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了遺體,使用後會如何處理?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今天一次說清

鵬宇醫生科普 發佈 2022-10-05T21:03:35.805568+00:00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器官移植手術逐步開始成熟,對於器官衰竭的患者來說,器官移植是最後的機會或者生的希望,但我國的器官移植卻困難重重。根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30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卻只有2萬餘人可以完成移植,缺口還非常大。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器官移植手術逐步開始成熟,對於器官衰竭的患者來說,器官移植是最後的機會或者生的希望,但我國的器官移植卻困難重重。

根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30萬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卻只有2萬餘人可以完成移植,缺口還非常大。

相比於國外器官移植的數據來看,我國的器官移植數量少之又少,那麼你知道捐獻了遺體,使用後會如何處理嗎?今天我們就一次性說清楚。

01

捐獻了遺體,使用後會如何處理?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今天一次說清

遺體捐贈之後一般會作為高校教學使用,遺體使用完後最終是如何處理的呢?關於這個問題,社會上流傳著很多惡意的猜測,認為會被當成垃圾來處理。

根據教研科研的需求,會將部分特殊的「大體老師」長期保存,比如鏡面人等,大部分遺體會使用4~年。

按照教學計劃,接收遺體後,先做防腐固定處理入庫,根據教學進度往前提,使用結束之後,再送去火化。

每個省份的遺體捐獻都有自己的規定,對善後事宜這一塊沒有統一的規定,但是利用完遺體之後,專業人員會將捐獻者縫好之後火化,也不會當成垃圾丟掉,火化後會通知家屬領取骨灰。

遺體捐獻對我國的醫學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並不是說一定要捐獻,出於自願的原則,自己想捐就捐,不想捐就可以不捐。

02

為什麼器官捐獻無償,移植卻要幾十萬?

遺體捐獻和器官捐獻是有區別的,器官捐獻是指當一個人在不幸死亡時,根據本人和家屬的意願,將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獻給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可以捐獻的器官有心臟,肝臟,腎臟,肺臟等,癌症患者一般不適合進行器官捐獻,我國每年大約有3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但能接受得起器官移植費用的只有3萬多。

為此很多人感到疑惑,為什麼器官捐獻無償,移植卻要幾十萬?其實患者器官移植的花費並不包括器官的費用,器官本身沒有費用,但移植的過程會有相關醫療費用。

比如摘取和植入器官的手術費用,運送和保存人體器官產生的費用,摘取和植入器官產生的檢查費,藥費和醫用耗材費。

03

為什麼捐獻者和受捐者,一輩子不能見面?

器官捐獻者和被捐獻者在器官捐獻的過程當中是不能見面的,因為器官捐獻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道德,倫理,法律等。

為了避免一些風險的發生,所以在器官捐獻的流程當中會實行雙盲原則,其實這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1、減輕受捐者精神壓力

因為不知道捐獻者是誰,所以受捐者不用想捐獻者的身份和地位是否和自己匹配,捐獻者生前都經歷過什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受捐者的精神壓力。

2、避免惡性事件發生

人性非常複雜,進行器官移植手術之後,也會出現很多意外的情況,實行雙盲原則,是為了避免逼捐或者拒捐,如果雙方遭受了損失,那麼就違背了器官捐獻的初衷了。

3、保護隱私,杜絕器官交易行為

如果捐獻者知道了被捐者的信息,那麼有可能會向被捐者索要錢財,這樣就使器官捐獻失去了意義,還可能造成器官交易泛濫,擾亂社會環境。

如果捐獻者知道了被捐者的信息,那麼有可能會向被捐者索要錢財,這樣就使器官捐獻失去了意義,還可能造成器官交易泛濫,擾亂社會環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