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瀾園有何魅力?竟讓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四次選擇居住在此

收藏家雜誌 發佈 2020-01-11T07:06:34+00:00

裱邊有錢鏡塘抄錄自《海寧州志稿》的文字,「安瀾園原名隅園,在治北。明太常陳與郊建地,遠闤闠,池周二十餘畝,有竹堂、月閣、流香亭、紫芝樓、金波橋諸勝,後為相國陳文簡公別業,復擴而充之,名遂初。園中曰環碧堂,迤西曰靜觀齋,又西曰天香塢、漾月軒,稍北曰賜安堂,東則九曲梁、十二樓,計地廣


安瀾園是陳家的私家園林,明清時期江南四大名園之一,經過戰火和動亂的洗劫,現在只剩下一泓池塘、一座石橋、一方石匾,往昔的輝煌只能從圖畫中追憶。此次海寧市博物館舉辦的「江南巨族——海寧陳氏的榮耀輝煌」展覽中的《海寧陳氏安瀾園全圖》是各個安瀾園圖版本中保存最好、最清晰的一幅。

海寧陳氏安瀾園全圖

該圖縱65.5、橫128.4厘米。圖中描繪的是乾隆駐蹕安瀾園後,安瀾園達到極盛時的圖景。可以看到軍機處、太子宮、御書房、御廚房、寢宮等建築,儼然是皇帝的行宮。除此以外,假山、池水、曲橋、亭榭這些傳統園林中的元素一個也不少。裱邊有錢鏡塘抄錄自《海寧州志稿》的文字,「安瀾園原名隅園,在治北。明太常陳與郊建地,遠闤闠,池周二十餘畝,有竹堂、月閣、流香亭、紫芝樓、金波橋諸勝,後為相國陳文簡公別業,復擴而充之,名遂初。園中曰環碧堂,迤西曰靜觀齋,又西曰天香塢、漾月軒,稍北曰賜安堂,東則九曲梁、十二樓,計地廣六十餘畝,池半之。泉石深邃、卉木古茂,為浙西園林之冠。乾隆二十七年三月,高宗臨幸海寧,駐蹕園內,賜名安瀾,有御製詩六首並題匾額對聯。三十年閏二月,翠華重幸,復疊前韻並題聯,一時稱盛。咸豐七八年間毀廢,千餘年老樹參天砍伐殆盡。陳璂卿撰有安瀾園記。見海寧州志稿。錢鏡塘錄。」

安瀾園遺址位於海寧市鹽官鎮西北隅的鹽官村立新組陳園裡。安瀾園俗稱陳園,其雛形可追溯至南宋。建炎四年(1130)安化郡王王沆賜第鹽官,營造此園。元初開始,該園逐漸廢毀。明萬曆二十四年,戲曲家、太常寺少卿陳與郊在王氏故園遺址上理水疊山,修建園林,名曰「隅園」。康熙四十三年,大學士陳元龍以親老告歸故里,將隅園收為自己的別業,逐漸整修,後將隅園作為書局棲息之所,編纂《歷代賦匯》。雍正十一年,陳元龍告老還鄉,將隅園改名「遂初園」。遂初園時期園占地60餘畝,其中池水面積占去一半,繼承了隅園原來以水為主的布局風格,以泉石深邃、卉木古茂摘取浙西園林之冠。

乾隆二十七年(1762),高宗南巡,駐蹕遂初園,賜名「安瀾園」。回京後,更將圓明園福海北的四宜書屋也改名為安瀾園,景區略加改造,悉仿陳氏安瀾園中的主要景點。自此,安瀾園名聞天下。此後乾隆三度南巡,均駐蹕是園。陳氏也每次修葺,將安瀾園面積擴至百畝,新增景點、建築達到30餘所。乾隆四十九年(1784),高宗最後一次南巡駐蹕,安瀾園達到了鼎盛。乾隆四次入住安瀾園,前兩次由陳元龍子陳邦直接待,陳邦直於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後兩次參與接待是陳邦直子陳善慶。

安瀾園是我國明清時期四大名園之一,和南京瞻園、蘇州獅子林、杭州小有天園齊名。對園林頗有研究的清代文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游陳氏安瀾園,占地百畝,重樓復閣,夾道迴廊。池甚廣,橋作六曲形,石滿藤蘿鑿痕全掩,古木千章,皆有參天之勢,鳥啼花落如入深山。此人工而歸於天然者,余所歷平地之假石園亭,此為第一。」 作為主人,陳元龍本人有20餘首詩詠安瀾園,其中不少是朋友來訪時所作,文字之間頗為自得。此外,袁枚、阮元、舒瞻、楊恪曾、鍾大源、管庭芬、錢泰吉等人在遊覽安瀾園之後,都留下了詩作。乾隆皇帝四次駐蹕安瀾園,每次也都有詩作詠嘆。令人惋惜的是,一代名園毀於戰火,現在僅剩下幾曲石橋和一方「漾月」石匾,供後人憑弔。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12期《煙海餘珍——海寧陳氏的文物遺存》

作者:王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