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降價潮,理想的不降價,是沒能力還是太貪心?

路咖汽車 發佈 2024-04-09T03:49:13.148120+00:00

蔚來和理想,都承諾過自己的車不會降價。特斯拉沒對價格上做過任何承諾,頻繁的價格調整可能是整個汽車市場最愛波動價格的車企,沒有之一。但,消費者的反饋依舊是熱情高漲,罵的罵、買的買,價格能承受,就買,買貴了就罵幾句,反正理賠是不可能理賠的(至少目前沒有出現過)。


蔚來和理想,都承諾過自己的車不會降價。

特斯拉沒對價格上做過任何承諾,頻繁的價格調整可能是整個汽車市場最愛波動價格的車企,沒有之一。但,消費者的反饋依舊是熱情高漲,罵的罵、買的買,價格能承受,就買,買貴了就罵幾句,反正理賠是不可能理賠的(至少目前沒有出現過)。

蔚來、理想的不降價,擺在明面上,和特斯拉比起來就顯得特別有「正義感」。但真是如此麼?特斯拉的價格調整多、降價頻次高,有原材料影響、銷量影響、製造成本影響,至少,它的降價有讓利成分,消費者確實可以買到低價格的產品,而且低價位買入的用戶,會覺得特斯拉真香。

1月份,特斯拉開啟了2023年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降價潮,車型史低價格刺激了6.6萬台的月銷量。同時,問界、小鵬汽車,在春節前也快速的跟進了降價。再之後,沃爾沃、廣汽埃安、五菱、飛凡、蔚來等多家車企,以各種形式的活動來降低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促進銷量。

那,當下新能源們的降價潮,理想選擇不降價,有無對錯?

開始賺錢,想讓我降價?不可能

3月2日的一場理想發布會上,理想表示「特斯拉和比亞迪調價後,價位仍在符合用戶認知的合理範圍。理想為什麼不把價格降到30萬以內?消費者不接受一款還不錯的品牌的中大型SUV,賣到20多萬。」

在微博上,李想本人表示磷酸鐵鋰要大降價之後,網友也問出了「理想會降價嗎」的問題。李想也很直接,「不會」。

那,理想降過價麼?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應該是「有,但不完全有」。記得在今年1月份春節之前,理想直營店的銷售聊過關於理想ONE的價格調整。當時面臨的是理想ONE停產,換理想L系列產品。而這個時候官方把新車的價格調低了2萬元,繼續銷售。而實際的情況,理想ONE後期降價7萬左右在甩賣,前提,是開四川的發票提車,而且是以展車的形式銷售。

「哪有那麼多展車?無非就是走個形式而已」店內員工表示。理想ONE證明了一件事,理想是會降價的,也是懂降價的。只不過這次「降價」沒有被太多人知道,甚至是理想L9和L8上市的熱度蓋過了這次「降價」行為的熱度。

這種降價,有別於特斯拉的在製造成本、運輸成本、原材料成本得到平緩之後的價格調整;也有別於特斯拉為了刺激銷量,讓出利潤的價格調整。而更像是,為了拉平老車型庫存以及東安增程器訂單虧損的價格調整。

在這之後,理想的發展算是結束了從0到1的過程,開始從1到10的發展節奏。結合發展節奏,之後還要考慮純電發展;於是,理想今年的主線其實已經暗自定下了基調「不讓利於消費者,更專心的搞錢」。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理想汽車的毛利率靠著理想L9和理想L8兩台車已經來到了20%(已經達到理想內部對L系列調整後的預期),這是一個不錯的毛利率表現,而且在大部分配置、零部件都是採購的情況下,這個毛利率真的好。

但,為什麼說不降價?

首先,要理清楚特斯拉的降價邏輯。它有一個前提,是單車毛利率最高的時候突破過32%,而且年銷能達到百萬台的量級。之後,是針對不同消費層級的用戶展開有一定針對性的降價調整,即便降價也有不錯的利潤貢獻,所以特斯拉能這麼玩。而高毛利率的體現,也是高度自研的良性結果,如果沒有自研就不可能達到這麼高的毛利率,也就沒有降價空間。

轉回理想這邊,沒有高度的自研體系,也就讓理想汽車幾乎沒有太多的降價空間。同樣的也有蔚來汽車,李斌也這麼承諾過,蔚來不會降價(但各種形式的讓利,清庫存的方式也確實存在過)。

這兩家,不願意降價的原因有著幾個共通點:

1.理想、蔚來,兩家都還沒盈利,理想去年虧損20億,蔚來去年虧損156億;
2.兩家企業的年銷都沒突破過20萬台,蔚來去年12.24萬台、理想不足12萬輛;
3.蔚來繼續押寶換電,理想今年要出純電車,都是燒錢的項目。

直接點,理想、蔚來沒能力打價格戰,虧著錢還要繼續搞研發。思考一下,降價,是否會讓產品越買越多?如果產品在同級別中具有一定的標杆化,是具備這種能力的,即便漲價,也能賣爆,特斯拉就是真實存在的例子。

但理想敢這麼賭麼?不敢。

降價,雖然能刺激銷量(不是所有品牌適用),但體量沒到年銷百萬的量級,降價就會影響賺錢的速度,而且說不定會讓銷量下滑,不適合理想也不適合蔚來。與其降不下來、不敢降,不如反向操作宣傳一波自己的「不降價」,堅定消費者對於品牌的信心。

理想,什麼時候才會降價?

直營模式的電動車,沒了經銷商,利潤就全都給到了整車廠,一個特斯拉一個比亞迪,年銷規模早就邁過百萬台,兩個品牌的價格調整也是截然不同。特斯拉,漲價很兇降價也很痛快,也很少打招呼。特斯拉Model3最便宜的時候有22.99萬起售的時期,特斯拉年初需要收割訂單的時候它出現了史低價格。

比亞迪,也在今年推了一款售價9.98萬的單品,在它需要為400萬年銷找落腳點的時候。兩個頭部玩家,雖然低價格的體現方式不一樣,但它們都有向低價格市場試探的理由和舉動,而且也有降價的能力。

那,當理想汽車宣稱不降價之後,來思考一件事。

就是,在磷酸鐵鋰電池的價格大幅度降價的時候,市場為了跟住新能源頭部玩家的價格下探,大部分品牌都開始跟進降價的時候。理想的不降價,就顯得有些「不合群」。而且,今年以來,電池原材料成本開始下跌。部分電池級碳酸鋰跌3500元/噸,均價報37.9萬元/噸,比2022年逼近60萬元/噸的價格高點,已經大幅下降。

電池原材料價格會帶動車規級電池的成本下降,那,理想汽車的單車利潤還會繼續升高,如果繼續維持單月萬台交付量的節奏(2月1.7萬台,高於蔚來、小鵬),理想汽車就能站著把錢賺了。

但當市場內大部分車型都開始了降價之後,同級別市場中有了更好的產品之後,這個局面就很有可能發生轉變。

但是,現在理想已經布局了L9、L8和L7這三款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產品,想要從這三款產品之中搶到同級市場,挺難的。如果銷量好,反而可能要漲價,一開始理想對L系列毛利率的預期是35%,之後調下來的目標是20%(已經達到);但如果銷量受到衝擊,降不降價,也說不好。

分析,理想未來今年要投放純電產品,而之後極有可能復甦創業之初就預設的換電模式,這將會是一個大資金的投入,錢從哪來?投資商和產品利潤。理想現在要的是,單品利潤最大化,當產品不能帶來利潤最大化的時候,考慮降價薄利多銷將會是最後一張底牌。

而降價的誘因,除非是同級別產品用更低的價格開始價格戰,導致理想銷量有明顯下滑。否則,不降價的承諾很可能貫穿全年不會被打破;不過,理想到現在還沒承諾過自己不會漲價。

當然,業界肯定希望理想汽車能保持住良好的發展狀態。降與不降本無對錯,降了那銷量更好、利潤更大,當然好;不降價也不是不行,給消費者帶來優質的服務,更好的產品體驗就行。

但,別再像理想ONE那樣搞心態。你說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