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了再「養」膝蓋就晚了!提醒:保護膝關節,從這4種方法開始

認真科普的李博士 發佈 2024-04-27T08:34:54.516054+00:00

老黃今年40歲,平日忙於工作,為了紓解壓力和鍛鍊身體,便時常跑步爬山。可近幾天老黃總覺得膝關節發僵、腫脹,運動後疼痛難忍。坐得時間久一會兒就站不起來,有時上下樓梯還會咔咔作響。到醫院一拍片子,才發現自己的膝關節磨損嚴重,是明顯的膝蓋骨性關節炎。

老黃今年40歲,平日忙於工作,為了紓解壓力和鍛鍊身體,便時常跑步爬山。可近幾天老黃總覺得膝關節發僵、腫脹,運動後疼痛難忍。坐得時間久一會兒就站不起來,有時上下樓梯還會咔咔作響。

到醫院一拍片子,才發現自己的膝關節磨損嚴重,是明顯的膝蓋骨性關節炎。醫生對老黃解釋道,這是過度運動導致的膝關節磨損,平時走路影響不大,但要是再不注意保養,恐怕關節活動只會愈發受限,甚至寸步難行。

都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腿先老」,而「腿老」往往就是從膝關節開始的。它作為人體中最大的關節,結構複雜,全部由軟組織維持穩定和參與運動,同時又參與著人的各種運動,無論是日常活動還是體育鍛鍊,稍有不慎便會引起膝關節磨損和膝關節損傷。

不僅很多老年人深受關節炎困擾,許多年輕人也因為不注意養生保健、正確用膝,早早就進入了骨關節炎的行列。那麼,怎樣才能科學保養,減少膝關節磨損、延長關節使用壽命呢?不妨來聽聽專業骨科醫生怎麼說!

一、膝關節磨損嚴重是什麼情況?醫生:注意這些預警信號!

我們的膝關節壽命極其短暫,只有約15年的「黃金時代」,其餘時間裡都會因不同的原因出現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有一些便是值得注意的「預警信號」。

30~40歲時,大部分人的腿部軟骨就已經出現了輕度磨損,有那麼幾周或者幾個月會感到膝關節酸痛——這也是膝關節的第一個「預警信號」。

臏骨軟骨是沒有神經分布的部位,這種「預警性疼痛」只會發生一次,在軟骨全層磨損之前,很多人甚至會忽略過去。但實際上這是膝關節在提醒您,初始的磨損已經發生,不能隨心所欲了!

40~50歲期間,走路後會覺得膝關節內側酸痛,稍作休息或用手按摩又恢復正常。這個「預警信號」在提示您,半月板可能發生了退行性病變。退變的過程刺激著半月板上的神經,產生酸痛感,保養關節也要開始放在心上了。

50歲以上,膝關節常感覺明顯的疼痛,這樣的「預警信號」表示: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人到了退休的年紀,關節也到了「退休」的時間,必須減少劇烈運動,讓它也能「頤養天年」。

膝關節壽命如此短暫,如果發生損傷更是難以逆轉。過度磨損的發生和骨關節炎的惡化大多由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引起。如果能夠走出誤區,避免人為傷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膝關節的磨損。

二、常見的3個誤區,對膝關節的損傷竟然這麼大!

誤區1:爬山、爬樓是「鍛鍊」膝關節的好辦法

許多中老年人將爬山作為首選的鍛鍊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爬山、上下樓梯本質上是以膝關節為軸心的複雜活動,這一過程中,關節的旋轉和擠壓都是半月板損傷的誘因,若發力不當,還有可能造成肌肉扭傷或韌帶拉傷。

山路不平,行走時對髕骨和股骨的壓力較大;爬山持續時間長,這種慢性的、連續的過度使用和反覆摩擦,對於膝關節滑膜、脂肪墊都是極大的勞損,極易造成磨損和充血。

誤區2:「磨」掉骨刺就能治好骨關節炎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膝蓋疼痛時揉搓膝蓋能夠緩解疼痛、感到膝蓋僵硬時進行活動便能使膝蓋逐漸靈活,很多朋友便認為只要加大運動量、用力揉搓膝蓋就可以「磨掉」骨刺,減輕關節不適,但實際上這些認知都是極大的誤區。

骨刺又叫做骨贅,常形成於關節部位,是一種自我修復的病理過程。隨著人年歲漸長,關節穩定性逐漸下降,機體為了維持其穩定性,便形成了骨刺。骨刺的本質是骨組織,在不壓迫神經、引起嚴重疼痛的情況下,無需刻意「磨平」。

適當的運動能夠增強關節周圍的韌帶,增加關節穩定性;輕揉膝蓋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但一味加大運動量、用過大的力揉搓軟骨,只會進一步加劇軟骨的磨損,把已經脆弱病變的膝關節磨得更壞,造成更嚴重的疼痛。

誤區3:只要佩戴護具就「萬事大吉」

有些人運動時習慣佩戴護腕、護膝等護具,總覺得只要佩戴了護具就能萬事大吉,避免傷害。殊不知「用進廢退」——護具為受傷的人提供保護和緩衝,而對於健康人來講,本身膝蓋就具有一定承受衝擊的能力,一味依賴護膝,膝蓋周圍的肌肉和筋膜得不到鍛鍊,就會越來越脆弱。

甚至有可能導致錯誤的運動姿態成為習慣,使膝關節在沒有護膝的情況下反而受到更嚴重的磨損。

膝關節是典型的「皮包骨」,從生理學角度看,膝關節部位缺少肌肉和脂肪,只有薄薄的筋膜連接肌肉。脆弱的膝關節比起其他部位,更需要用心呵護,在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都需要格外注意。

三、這4個保養絕招,幫您減少磨損,科學護膝

絕招1:正確鍛鍊方式,強筋健骨

過量的運動是膝關節磨損的元兇,而適當的運動則能夠強化關節周圍組織,減少不均勻受力,減輕磨損。

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側,由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和股中間肌四組肌肉構成,擔任著支撐身體和行走的重任。當股四頭肌萎縮退化時,膝部筋腱穩定性不足,便容易產生膝關節磨損。

加強股四頭肌的鍛鍊,可以有效減少磨損。簡單的股四頭肌鍛鍊方式只需要一耙椅子,雙腳並排,全身自然站直,手扶椅子保持平衡。之後慢慢將重心移到前腳掌,並踮起足跟,維持五秒後放鬆,每日重複十次。

除去股四頭肌的鍛鍊外,游泳也是不錯的選擇。游泳時水的浮力能夠抵消大部分重力對關節造成的壓迫,有助於肌肉關節的放鬆。但同樣要注意適度鍛鍊、量力而行。運動之前做好熱身準備和局部拉伸,選擇舒適的衣物鞋子,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動作,當出現疼痛時應及時休息,避免運

絕招2:減輕關節負重,釜底抽薪

減輕負重是減少磨損的根源,這一點往往會被人們忽略。研究調查表明,靜息直立狀態下膝蓋承受與體重相當的壓力,走路時膝蓋承受2倍於體重的壓力,爬山或爬樓時承受3~4倍,深蹲時甚至達到了9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減輕超標的體重,保持輕盈外,還要避免深蹲、大角度屈膝、反覆衝擊關節等加重膝關節負重的行為。長時間坐姿或蹲姿工作時應時常變換姿勢,活動關節。還可以將拐杖、登山杖作為行走爬樓的輔助支撐,減輕膝關節的負重。

絕招3:注意防寒保暖,遠離濕邪

膝蓋上沒有脂肪保護,局部熱量容易散失,溫度常低於其他部位。而關節面作為軟骨,血管稀少、循環更差。在寒冷刺激下,局部血管收縮,循環減慢,熱量供應不足,不利於膝蓋的保養。嚴重的還可能引起無菌性膝關節炎或滑膜炎。

此外,潮濕也會損傷膝關節壽命。因此,應儘量避免待在陰冷潮濕的環境,遠離通風口,保持生活空間的乾燥溫暖;夏天大汗淋漓時不可立即用冷水沖洗,也不要因為貪涼而席地睡覺;天氣變冷時注意下肢保暖,避免關節受涼

如果已經受寒引起酸痛,可用暖水袋熱敷。中老年人睡前可用熱水泡腳15分鐘左右,注意一定要擦乾防止濕氣入體。這樣也有助於提昇陽氣、驅除濕邪。

絕招4:飲食輔助調理,效果加倍

我國自古以來便有「藥食同源」的古語,對於膝關節保養,這句話同樣適用。從外因角度,多吃貝類食物可以幫助骨關節滑液增多,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適量補鈣有助於增進骨骼強度,預防骨質疏鬆。

從內因角度,在冬季多吃些羊肉、雞肉、豬肚、帶魚等禦寒食品,在燉湯時也可以加入黃芪、當歸等藥材,有利於氣血運行順暢,避免風寒之邪侵襲。

四、延伸——走路時膝蓋突然發軟,是缺鈣了嗎

走路時膝蓋發軟、腫痛、咔咔響,許多人以為這是上了年紀、行走過多或缺鈣引起的,休息或者補鈣便能緩解,其實不然。這可能是膝關節髕骨軟化症的信號,如果您的膝蓋也有以下症狀,那就得格外注意,必要時及時就醫了:

  1. 膝關節前面疼痛,髕骨深面疼痛,常見於上下樓梯或久坐之後;
  2. 常有膝蓋發軟、打軟腿之感,下樓時尤其明顯;
  3. 用手左右研磨疼痛部位,可有明顯摩擦感或摩擦聲,有時伴有劇烈疼痛。

膝關節髕骨軟化症是由膝關節過度使用、軟骨磨損所引起,屬於膝關節炎中的一類。髕骨軟化症起病緩慢,許多人不加重視,誤以為缺鈣,耽誤治療引發更加嚴重的疼痛。

這種情況多見於需要長期從事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的人群,跑、跳、扭轉、蹲起動作過多;搬、抬、扛等重體力勞動長時間穿高跟鞋引發下肢壓力增加;膝關節受涼引起滑膜炎等都是膝關節髕骨軟化症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如何保護膝關節的健康[J].健康嚮導,2020,26(02):64.

[2]張英澤.膝關節磨損 該換膝還是保膝[J].江蘇衛生保健,2022(08):6-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