重身份一下子讓僧格林沁的地位水漲船高。

就在僧格林沁被選為嗣子不久,老郡王就病逝了,道光五年(1825年),14歲的僧格林沁繼承郡王爵位,由於獨特的身份加上對他的喜歡,道光帝直接封他為御前行走,明眼人一看,道光帝準備重用這個便宜外甥了。

道光帝對於僧格林沁的栽培是不遺餘力,不僅讓他進宮和皇子們一起讀書習武,還賜婚格格,而僧格林沁本身能力也很強,得到盛京將軍奕顥的稱讚,隨後僧格林沁的官越做越大,從掌管火器營事開始,先後升遷為鑲白旗滿洲都統、正黃旗滿洲都統。

滿洲都統向來由滿人擔任,但現在給僧格林沁,明顯將他當自己人,而僧格林沁也對滿清忠心耿耿,畢竟自己一個放牛娃,現在居然成為皇親國戚,自然對滿清感恩戴德。

為什麼道光帝如此重視僧格林沁?

自從白蓮教起義後,滿清八旗的臉早就丟光了,隨著滿清八旗的衰落,蒙古八旗和漢人綠營的戰鬥力卻不斷上升,所以道光帝想要將僧格林沁打造成滿清全新的軍事新星,加上僧格林沁完全是被道光帝掌握的,自然很放心。

而且僧格林沁在練兵方面也有一套,蒙古人出身,對起兵的戰術很精通,但不拘泥於蒙古人原先那一套,對於火器也是非常關心,大量應用火器於軍中,可以說僧格林沁是大清軍事的一次轉折點。

崛起於咸豐朝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駕崩,遺詔僧格林沁為十位顧命大臣之一,但此時的僧格林沁雖然練兵許久,但從未上過戰場,也就是這一年九月,他被派往密雲縣剿匪,親冒敵人箭矢衝鋒,組織有條不紊,比原先拉胯到無限的滿清八旗,僧格林沁這一仗打的漂亮,也讓咸豐頗為激動。

但這一次這是剿匪,真正讓僧格林沁崛起的是應對太平軍的北伐,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派林鳳祥、李開芳率領兩萬人北伐。

此時湘軍還未崛起,咸豐也找不到可以託付的大將,此時北伐勢如破竹,直逼天津,咸豐選來選去,只有之前自己讚嘆的僧格林沁了,咸豐三年(1853年)五月,僧格林沁接管京城巡防,率領京城地區的滿蒙精銳開始練兵布置,此時太平軍風頭正盛,所有人心裡都沒底。

雖然太平軍只有兩萬人北伐,但在經過河南的時候補充了大量人員,到了八月份已經打到北京周圍了,可以說僧格林沁背負了整個大清的重望,所幸僧格林沁並沒有掉鏈子,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在天津重創北伐,宣告太平軍北伐的失利。

隨後的兩年裡,僧格林沁多次和太平軍交戰,先後打了數百次大小規模的戰役,咸豐五年(1855年)先後生擒林鳳祥、李開芳,徹底宣布太平軍北伐失敗。

因挫敗太平軍,僧格林沁被封為博多勒噶台親王,世襲罔替,成為大清的鐵帽子王,因此僧格林沁又被稱為僧王,與此同時,湘軍曾國藩開始崛起,兩人合稱「南曾北僧」,成為大清國的救星。

相對於曾國藩,清朝更加親近僧格林沁,畢竟僧格林沁是皇親國戚,是道光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是滿清八旗的領頭人,但是曾國藩不一樣,要不是迫於無奈,咸豐根本不會給他權力去練兵,因為槍桿子只能由滿清掌握。

所以雖然兩人合稱「南曾北僧」,但本質是不一樣的,他們代表的是不同的集團,也就註定了兩人的立場是不一樣的,僧格林沁的崛起代表滿清軍事的崛起,曾國藩的崛起側面代表滿清軍事的衰弱。

不過僧格林沁只是負責京城防禦,剿滅太平軍還是曾國藩的事,但僧格林沁也沒閒著,因為他又迎來自己另一個高光時刻,就是對英軍的作戰。

咸豐年間,南邊不僅有太平天國,北邊還有英法聯軍的入侵,這也是咸豐帝苦命的原因,對付太平軍,大家都是一樣的武器裝備,拼的就是誰能耗死誰,但英法聯軍不一樣,這是工業國對農業國的壓制,而且前幾次清朝都被洋人打怕了。

對於主戰的僧格林沁來說,他非常反對簽訂《天津條約》,但他對於朝廷的決定也無可奈何,但即便簽訂了《天津條約》,英法聯軍依舊沒放棄繼續入侵。

咸豐九年(1859年),僧格林沁在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的時候,英軍來犯,僧格林沁率軍親自抵抗,擊沉英軍炮艇四艘,擊傷六艘,英軍傷亡人數近乎1500人,重傷了英軍海軍司令。

之前滿清都是被洋人追著打,現在僧格林沁居然能反擊重創英軍,擊敗英軍可比擊敗太平軍含金量高太多了,這也是僧格林沁的高光時刻,成為咸豐朝的名將。

但巔峰之後就是衰弱,之後的僧格林沁與英法聯軍的交手是一戰不如一戰,尤其是咸豐十年(1860年)的第三次大沽口之戰,僧格林沁率領騎兵7000人、步兵17000人迎戰英法聯軍,但這一戰英法聯軍以拿破崙炮和阿姆斯特朗炮回擊,無法近身的清軍傷亡近萬人,至於法軍只傷亡64人,成為世界軍事上少見的恥辱性的一戰。

僧格林沁的戰敗在朝廷中落下話柄,隨後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更是被認為是因為僧格林沁激怒他們導致的,為了平息眾怒,咸豐帝不得不削去了郡王爵位,但削爵歸削爵,咸豐再怎麼怪僧格林沁,但打仗還是要僧格林沁的,朝廷里還有誰能和取代僧格林沁呢?

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國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國亡

咸豐臨死前,河南山東一帶又鬧起了捻軍,清廷又不得不啟用僧格林沁節制五省軍馬剿匪,恢復其爵位,想要讓他重新培養一支可以征戰的滿清八旗軍隊。

重新掌握軍權的僧格林沁不僅手握直隸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五省的兵馬,而且還有最精銳的蒙古騎兵,成為事實上的大清軍事第一人,除了對剿滅捻軍的重視之外,還有對曾國藩的威懾,因為太平天國快完了,如何面對膨脹的湘軍集團成為清廷日後的考量。

靠著蒙古騎兵,僧格林沁前期將捻軍壓製得不錯,但捻軍的機動性很強,多次剿滅不得,激起了僧格林沁的怒氣,於是多次追擊捻軍試圖剿滅,曾經在三個月內追了捻軍四千多里,甚至幾百人累死在馬背上,可見他對捻軍的重視。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僧格林沁為了追擊擊捻軍統帥張宗禹,在荷澤高樓寨遇伏,全軍覆沒,僧格林沁雖然拼死突出重圍,但在逃至曹州西北吳家店時因為受傷而落馬,不得不潛伏在麥田裡,結果被一個16歲的捻軍小兵張皮綆發現,直接一刀砍死。

僧格林沁死訊傳到京城時,引起朝野震動,要不是咸豐已經駕崩,估計會被這個消息嚇到駕崩,滿清三天不上朝以示哀敬,同治帝與兩宮太后親臨祭奠,賜諡號「忠」,配享太廟,賞其孫那爾蘇貝勒、溫蘇都為輔國公,可謂身後哀榮。

僧格林沁身後是哀榮了,但滿清已經慌了,八旗最能打的僧格林沁沒了,平定捻軍的重任只能交給漢人大臣了,他們一方面需要漢人大臣剿滅捻軍,一方面又怕他們有了軍權造反。

事實上,僧格林沁一死,徹底讓清朝在隨後的幾十年了徹底失去了軍事主導權,滿清能依靠的最強的軍隊都是漢人操練起來的,滿清再也找不到一個能有僧格林沁那樣有能力和魄力的人。

從此以後,失去武裝力量了滿清手裡再也沒有一支能打的八旗軍了,大清的軍權都落在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手裡,地方漢人迅速崛起,也讓掌權的慈禧一步一步的失去對全國的控制權,東南互保就是縮影,大清的威嚴實際上早已經掃地,可以說僧格林沁的死也代表了八旗軍在歷史中徹底的消亡,滿清貴族也失去了保護,最終走向滅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