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滅了東突厥,為何又冒出「後突厥」?威脅大唐直到天寶年間

之華說史 發佈 2024-04-27T05:41:09.955803+00:00

通曉唐史的人都知道,貞觀三年八月,唐太宗命李靖等出定襄道,李勣出通漠道,凡六總管,分兵全面出擊,至貞觀四年三月,頡利為唐軍所俘,被送至長安,東突厥亡,唐王朝來自北面的威脅得以解除。

之華說史,史說自話。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

通曉唐史的人都知道,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八月,唐太宗命李靖等出定襄道,李勣出通漠道,凡六總管,分兵全面出擊,至貞觀四年三月,頡利為唐軍所俘,被送至長安,東突厥亡,唐王朝來自北面的威脅得以解除。頡利至貞觀八年死於長安。


但是東突厥對大唐的威脅,又延續了115年,直到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才為回紇吞併。


1、繼東突厥統治漠北的薛延陀


東突厥被滅之後,繼而統有漠北的是薛延陀。

薛延陀是鐵勒的別部。在隋代西突厥處羅可汗強大時,鐵勒諸部皆臣屬之。後處羅誅殺鐵勒諸部酋帥,因之鐵勒諸部相繼反叛。薛延陀乙失缽曾被立為也咥小可汗,居燕末山(應在金山,也即阿爾泰山一帶)。

西突厥射匱可汗時,薛延陀去可汗之號以臣之。

到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死,國內大亂,乙失缽之系夷男率部落七萬餘家東附頡利可汗。

後來,頡利政衰,諸部多叛頡利,唐王朝為進攻東突厥,於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冊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建牙帳於郁督軍山北。

唐平東突厥,漠北皆為薛延陀所有,「東至室韋,西至金山,南至突厥,北臨瀚海」,有勝兵二十萬,成為漠北的強國。

原來東突厥敗亡之後,將其降眾多安置在河套之南,至貞觀十三年(公元39年)發生了原突利可汗之弟結社率徒夜襲御營的反叛事件,因而朝臣以為東突厥餘部留河南不便,建議徙到黃河之北。


太宗聽從這一建議,以化州都督、懷化郡王李思摩(阿史那思摩)為乙彌泥孰俟利苾可汗,令其率眾渡河,還其舊地。

思摩憚恐薛延陀強大,不肯出塞,太宗於是命司農卿郭嗣本出使薛延陀,告誡薛延陀:

「爾在磧北,突厥在磧南,各守疆土,鎮撫部落,其喻分故相抄掠,我則發兵,各問其罪。」

薛延陀表面服從,但對突厥渡河還至漠南,極為不滿。

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將封禪泰山,幸至洛陽,薛延陀可汗夷男乘此機會,命子大度設勒兵二十萬屯白道川(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北)進擊思摩。唐命李勣、薛萬徹引軍抗擊,大敗薛延陀。

薛延陀因之上書謝罪,並於第二年獻馬請婚。

唐太宗許以新興公主,讓夷男備迎親之禮,並準備在靈州與夷男相會。但因薛延陀國無府藏,征來羊馬遠涉萬里,畜口耗死過半。

唐太宗於是下詔絕婚,並停幸靈州,雙方又進入交戰狀態。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夷男死,嫡子肆葉護可汗拔灼殺庶兄突利失可汗曳莽自立,稱頡利俱利失薛沙多彌可汗,發兵寇掠夏州,為唐將執失思力擊敗,逃依阿史那時健,後為回紇所殺,盡屠其宗,其眾五六萬人奔逃西域。

後來,這些部眾又推夷男兄子咄摩支伊特勿失可汗,遣使奉表,請居郁督軍山北,而鐵勒諸部皆感危懼,唐亦恐為邊患,命李勣攻滅其國。咄摩支請降於唐在回紇的使臣蕭嗣業,入朝於京師,留在長安。


2、大唐羈縻統治下的東突厥各部


薛延陀亡後,契苾、回紇等部亦相繼降唐。


唐因其地置十三個羈縻府州,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又置燕然都護府(治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後旗西南)以統之。至武則天統治時期,由於突厥再次強大,在漠北的回紇、契苾、思結、渾等鐵勒諸部徙於甘州、涼州一帶。

上面述及,突厥頡利敗亡之後,唐曾命李思摩統領突厥餘部從河套南度河至漠南,建牙於定襄城,但思摩卻「不能得其眾,下多攜背」。

他感到慚愧,因請至京師宿衛,後卒於京師。思摩既不能馭眾,所以這些北渡黃河的突厥餘部有些渡河而南,分處於夏、勝二州之間,漠南之地,遂為車鼻可汗所占有。

車鼻可汗原是突利的部下,世為小可汗。頡利敗後,眾欲奉之為君長,畏薛延陀之強,臣屬於薛延陀。後來薛延陀惡其得眾,將殺之,車鼻率所部逃至金山之北,自稱乙注車鼻可汗。薛延陀敗滅後,勢力逐漸強大。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命右驍衛郎將高侃引回紇、仆骨等兵出擊,其部下皆背車鼻來降。

至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車鼻為高侃所擒,送於長安,處其餘眾於郁督軍州,置狼山都督府以統之。

車鼻降唐之後,《舊唐書·突厥傳》說:

「突厥盡為封疆之臣,於是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單于都護府領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蘇農等一十四州,瀚海都護領瀚海、金微、新黎等七都督、仙萼、賀蘭等八州,各以首領為都督、刺史。」

大致說來,大磧以北隸瀚海都護府,以南隸單于都護府。

車鼻敗亡之後,唐王朝北部邊境近三十餘年平安。


3、威脅唐朝115年的後突厥汗國


一直至高宗調露元年(公元579年),單于都護府境內突厥首領阿史那溫傅阿史那奉職二部發動叛亂,立阿史那泥孰匐為可汗,一時單于都府統轄區內二十四州酋長皆起而響應。不久就為唐將裴行儉所破,斬泥孰匐,擒溫傅奉職以還。


溫傅部又曾於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迎頡利族子伏念於夏州,將渡河立為可汗,亦為裴行儉所俘,斬於長安東市。


(1)默啜統治時期


在唐王朝前期的一百四十來年的時間裡,除唐初頡利之外,給唐王朝造成較大威脅的是骨咄祿及其弟默啜,這就是歷史上稱的後突厥汗國。

骨咄祿是頡利族人,亦姓阿史那氏,原為單于都護府下雲中都督舍利元英屬下的一個首領,世襲吐屯。

頡利族子伏念敗亡之後,他收集殘部,逐漸強大,並自立為可汗,以其弟默啜為殺咄悉匐為葉護。

接著他就出兵寇掠單于都護府北部,並進攻并州,殺嵐州(治宜芳縣,今山西省嵐縣北)刺史王德茂,分掠定州(治安喜縣,今河北省定縣),為霍王李元軌擊退。

後又攻媯州(治懷戎縣,今河北省涿鹿縣西南),圍單于都護府,殺都護府司馬張行師;攻蔚州(治靈丘、今山西省靈丘縣),殺刺史李思儉;圍豐州(治九原,今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西南黃河北岸),執刺史崔知弁。唐曾遣淳于處平、爨寶壁等將領引軍出擊,皆為所敗。

武則天天授初年,骨咄祿死,其弟默啜自立為可汗。

長壽二年(公元93年)默啜攻靈州,殺掠人吏,武則天以白馬寺僧薛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領十八將以討之,未遇突厥而還。

接著,默啜請和,授為遷善可汗。

武后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首領李盡忠、孫萬榮反叛,默啜上書,請還河西降戶即代為討伐契丹,武后許之。

默啜因得降戶及討契丹所掠家口,兵眾更盛。


聖曆元年(公元698年)默啜一面請求和親,一面又要求將安置於豐、勝、靈、夏、朔、代六州的突厥降戶還於突厥,又索單于都護府之地及農器、種子,武后不許。納言姚璹、鸞台侍郎楊再思以契丹未平,請依默啜所求給之。

「乃悉驅六州降戶數千帳以與默啜,並給谷種四萬斛,雜彩五萬段,農器三千事,鐵四萬斤,並許其婚。」

默啜由此益強。

繼之,默啜進犯檀、幽、蔚等州,入定州殺刺史孫彥高,焚百姓廬舍,掠男女無少長皆殺之。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令其充河北道行軍大元帥以討默啜。軍未發而默啜抄掠趙、定等州,掠男女八、九萬而去。

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掠隴右諸監馬萬匹。至中宗即位,默啜又寇靈州鳴沙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西南黃河東岸),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拒戰敗績,死者六千餘人。

默啜因而進寇原州、會州,再次掠去隴右牧馬萬匹。中宗因命右屯衛大將軍張仁願充朔方道大總管以御之。仁願於是築三受降城,絕其南寇之路。

默啜不僅寇掠河北、河東及隴右諸州,而且還將兵力伸入西域。

睿宗景雲年間,默啜率兵西擊突騎施娑葛,滅之。

玄宗開元二年(公元714年),遣子移涅可汗同俄特勤等率精騎圍逼北庭,唐都護郭虔瓘出擊,斬同俄於城下。

其時,默啜已年老昏暴,部落怨叛者多,西突厥十姓部落左五咄陸右五弩失畢及其子婿高麗莫離支高文簡等皆率眾來降於唐,被安置於金山和河南,唐命薛訥為涼州鎮軍大總管,屯涼州,以郭虔瓘為朔州鎮軍大總管,屯并州,用以安撫新附,防止鈔掠。


開元四年(公元716年),默啜北討九姓部落之拔曳固,戰於獨洛河(今蒙古共和國之土拉河),取得勝利,但他負勝輕敵,不為防備,為拔曳固殘部突擊所殺。


(2)毗伽可汗統治時期


骨咄祿闕特勤鳩合舊部殺默啜子及諸弟,立其兄左賢王默棘連為可汗,是為毗伽可汗

毗伽可汗時,屬於單于都護府的河曲突厥降戶曾發生過叛亂,為朔方總管薛訥所破,走投毗伽可汗。

至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唐朔方大總管王晙欲西征拔悉密,東發契丹、奚共討毗伽,但因拔悉密在北庭,與契丹等相去太遠,不能按期匯合。拔悉密先至,因未匯合,懼而引退,離北庭二百里時,為突厥所襲,想逃依北庭,其時北庭亦為突厥所圍,所以拔悉密之眾盡為突厥所俘。

突厥暾欲谷拔悉密之眾後又出赤亭(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都善縣東北七克騰附近,為博格多山南面山口),掠奪涼州羊馬。當時唐河西節度使楊敬述及裨將盧公利引兵截擊,在山丹為突厥大敗。至此,毗伽盡有默啜之眾,勢力大增。

在毗伽可汗於漠南稱雄之時,開元九年(公元721年),在河套之南又發生了六胡州康待賓之亂。

六胡州是唐高宗時為加強安置在河南突厥降戶的統治而設立的。

六胡州的突厥降戶大多是中亞的昭武九姓胡。唐在河套南靈州、夏州之間設置了魯、麗、含、塞、依、契六州,以唐人為刺史,將降戶變成向唐納貢服役的編戶。

但這些州的降戶因「苦於賦役」,在康待賓率領下攻陷六胡州,有眾七萬,進逼夏州。唐命朔方大總管王晙,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共討之。


至秋七月,王晙破擒康待賓,殺叛胡萬五千人。第二年八月,又有:

「康待賓餘黨康願子反,自稱可汗。張說發兵追討擒之,其黨悉平,徙河曲六州殘胡五萬餘口於許、汝、唐、鄧、仙、豫等州,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

一直到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才將這批殘胡遷回六胡州,設宥州以統之。

至於毗伽可汗的後突厥汗國在敗拔悉密、掠涼州之後,雖然逐漸強大,但又不想與唐王朝為敵。

因此,在開元十一年即上書乞和,請父事玄宗,要求和親。此後,又連年遣使貢獻。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至泰山封禪,後突厥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從行,至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突厥左賢王闕特勤死。

開元二十二年,毗伽可汗為大臣梅錄啜所毒,死前盡殺梅錄啜族黨。其子伊然可汗繼立。

伊然可汗立八年,曾三次遣使入朝。伊然卒,其弟蘇伽骨咄祿可汗立,被唐冊為登利可汗。登利可汗年幼,其母娑匐干政,殺其從父右殺,奪其兵,另一從父左殺攻殺登利,立毗伽可汗子。

但不久為骨咄葉護所殺,繼立其弟,也為葉護所殺,葉護因而自立。其時,鐵勒諸部中回紇、葛邏祿、拔悉密均很強盛,三部聯合攻殺葉護,尊拔悉密君長為頡跌伊施可汗。突厥部落則又立烏蘇米施可汗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鐵勒三部攻殺烏蘇米施,部眾又立其弟白眉特勒鶻隴匐,是為白眉可汗


而在這些演變中,鐵勒三部中,回紇、葛邏祿又殺拔悉密伊施可汗,奉回紇骨力裴羅為可汗,這就是回紇歷史上著名的骨咄祿毗伽闕可汗。他率眾襲殺了白眉可汗,南居突厥故地,建起「東極室韋,南控大漠,盡得古匈奴地」的遊牧汗國。

至此,東突厥國滅,其地盡入回紇。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