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布衣宰相馬周,及其後代子孫,在唐朝歷史上留下的歷史痕跡

亮亮老唐 發佈 2023-02-05T06:09:35.642126+00:00

馬周出生於601年,從小家裡很窮,而且且父母早亡,雖然是孤寡少年,但是他非常好學,尤其精通《詩經》《左傳》。

馬周的家世怎麼樣?

他是怎麼被李世民發現的?

馬周有什麼政績?

後代子孫在唐朝做的什麼官職?

馬周是清河郡茌平縣(山東聊城)人,和房玄齡是同一郡的老鄉。

馬周出生於601年,從小家裡很窮,而且且父母早亡,雖然是孤寡少年,但是他非常好學,尤其精通《詩經》《左傳》。在古代一般是學習是非常難得,上輩沒人懂文化識字,下輩人要想出頭更難了,雖然史書無記載他的家世出身,但是祖籍是扶風馬氏,那麼就有可能他父親也識字,也有可能馬周的家族就是當地的小世家,他上的就是族學(家族學堂)。

長大後的馬周,變了個樣子,在村里放蕩不羈,因此不被鄉人尊重了,於是馬周在天下大亂之際,輾轉到了長安。

武德年間李淵有一次科考,武德五年,當時的狀元是孫伏伽,馬周應該也參加了此次科考,馬周補授博州助教,他到了任上的每天都喝酒,根本不把助教的事情當回事,被刺史達奚恕多次批評,然後馬周就揚長而去。

馬周離開後,並沒有去長安,而是在曹州、汴州之間遊蕩,後來被浚儀縣令崔賢首侮辱了一番,馬周氣憤之下,才又回到了長安。

馬周怎麼到了常何府中當門客?

史書無記載,從常何的資料以及出土墓誌中也沒有記載,但是根據常何的籍貫可知他是浚儀縣人,可能馬周知道了,而且還打聽到了常何的為人,那麼常何的為人史書是無記載的,但是墓誌記載,常何從小學習戰陣之術,在家鄉演練,而且在隋末時,被家鄉的三百豪傑(都有附屬勢力)共推為武林盟主,可見常何文武雙全,還是有豪俠之風的,那麼馬周到常何府中任門客就情有可原了,一般的權貴是不會要馬周當門客的,也只能死常何這樣當過豪俠之人,才能要馬周當門客了。

馬周在玄武門之變中,有沒有為常何出謀劃策不得而知,但是在常何府中呆了至少六、七年,馬周終於迎來了曙光,貞觀五年,李世民要文武百官上書朝政的得失,史書記載是常何不懂朝政(武官),但是從墓誌來看,常何是一個低調的人,那麼常何讓馬周撰寫文章,就有點推薦馬周的意思了,說明馬周贏得了常何的信任。

因為此前常何也沒有上書過這樣的文章,而且李世民認為常何也沒有這樣的才能,於是常何推薦了馬周。當天就被李世民召見,而且在馬周沒有到場前,催了四次。

馬周從此扶搖直上

馬周和李世民見面後,最後做到了宰相,也為李世民提出了很多建議。

馬周非常膽大,規勸李世民和李淵的關係要處好,還有諸位王爺的問題。更是提出了李世民近侍的問題,引用隋朝的斛斯政和楊玄感內外勾結,發動叛亂。

馬周對於京城的秩序社會治安問題,以及交通管理問題,要有序出入。「中郎將,掌諸監門及巡警之法,凡宮殿門及城門,皆左入右出,其監門官司檢校者,聽從便門出入。這是馬周首創的交通規則。

馬周還曾經反對分封制。

馬周648年去世,年僅四十八歲,追贈幽州都督,陪葬昭陵,因為馬周和李治的關係很好,曾經輔佐過李治,李治登基後,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

馬周的子孫後代,在唐朝留下的歷史痕跡

馬周有兩個兒子

第一位,馬周長子馬載,雖然的他的事跡不詳,但是從裴行儉的史料中可得知大概。

裴行儉是裴仁基的幼子,萬人敵裴行儼的弟弟,在任職安西大都護期滿後,回到朝廷和李敬玄、馬載同掌選事,時稱「裴、李」、「裴、馬」,也就是說在馬載任職吏部侍郎時,和裴、李二人,為朝廷選拔了很多官員,比如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等名將。

因為馬載善於選用人才,因此為人稱頌,在雍州長史任上逝世。

第二位,次子馬恂,任河南令、累遷丹州刺史。

馬周的孫子輩

第一馬載的兒子有兩個,長子馬觀,次子馬覬任職吏部郎中。

第二馬覬有二子,長子馬元振、次子馬元拯。

馬周的後代子孫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但是馬周的事跡還是被史書記載的比較詳細,逃不過官不過三代定律,這跟當時的時局有關,也跟後代能力有關,因為當時武則天上台,官不好當,又經過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先天政變等,好多唐初的功臣也都消失在了史書當中。馬周的後代自然也不例外。

僅供參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