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戰犯艾希曼,甚至學不懂中學課程,為何能害死400萬猶太人?

醬知兒 發佈 2020-07-16T07:14:14+00:00

她發現納粹的核心人物,不一定窮凶極惡,目露凶光,也可能是一群渾渾噩噩、沒有個性,只懂遵守命令,渴望在組織里升職的庸人。

阿道夫·艾希曼,一個平庸到有些乏味的人,你不會想跟他交朋友,因為跟他待在一起很無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無趣的普通人,卻導演了400萬猶太人被屠殺的劇本。

猶太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在反思納粹的罪惡時,提出一個「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的概念。她發現納粹的核心人物,不一定窮凶極惡,目露凶光,也可能是一群渾渾噩噩、沒有個性,只懂遵守命令,渴望在組織里升職的庸人。

然而,正是這群庸人,卻可能做出最可怕的事,「平庸之惡「的代表人物艾希曼,看上去就像個老邁甚至窩囊的推銷員,可他卻是猶太人苦難的最大推手。

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生於德國科隆附近的小鎮,後來全家喬遷到奧地利。艾希曼小時候跟常人無異,會拉小提琴,喜歡跑步,但他學習成績十分差勁。

他知道考不上大學,就去了一所職業學院學習工程學,然而這種中學技校水平的課業,也讓艾希曼捉襟見肘,他學不進去,只能肄業。

離開學校後成為了礦工,又轉行當了售貨員。1932年,一事無成的艾希曼加入了奧地利納粹,輾轉又回到德國。1934年晉升黨衛軍下士,幫忙管理達豪集中營,期間結識了納粹核心人物「黑王子」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

艾希曼知道納粹要對猶太人動手,為了自己平步青雲,他開始有計劃地學習猶太文化。他經常走訪猶太社區學習希伯來文,逐步成為納粹中的「猶太專家」,海德里希注意到他,對其委以重任。

艾希曼接到的最大任務,就是研究如何解決「猶太問題」,一開始他想把猶太人遷回中東,沒有成功。1940年時,他又提出「馬達加斯加計劃」,建議把歐洲的猶太人流放到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但也沒有落實。

1942年,他出席惡名昭彰的萬湖會議(Wannsee Conference),與一眾納粹核心商討「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Final solution to the Jewish question),這次會議的結果就是,納粹在東歐大量建設集中營,著手滅絕猶太人。

艾希曼負責組織和執行整個計劃,他正式成為納粹的核心人物之一。

1944年時,他向黨衛軍頭目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匯報,各地集中營已經殺了400萬猶太人。此後,艾希曼就成為了猶太人大屠殺的主要罪魁禍首。

德軍投降後,艾希曼很快被美軍抓住,但他早就留了後手,用假身份逃脫,逃到了南美的阿根廷。艾希曼自此更名改姓,在當地一家汽車公司工作,所有人都以為他消失了。以色列建立後,猶太人發誓要找到艾希曼。

經過不懈的追蹤,以色列的摩薩德特工查到了艾希曼的下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頭髮現一個跟他很像的人,通過耳朵形狀的對比,最終確認是他本人。

摩薩德特工在他回家途中將其抓獲,後來以色列藉口派代表團訪問布宜諾斯艾利斯,趁機把艾希曼塞進專機,悄悄帶回了以色列。

對於艾希曼的被捕,有人指出了異議,想要審訊他,也應該由德國政府或國際法庭負責,不應由案件攸關方以色列主審。

義憤填膺的猶太人根本不理會指責,繼續審訊。漢娜·阿倫特旁聽了艾希曼的庭審過程,她被艾希曼的為人深深震撼,從而提出「平庸之惡「的理論。

在阿倫特看來,艾希曼作為大屠殺的策劃人,早已突破了人類的底線,這種人應該是一個冷酷無情的罪犯,但真實的艾希曼卻是一個沉悶、無聊、平庸得可怕的工具人,他根本沒有一絲變態和殘忍的氣息。

另外,根據證詞,艾希曼並不仇恨猶太人,甚至不關心猶太人,他之所以鑽研猶太文化,只是想在整個納粹官僚體制中向上爬,他為了出人頭地,才對猶太人痛下殺手。

1962年5月31日,在猶太人的刑架上,艾希曼結束了平庸而骯髒的一生。

阿道夫·艾希曼,才不過中人,沒有戈林的口才,沒有海因里希的惡毒,但靠著想出人頭地的信念,他做出了人類歷史上最殘忍的事之一,這種「平庸之惡」,值得我們永遠警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