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腹痛就醫,結果查出腸癌?總結髮現:這5個因素太「害人」

醫聯媒體 發佈 2021-10-20T06:11:45+00:00

今年33歲的小李,近日突然連續腹脹腹痛,吃了東西就吐,無法忍受疼痛的他只好和妻子前往醫院就醫。檢查結果卻令這對年輕的小夫妻感到「晴天霹靂」,妻子不禁流下眼淚。

小李(化名)因疼痛無比蹲在地上:「真沒想到大便次數和頻率的改變的後果這麼嚴重啊!

今年33歲的小李,近日突然連續腹脹腹痛,吃了東西就吐,無法忍受疼痛的他只好和妻子前往醫院就醫。檢查結果卻令這對年輕的小夫妻感到「晴天霹靂」,妻子不禁流下眼淚。

經過問診和詳細的檢查,醫生初步診斷小李患有腸梗阻,先給小李給予灌腸治療,幫助他排便排氣,減輕症狀。

其後,當醫生準備進行下一步檢查而開具CT單子時,小李的妻子表示,最近兩年,小李每天都要上兩三次廁所,然而最近卻又突然便秘。這一排便習慣的改變馬上引起醫生的關注。

接下來經過嚴密的CT檢查,醫生發現小李的腹腔內有多個腫大的淋巴結,根據影像資料顯示並結合患者自身排便習慣的改變,初步診斷為結腸癌,並且癌細胞已經發生淋巴轉移的機會十分之大

那麼,腸癌到底是什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難以接受的結果呢?我們又該如何預防?

一、腸癌是什麼?‍

腸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所知道的第三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腸癌的早期常見症狀主要包括:便血,黑便,排便習慣改變(如突然便秘或腹瀉,次數增多、排便不盡等),大便性狀改變(如變細、變形),腹脹腹痛,不明原因的貧血或體重減輕等。

臨床上常伴有腫塊逐漸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質地堅硬,時有疼痛、發熱,常伴乏力、納差、消瘦並進行性加重等症狀。

絕大多數的腸癌由良性腸息肉發展而來,惡變過程通常在5-10年的時間,並具有遺傳傾向。

二、導致腸癌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目前,對於腸癌的確切病因仍未明確,一般由多種影響因素決定,包括以下幾點:

1.不良的飲食習慣

由於忙碌的工作,導致早、午、晚三餐進食時間不穩定;工作壓力大,暴飲暴食;喜愛高脂肪食物,如火鍋類食品、油炸食品、醃製類食品以及奶油製品等

特別指出,醃製類食品在製作的過程中容易產生一種叫作亞硝酸鹽的物質,這類物質本身就是一種致癌物質。

這些看似尋常的飲食習慣卻在默默威脅著大多數人的生命健康!

2.不良的生活習慣

已有不少的研究數據顯示,久坐不動、缺乏體育鍛鍊等不良生活習慣會使腸道蠕動的頻率減慢,從而提高腸癌的發生風險機會。

今時今日,年輕的學生族和上班族因高強度、長時間的學習與工作,習慣性地久坐不動,大大地增加患腸道疾病的危險,值得關注!

3.肥胖

不少研究數據表明:50歲以下人群肥胖率的提升和早發性結直腸癌的聯繫十分密切,而導致肥胖的因素,主要有喜好高熱量飲食、運動量少等。腹部脂肪的堆積極易導致機體發生慢性炎症反應,進而誘發癌症的發生

腰圍大於99cm的女性和腰圍大於100cm的男性,比正常腰圍的人群有2倍以上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你的腰圍及格嗎?

4.家族遺傳因素

研究結果明確指出,大約20%-30%結直腸癌的患者有癌症家族史,當中接近一半的患者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長腸息肉,可惜並沒有加以重視,沒有及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很大程度使「息肉變癌症」。

5.其他危險因素

吸菸、大量飲酒、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有炎症性腸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腺瘤樣息肉等,都有機會提高腸癌的發生率。

三、我們該如何預防腸癌?‍

1.預防結直腸癌,篩查是關鍵!

結直腸癌的預後很關鍵的一點是是否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期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相對地,晚期的5年生存率不足15%。

腸鏡是結直腸癌篩查的金標準,一方面,可以發現息肉等癌前疾病,另一方面,可以在腸鏡下治療癌前病變和早癌。

假如不能第一階段就進行腸鏡檢查,那麼可以先行糞便實驗,如提示有腸癌風險,再進行下一步腸鏡檢查。

根據我國指南建議,篩查的目標人群在40-75歲之間

2.做好飲食,能預防腸癌。

調整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纖維食物,減少動物油和植物油這種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尤其是紅肉,可促進腸胃的蠕動,減少腸道內的垃圾沉澱,降低結腸癌發生的機率。

3.停止久坐行為,動起來!

身體動起來,不僅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還能夠促進腸道蠕動的頻率和速度,加速腸道內的「垃圾」及代謝物排出體外,減少致癌物在腸道的滯留時間,從而減少結腸癌風險。

4.注意日常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鍵在於保持愉悅、輕鬆的心情,做到早睡早起,減少不必要的熬夜,遠離菸酒。

這些看似簡單的改變,帶給我們的卻是預防結腸癌的關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