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笑著笑著就哭了……全青春班底的黃梅戲《牆頭記》首演

湖北日報 發佈 2022-08-06T20:19:40.885287+00:00

武漢市演出公司官方供圖□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首席記者張聰 通訊員滑凌雲曾經,張木匠爬上牆頭給孩子們摘果子;年老之後,兩個兒子把需要照顧的他推來推去推上了牆,一堵圍牆見證的這個故事,讓觀眾們「笑著笑著就哭了」。

武漢市演出公司官方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首席記者張聰 通訊員滑凌雲

曾經,張木匠爬上牆頭給孩子們摘果子;年老之後,兩個兒子把需要照顧的他推來推去推上了牆,一堵圍牆見證的這個故事,讓觀眾們「笑著笑著就哭了」。

8月2日晚,武漢劇院,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黃梅戲劇團攜《牆頭記》登陸第十屆「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展演現場。對戲迷來說,《牆頭記》的故事並不陌生:這個最初由蒲松齡創作的俚曲曾被畫成連環畫,被拍成電影,並擁有秦腔、姚劇、山東梆子、喇叭戲等多種戲曲表現形式。

但黃梅戲演繹《牆頭記》,這還是第一次。

有諧趣,又心酸

孝道和愛的題材不會過時

孩子要吃果子,犯得著騎牆上樹去摘嗎?張木匠說:「只要他們要,就是天上的星星我也摘得!」如此疼愛兒子們,卻不料到老成了被嫌棄的負擔。長子大乖與次子二乖約定以半月為期輪流供養父親,卻因月份有大小常起爭執,結果,因為二乖不開門,大乖索性將父親架在了二乖家的牆頭上……

2日晚,《牆頭記》的故事在舞台展開,大乖夫婦與二乖夫婦鬥法,王銀匠設計讓貪財的兩個兒子爭著奉養的段落因頗為諧趣的表現手法逗得觀眾發笑,但想起張木匠的境遇和兩個兒子的不孝,不少觀眾又覺得難過。

演出前,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黃梅戲劇團團長、黃梅戲青年表演藝術家程丞接受極目新聞記者專訪表示,選擇改編《牆頭記》,是因為無論是對孝道的思考還是對溺愛的反思都不過時,而張木匠和兩個兒子的故事能引發觀眾共鳴和思索。

有思索,不沉重

全青春班底演繹生活化故事

有思索,但不沉重。《牆頭記》從「棄爹」到「爭爹」的戲劇設置,大乖、二乖兩家人機關算盡卻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戲劇效應,讓觀眾覺得過癮。

「輕喜劇是這個戲的特色。」程丞說。選擇用黃梅戲演繹《牆頭記》,也是因為這個故事生活化的氣質與黃梅戲很接近,「除了清新、唯美、流暢的藝術風格,黃梅戲還有生活化的特點。」她以黃梅戲經典《王小六打豆腐》《夫妻觀燈》舉例,「它們為什麼能成為經典?因為有生活氣息。」

生活化之外,青春感也是黃梅戲《牆頭記》給觀眾留下的深刻印象。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當天登台的6位演員,都是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黃梅戲劇團的「80後」骨幹演員。程丞提到,幾位即將在今年9月進團的「00後」黃梅戲演員也在排演這齣戲,「希望觀眾能從這台戲裡看到我們劇團的青春氣息、時尚審美。」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