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妝品原料-薄荷

天然產物研究達人 發佈 2023-01-17T01:03:14.428917+00:00

植物化妝品原料-薄荷一、簡述薄荷(Mentha arvensis)為唇形科、薄荷屬兩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歐、美洲,我國雲南、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均有大規模種植。化妝品主要採用其葉提取物。

植物化妝品原料-薄荷

一、簡述

薄荷(Mentha arvensis)為唇形科、薄荷屬兩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歐、美洲,我國雲南、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均有大規模種植。化妝品主要採用其葉提取物。

二、薄荷古典記載

薄荷最早記載於唐代孫思邈《千金·食治》中,名為蕃荷菜,「味苦、辛、溫、無毒。可久食,卻腎氣,令人口氣香。主辟邪毒,除勞弊。形瘦疲倦者不可久食,動消渴病」。《新修本草》將薄荷列入菜部,日:「味辛、苦,溫,無毒、莖方,葉似荏而尖長,根經冬 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新修本草》記載了薄荷植物形態為莖方形,葉片橢圓尖長,為多年生或為蔓生植物,與現代文獻描述的薄荷基本一致。

宋代《本草圖經》記載:「薄荷,舊不著所出州土,而今處處皆有之。莖、葉似荏而尖長,經冬根不死,夏秋采莖葉,曝干。古方稀用,或與薤作齏食。近世醫家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及風涎,為要切之藥,故人家園庭間多蒔之。又有胡薄荷,與此相類,但味少甘為別。生江浙間,彼人新羅薄荷。近京僧寺亦或植一、二本者。《天寶方》名錢草者是。石薄荷,生江南山石上,葉微小,至冬而紫色,此一種不聞有別功用。」

《本草衍義》舊。記載道:「薄荷,世謂之南薄荷,為有一種龍腦薄荷,故言南以別之。」《證類本草》:「唐本注云:莖、葉似荏而尖長,根莖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圖經日:薄荷,舊不著所出州土,而今處處皆有之。莖、葉似荏而尖長,經冬根不死,夏秋采莖葉,曝干。」宋代薄荷已經普遍移栽至園中,作菜用或藥用,《本草圖經》記載了薄荷、胡薄荷和石薄荷三類,後兩者不作藥用,薄荷以乾燥莖葉入藥。《本草衍義》首次提及龍腦薄荷,當時對龍腦薄荷的認識並不深入。

明代《本草品匯精要》記載:「薄荷春生苗葉似荏而尖長,至夏茂盛其根莖冬不死與胡薄苛相類,但味少甘為別。開寶方雲連連錢草者是石薄苛,生江南石上,葉微小,至冬面紫色不聞有別功用,惟二種龍腦薄苛,於蘇州郡前產之葉彼達勢似龍其地居龍腦之,分得稟地脈靈異故其氣味功力倍於他所謂之龍腦薄苛非此則皆劣矣。」

《本草綱目》記載:「薄荷,人多栽蒔。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後分之。方莖赤色,其葉對 生,初時形長而頭圓,及長則尖。吳、越、川、湖人多 以代茶。蘇州所蒔者,莖小而氣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藥以蘇產為勝。」《救荒本草》記載:「薄荷,一名雞蘇。莖方,葉似荏,子葉小,頗細長,又似香菜葉而大開,細碎黲白花。其根經冬不死,至春發 苗,味辛,苦,性溫無毒,一雲性平。」

《本草乘雅半偈》記載:「莖葉氣味,皆相似也。經冬根不死,二月抽苗,清明分株排獯,方莖赤節,綠葉對生,初則圓長,久則葉端漸銳。吳越川湖以之代 茗,唯吳地者莖小葉細,臭勝諸方,宛如龍腦,即稱龍 腦薄荷。」 明代對薄荷的植物形態記載較為詳細:莖方形色紫,對生分枝,幼葉基部圓形,成熟葉片尖長, 細小白色花。蘇州龍腦逐漸被各大本草學家注意,以其莖小,葉片細長,香氣濃郁,因其形態似龍頭而得名,為藥用良品。

清《本草易讀》云:「薄荷處處有之,人家多栽 蒔之。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後分之,方莖赤色,其 葉對生,初蒔形長產者良。」《植物名實圖考》¨糾記載道:「唐本草始著錄,或謂菝苛、茇菇之靴,中州亦蒔以為蔬。蓋野生者氣烈而近臭,移時則氣味薄而清,可瞰,亦可入藥也。吳中種之,謂之龍腦薄荷,因地得名,非有異也。」

《本草正義》記載:「薄荷方莖, 而色紫帶赤,可以子種,宿根亦能自生,氣味芳烈,頗與紫蘇相類。但葉不赤而無鋸齒,氣味雖濃,而入口清冽為異。」薄荷有野生薄荷與家種薄荷,野生薄荷 香氣濃烈,栽培品則氣味清淡,二者均可入藥。民 國時期,《增訂偽藥條辨》。記載:「薄荷,色淡無香味,不若蘇州所蒔者,莖小。氣芳,方堪入藥荷。六七月出新。蘇州學宮內出者,其葉小而茂,梗細短,頭有螺螄蒂,形似龍頭,故名龍腦薄荷,氣清香,味涼沁,為最道地。太倉常州產者,葉略大,梗亦細,一莖直上,無龍頭型。氣味亦略淡。有頭、二刀之分,頭 刀力全,葉粗梗長,香氣濃厚;二刀頭刀割去後,留原根抽莖再長,故莖梗亦細,葉亦小,氣味亦略薄,尚佳。」

《中國藥學大辭典》記載:「薄荷為山野自生或栽植之宿根草。春從宿根生,面莖方形。高一二尺,葉對生,作卵圓形而尖。有淺銳鋸齒。采揉嗅之,有辛涼香氣。表面深綠色,背面紫色。唇形花,其葉作卵圓形或長橢圓形而帶尖,長一二寸,邊緣有 銳鋸齒。有葉柄,葉莖有軟毛,有芳香及清涼味。」民國時期對薄荷的形態描述逐漸豐富:薄荷為多年生植物,莖方形,對生分枝,葉片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淺鋸齒,唇形花,且葉片和莖上有絨毛。蘇州龍腦薄荷莖細短,葉片茂密,莖頂端螺旋似龍頭狀,氣味清涼濃郁,為道地藥材;江蘇太倉、常州一帶出產的薄荷葉片較龍腦薄荷大,莖直立,沒有螺旋,氣味較淡。頭刀薄荷莖長葉大,香氣濃厚。

1996年《中國藥材學》記載薄荷來源「唇形科植物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地上部分。」2002年《新編中藥志㈢》記載:「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乾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芳香草本。莖直立,具匍匐的根莖。莖方形,具分枝,四側無毛或略具倒生是柔毛,角隅及近節處毛較顯著。葉形變化較大,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側脈5~6對,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具柔毛及黃色腺鱗,以下面分部較密。輪傘花序腋生,花萼管狀鐘形,外被柔毛及腺鱗,具10脈,其萼齒狹三角狀鑽形,緣有纖毛。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頂端2裂,較大。花冠喉內部被柔毛。雄蕊4,挺出或包於 花冠筒內。小堅果長卵圓形,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 窩。」

《中華藥海》與《新編中藥志㈢》所述相近。現代本草詳細記載薄荷為多年生植物,根匍匐狀,莖方形,對生分枝,角隅處有柔毛;葉片有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 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鍾狀,花葯卵形,花冠紫色,有時白色;堅果小,長圓形或卵形。

2015年版《中國藥典》(一部)記載薄荷:「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乾燥地上部分。莖呈方柱形,有對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稜角處具茸毛;質脆,斷面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有短柄;葉片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寬披針 形、長橢圓形或卵形;上表面深綠色,下表而灰綠色, 稀被茸毛,有凹點狀腺鱗。輪傘花序腋生,花萼鍾 狀,先端5齒裂,花冠淡紫色。」

綜上所述,古代本草中記載了薄荷、石薄荷和胡薄荷三種不同的植物,藥用薄荷一直是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石薄荷和胡薄荷不作藥用。古代本草對薄荷原植物描述與現代基本一致,可能由於雜交變種等原因,致使薄荷葉形變化較大,出現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

三、有效成分

干薄荷莖葉含油1.3%-2%。油中主要含L-薄荷醇77%-87%,其次含L-薄荷酮約10%。另含異薄荷酮、胡薄荷酮等。此外含非揮發成分蘇氨酸、丙氨酸、穀氨酸、天冬氨酸等多種游離胺基酸;尚含有樹脂及少量鞣質和迷迭香酸以及多種黃酮類化合物。

四、提取方法

可用水蒸氣蒸餾法製取薄荷油揮髮油。提取物可以水、酒精等為溶劑,按常規方法提取,最後將提取液濃縮至干。如干葉經酒精提取,得率為1.79%。

五、功效作用

薄荷油具有抗菌和殺菌作用。薄荷油對枯草芽子包桿菌、瘟瘡桿菌、腐生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提取物與化妝品相關的藥理研究見下表:

試驗項目

提取溶劑

濃度

效果說明

對黃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

30%酒精

100μg/mL

抑制率:69.2%

對絡氨酸酶活性的活化促進

50%酒精

0.1%

活化率: 223.53%

對過氧化物酶激活受體(PPAR)的活化促進

30%酒精

5%

促進率:191%

對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生成的促進

50%酒精

200μg/mL

促進率:232%

皮膚表皮細胞培養精油對精氨酸酶活性的促進

/

0.125%

促進率:1l6%

在恆溫恆濕箱( 30℃、RH32%)中進行稱重法吸濕測定,6h後,1.000g 薄荷提取物吸濕

至1.920g。

六、安全性

中國衛生部和CTFA 都將薄荷提取物作為化妝品原料,未見它外用不安全的報導。

七、化妝品中應用

薄荷揮髮油為一傳統香原料。薄荷提取物可用作抗菌劑、抗氧劑、抗炎劑、皮膚曬黑劑、血管增強劑和保濕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