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一文讀懂新生兒鵝口瘡

玫瑰馨苑產後全復中心 發佈 2020-01-02T07:18:35+00:00

3.接觸感染白色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容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有些新生兒的口腔黏膜會長出一些像奶塊一樣的東西,類似積存在黏膜上的稀粥殘渣,不易擦掉,嚴重時會連成一片,布滿於口腔兩側、舌面和上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鵝口瘡」了。

新生兒鵝口瘡多半是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一般無身體症狀,重者可出現食慾缺乏、拒奶、哭鬧不安等。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新手爸爸媽媽們都想了解一下,那麼就請往下看~

鵝口瘡的起因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里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像一片雪一樣,所以也稱為雪口病。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的營養不良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里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

那麼,引起鵝口瘡的原因有哪些呢?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白色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 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容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的表現

1.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齶或唇內黏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齶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無明顯疼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輕度發熱。

4.受損的黏膜若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至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鵝口瘡如何預防

1.產婦有陰道黴菌病的要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 15分鐘。

3.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6.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

7.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鵝口瘡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1.用弱鹼性溶液:如2%~ 5%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塗擦冰硼油(中藥冰硼散做成糊狀蜜劑)、制黴菌素混懸劑等外搽,效果良好。

2.加強營養:特別適量增加維生素B2和維生素C。

3.預防傳播: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以預防傳播。


最後,如果你的寶寶鵝口瘡面積繼續擴大或出現以下情況:

潰瘍面非常疼痛;任何脫水的徵象,如口唇乾裂、無淚、8小時無尿;出現發熱、咳嗽或消化道症狀;出血或治療2周後白色斑點仍持續存在。

寶媽們就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