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酒總是反反覆覆?你可能忽視了這幾點

人民網科普 發佈 2022-05-24T00:23:23.320731+00:00

對於各大醫院的成癮科而言,一個患者多次入院治療的情況並不罕見。有的患者甚至住了十幾次院,酒癮還是沒有戒掉,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戒酒的困難性。那麼戒酒到底難在哪呢?我們又該如何科學戒酒?酒精成癮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的腦部疾病。

對於各大醫院的成癮科而言,一個患者多次入院治療的情況並不罕見。有的患者甚至住了十幾次院,酒癮還是沒有戒掉,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戒酒的困難性。那麼戒酒到底難在哪呢?我們又該如何科學戒酒?

酒精成癮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的腦部疾病。所謂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其治療可能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甚至可能貫穿終身。飲酒對於成癮患者而言已經成為一個習慣性行為,即使已經戒酒很長時間,一旦遇到以前的酒友、看到與飲酒相關的場景、或者出現心情煩悶等任何可能引起患者情緒波動的事件,都可能會導致戒斷很久的患者再次出現復飲的行為。

如何克服復飲後的病恥感?

對於戒斷後再次復飲的行為,許多患者都出現一定的病恥感,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自律性太差,甚至會出現消極、自責的心理。有些患者的家屬也會因為患者多次復飲、屢次住院而對其不勝其煩,失去信心。這會導致患者破罐子破摔,乾脆徹底放開自我,從偶然的復飲,變成了徹底的復飲。

其實,戒酒期間,患者更需要的是家屬的支持及鼓勵,幫助患者看到積極正性的一面。當患者出現復飲行為,家屬應該鼓勵患者以這次復飲的原因為契機,一起來分析、尋找對策,避免後續再發生同樣問題。

戒酒的五個階段是什麼?

戒酒是一個個體行為改變的過程。任何行為的改變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慢變化的過程。

正確的戒酒方法很關鍵,心理社會幹預法針對患者的復飲問題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為了更好的幫助患者改變其復飲行為,心理社會幹預法把行為改變細分成5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干預方式。

前沉思期:在飲酒成癮的早期,患者往往認識不到飲酒的危害,自認為能控制飲酒量,不需要戒酒。而在飲酒成癮的後期,患者則傾向於否認飲酒對自己生活的影響,或不相信自己能康復,不願意戒酒。治療師需要引導成癮患者發現問題並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

沉思期:當飲酒導致的後果越來越明顯時,患者也開始認識到自己的飲酒問題,內心處於一種矛盾狀態,並反覆思考是否作出改變。此時治療師需要採用支持、引導性的方式促進患者改變,因為患者是改變的主體,只有意識層面接受才能促進改變。

準備期:經過反覆考慮,患者認為必須改變自己的飲酒行為,開始為戒酒做準備,如收集戒酒的方法、治療方法、戒酒機構信息等。治療師可以提供相應的信息以供患者選擇。

行動期:患者根據制定的戒酒計劃,實施戒酒行為,初期仍然需要醫生的幫助,如門診諮詢、住院治療等,以預防戒酒後出現的戒斷症狀,治療師可予以支持,增強患者的自信,讓患者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的,從而增強改變的動機。

維持期:經過努力,患者已經成功戒酒,但是仍需不斷的強化患者的戒酒動機。如果患者能夠堅持既定的計劃,治療師和家屬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獎勵,讓患者感受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任何成癮性疾病,復發往往不可避免。但是,患者從多次的復飲中能夠找到導致復飲的原因,學到如何應付這些問題,加上社會、心理的支持和干預,不少患者能夠成功返回到主流社會中。只要患者還有戒酒動機,永遠不要放棄對戒酒者的信心,

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主任醫師杜江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