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運動手環的人,都後悔了嗎?

知東營 發佈 2024-04-27T07:03:14.973734+00:00

來源丨丁香醫生作者丨 Murphy這個世界上對運動的態度分為兩大流派愛運動的不愛運動的但隨著科技進步人類逐漸演化出了第三個類型買了運動手環的人他們開創了一種新的隨機狀態動了,但又沒完全動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買了運動手環的人會經歷什麼?他們後悔了嗎?

來源丨丁香醫生

作者丨 Murphy



這個世界上

對運動的態度分為兩大流派


愛運動的


不愛運動的



但隨著科技進步

人類逐漸演化出了第三個類型


買了運動手環的人


他們開創了一種新的隨機狀態

動了,但又沒完全動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

買了運動手環的人會經歷什麼?

他們後悔了嗎?


簡單總結

與運動手環的結合

會經歷大致三個階段:


甜蜜期——矛盾期——平靜期


像極了愛情





和運動手環的甜蜜期



愛情的魔力會改變一個人

手環也是


從戴上手環的那一刻開始

無論多討厭運動的人

都會突然變得積極起來





經常要查崗報備





喜歡發朋友圈秀一秀





積極創造各種「見面」機會





甚至會對手環產生「分離焦慮」





在沒戴手環的人眼裡

戴上手環的人和陷入愛情的人一樣

都像中了毒





在甜蜜關係維持的幾個月中


抽象的「運動」

變成了一個個值得紀念的圈圈


每一個數字

每一個徽章

每一句激勵的話


讓人心甘情願、不知不覺地動了起來





*科學家發現,運動手環在頭 6 個月對人的激勵效果是最好的



這種原始的激勵方式

心理學上叫做

自我監控和目標設定


柳葉刀研究發現

運動手環的激勵效果確實不錯

使用運動手環後的人


每天多走約 1800 步

每天多走 40 分鐘

中高等強度增加 6 分鐘







和運動手環的矛盾期



但就和所有關係一樣

有甜蜜就有苦澀

對手環的新鮮感過去之後

各種矛盾和困擾逐漸顯露


沒有完成的運動目標

變成煩人的提醒





手環自帶的各種監測和分析

看起來很高科技

但準確度並不高

反而可能讓使用者產生健康焦慮





一次次的焦慮和挫敗

短則一周,長則三個月

運動手環的甜蜜激勵可能會慢慢失效

從自我激勵轉為自我擺爛





曾經的激情敗給了生活瑣事

感情漸漸變淡了……





有研究顯示

超過 1/3 的運動手環

在 6 個月內被拋棄





難道買運動手環的人

都後悔了嗎?


NO NO NO

說到底,人類和手環的關係

就和愛情一樣





運動手環

本質上就是個身體監測工具

幫你更了解自己的狀態

對於需要的人確實是不錯的輔助





心理學家發現

能長期和運動手環和平相處的人

通常有明確的使用目的

或能從手環的數據中獲得動機意義





有的人則發掘了運動外的其他亮點

手環變成了裝飾品、社交工具

甚至成為了一種性格標籤





當然,實在覺得不合適

分開也是一種選擇


畢竟運動的激情,總是一陣一陣的



(畫外音:差生文具多呢,不差這一樣)




運動手環的一些事實:


以下數據和評價,來自於文獻研究。

運動手環在前 6 個月的確能促進人運動,但有 1/3 的人在 6 個月選擇了和手環告別,長期表現一般;

➋ 如果你只想多走路,簡單的計步器就可以,它比智能手環、手機更有效;

➌ 基於現有的技術,健康監測功能中,心率相對準確且具有較高參考性,步數和熱量消耗可參考性次之;其他數據誤差性可能較大;

➍ 不建議過度關注睡眠監測,一方面準確性有限,還可能對失眠人群造成新的困擾;

➎ 戴運動手環不一定能幫你更好地減肥,關鍵是你的行動而不是手環;

➏ 整體來說,科學家們目前還是持樂觀態度,正努力將運動手環推廣應用到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的身上,畢竟能讓大家健康多一點點點都是好的。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Brickwood KJ, Williams AD, Watson G, O'Brien J. Older adults' experiences of using a wearable activity tracker with health professional feedback over a 12-month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Digit Health. 2020 Apr 26;6:2055207620921678. doi: 10.1177/2055207620921678. PMID: 32426152; PMCID: PMC7218318.

[2] Larsen RT, Wagner V, Korfitsen CB, Keller C, Juhl CB, Langberg H, Christensen J.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s in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22 Jan 26;376:e068047. doi: 10.1136/bmj-2021-068047. PMID: 35082116; PMCID: PMC8791066.

[3] Henriksen A, Haugen Mikalsen M, Woldaregay AZ, Muzny M, Hartvigsen G, Hopstock LA, Grimsgaard S. Using Fitness Trackers and Smartwatches to Measure Physical Activity in Research: Analysis of Consumer Wrist-Worn Wearables. J Med Internet Res. 2018 Mar 22;20(3):e110. doi: 10.2196/jmir.9157. PMID: 29567635; PMCID: PMC5887043.

[4] Jia Y, Wang W, Wen D, Liang L, Gao L, Lei J. 2018. Perceived user preferences and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mainstream wearable devices for health monitoring. PeerJ 6:e5350 Perceived user preferences and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mainstream wearable devices for health monitoring [PeerJ]

[5] Karapanos E, Gouveia R, Hassenzahl M, Forlizzi J. Wellbeing in the Making: Peoples' Experiences with Wearable Activity Trackers. Psychol Well Being. 2016;6:4. doi: 10.1186/s13612-016-0042-6. Epub 2016 Jun 14. PMID: 27376017; PMCID: PMC4908170.

[6] Wearable activity trackers–advanced technology or advanced marketing? | SpringerLink

[7] Ryan, J., Edney, S. & Maher, C. Anxious or empower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xploring how wearable activity trackers make their owners feel. BMC Psychol7, 42 (2019).

[8] Accur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Wrist-Wearable Activity-Tracking Devices: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Med Internet Res 2022;24(1):e30791

[9] Shei, RJ., Holder, I.G., Oumsang, A.S. et al. Wearable activity trackers–advanced technology or advanced marketing?. Eur J Appl Physiol122, 1975–1990 (2022).

[10] Henriksen, A., Woldaregay, A.Z., Muzny, M. et al. Dataset of fitness trackers and smartwatches to measur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research. BMC Res Notes15, 258 (2022).

[11]John Rooksby, Mattias Rost, Alistair Morrison, and Matthew Chalmers. 2014. Personal tracking as lived informatics.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CHI '14).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New York, NY, USA, 1163–1172. https://doi.org/10.1145/2556288.2557039


策劃:Murphy | 監製:Feidi

插畫:好的山姆 |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來源|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丁香醫生 2023-03-01 21:00 發表於浙江

聲明|文中圖片、視頻及內容均轉自原文章,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