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如何抗倭的?

白馬入蘆花6 發佈 2020-03-09T07:39:24+00:00

要想分析倭寇之亂的緣由,我們首先還是要先了解一下,倭寇究竟是那些人群,倭寇如果放到現代來說其實是可以用來指日本侵略者的,但是回顧到明朝時泛濫成災的倭寇之亂,很大一部分造成騷亂的其實並不是倭寇。

細數中國歷代王朝,無一不將北方遊牧民族視為心腹大敵,而歷朝歷代也不斷修築城牆來抵抗外敵。除了北方的外族的虎視眈眈,歷朝歷代也遭受了不少來自沿海的侵襲。

倭寇,即14~16世紀劫掠中國沿海的日本海商與海盜集團。倭寇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元朝。要想分析倭寇之亂的緣由,我們首先還是要先了解一下,倭寇究竟是那些人群,倭寇如果放到現代來說其實是可以用來指日本侵略者的,但是回顧到明朝時泛濫成災的倭寇之亂,很大一部分造成騷亂的其實並不是倭寇。

這一個說法也是有史實為證的,在《嘉靖實錄》里就有講到倭寇的組成成分,大部分頭目組織者還是以明朝海盜為主,雖然不乏一些真倭寇。而帶來這樣的混淆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政策,一來有一些倭寇頭目會故意扮成日本海盜來混淆官兵視聽來達到自己的主要目的,二來是當時朝廷對剿殺倭寇之人有重賞政策,如此一來,假倭當真倭也是大有人在。

倭寇之患從明初以來就一直存在,但由於當時國力強盛,重視海防設置,因此倭寇未能釀成大患。正統以後,隨著明朝政治腐敗,海防鬆弛,倭寇氣焰便日益囂張。據資料統計,明初,從洪武到永樂的57年間,倭患次數共為94次,年平均不到2次;永樂以後到嘉靖之前(1425~1522年)近百年間的倭患記錄次數僅為17次;在嘉靖一朝的45年間,倭患次數猛增到628次,占明時期倭患次數的80%,足以看見這次倭寇的猖獗與瘋狂。正統四年(1439年),倭寇侵擾浙江 台州的桃渚村,殺人放火,掘墳挖墓,甚至把嬰兒束在竿上,用開水澆,看著嬰心啼哭,拍手笑樂。倭寇的罪行,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

至嘉靖時期,隨著東南沿海一帶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沿海一帶私人經營的海上貿易也十分活躍。一些海商大賈、浙閩大姓為了牟取暴利,不顧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販賣貨物,他們成群分黨,形成海上武裝走私集團,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結日本各島的倭寇,於沿海劫掠。這些海盜商人如王直、徐海等,與倭寇勾結,使得倭患愈演愈烈。同時一些明朝官僚也與這些寇盜建立了聯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朝派朱絝巡撫浙江,兼提督福建軍務,朱絝到任後,封鎖海面,擊殺了通倭的李光頭等96人。朱絝的海禁觸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的利益,他們指使在朝的官僚攻擊朱絝擅殺,結果朱絝被迫自殺。從此,罷巡視大臣不設,朝中朝外,不敢再提海禁之事。倭寇更加猖獗起來。

倭寇的滔天罪行,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被激憤的中國人民紛紛組織起來,進行抗倭的自衛鬥爭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入侵南匯縣,閔電等募集千人抗擊。同年倭寇進犯松江,營州商人孫鏜捐資助軍餉,還派人回家鄉動員子侄前來參加抗倭鬥爭。

當時有"吳中倚鏜若長城"的說法。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由苗、漢、壯、瑤等族人民組成的抗倭軍隊,在明朝愛國將領的領導下,於王江涇(嘉興北)大破倭寇,斬敵2000人,這是嘉靖年間抗倭鬥爭中的一次巨大勝利,被稱為"自有倭患以來,此為戰功第一"。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進犯定海,城中居民誓死抵抗,倭寇轉攻長樂,城牆崩壞幾十米,居民數千人列柵拒戰,拚死防守。同年,倭寇襲擊揚州,各地來揚州經商的商人數百人參加守城作戰,郜姓商人射死倭寇首領,揚州城得以保全。

抗倭鬥爭中湧現出了戚繼光為代表的愛國將領,他們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鬥爭中屢建戰功,終於取得了抗倭鬥爭的勝利。希望我們能夠對中國古代的外敵有著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去認識來自不同方向的戰爭,以及認識更多鎮守邊疆的英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