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都督羅憲只有兩千人馬,守城半年力抗十餘倍吳軍,結局如何

船長趣談 發佈 2024-01-15T08:34:46.858038+00:00

而永安都督羅憲手中只有兩千人馬,攻城的吳軍卻在3萬以上,那他是如何力抗吳軍而苦守該地半年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景元五年(264年),曹魏與孫吳為了爭奪長江沿岸的重鎮永安而爆發了激烈的永安之戰。而永安都督羅憲手中只有兩千人馬,攻城的吳軍卻在3萬以上,那他是如何力抗吳軍而苦守該地半年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少有才名

羅憲是荊州襄陽郡人,為蜀漢廣漢太守羅蒙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為人勤奮好學,在十二歲的時候就能寫出很好的文章,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後來羅憲拜名士譙周為師,跟他學習儒家典籍。

當時譙周擔任典學從事,是蜀漢的教育主管,門下弟子眾多,有文立、陳壽等人,被人尊為蜀中孔子。因此羅憲作為譙周的學生,就被人比作子貢。而子貢是孔子門下最能言善辯的學生,曾經出使齊國與吳國等國家,成功說服齊國放棄伐魯而攻吳,使得齊吳互攻而保全了魯國,更使春秋末年的諸侯爭霸局勢大為改變。可見羅憲口才之好,是個能言善辯的才子。

延熙元年(238年),蜀帝劉禪立皇長子劉璿(xuan)為皇太子,還任命譙周為太子仆,讓他從旁教導太子。同時羅憲因為品行優異而獲任太子舍人,跟隨老師譙周一起輔導太子。

後來劉禪見羅憲能說會道,於是任命他為宣信校尉,讓他出使東吳。而羅憲也不辱使命,憑藉自己滔滔不絕的辯才說得頭頭是道,受到吳人普遍的稱讚。

二,鎮守永安

景耀元年(258年),宦官黃皓干政,深受劉禪寵信,所以許多人依附於他。但羅憲不屑與宦官為伍,便對黃皓不理不睬。黃皓對此很不高興,於是勸說劉禪將羅憲外放。

恰好當時永安都督宗預因病被調回成都,由右大將軍閻宇接任都督。雖然閻宇是因為依附黃皓才得重用,但他卻看重羅憲的才能,於是向劉禪請求讓羅憲擔任自己的副手。然後羅憲就被任命為巴東太守、領軍,協助閻宇鎮守永安。

炎興元年(263年),魏軍大舉伐蜀,劉禪便命閻宇帶兵支援成都。閻宇於是讓羅憲代理永安都督,留2000人助他守城,自己帶大軍前去勤王。然而閻宇的救兵還未抵達,劉禪就已經獻城投降。

不久蜀漢覆滅的消息傳到永安,導致城內人心惶惶,於是巴東郡各縣的官吏紛紛棄城逃走。羅憲為了安撫人心,於是斬殺一名棄職出逃的官吏,說傳聞不實,這才使永安城內人心穩定。隨後羅憲得知劉禪被魏人遷往洛陽,於是帶著全軍大哭三日。

三,力抗吳軍

此前東吳應蜀漢的請求而派遣大軍攻魏以救蜀,然而吳軍還未抵達,蜀漢就已滅亡。然後東吳為了防止曹魏利用長江沿岸的重鎮永安順流而下攻吳,於是以救援為名要求羅憲交出永安。

憲曰:「本朝傾覆,吳為唇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吾寧當為降虜乎!」乃歸順。於是繕甲完聚,厲以節義,士皆用命。(晉書·羅憲傳)

羅憲對此十分氣憤,於是對將士說:「我朝與東吳素來是唇齒相依的盟友。現在本朝傾覆,吳人不對盟友的覆滅感到悲傷,卻要奪其土地來滿足自己的私利,明顯是背叛雙方的盟約。況且本朝已亡,東吳又能存在多久,我們怎麼能做吳軍的俘虜!」

然後永安將士就在羅憲的激勵下鬥志昂揚,決定誓死抵抗吳軍。接著羅憲帶著部下修繕城池,製造軍器以防備吳軍。

景元五年(264年),鍾會在成都圖謀反叛而引發鍾會之亂,導致自己和鄧艾都被殺。益州魏軍也因此陷入混亂,自然無暇顧及永安而派人前去接管。吳軍趁機西進攻打永安,企圖吞併整個益州。然而羅憲死守永安,使得吳將步協無法前進一步。

羅憲苦守永安多日,而曹魏權臣司馬昭卻作壁上觀,一直沒有派兵救援。然而羅憲知道自己是以寡敵眾,不可能堅持太久,於是派參軍楊宗帶著自己的官印和兒子去向安東將軍陳騫求援。但陳騫沒有司馬昭的命令也不敢出兵救援,於是將楊宗他們送往洛陽。

或勸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憲曰:「夫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棄之,君子不為也。畢命於此矣。」(晉書·羅憲傳)

不久步協再次發動猛攻,結果依舊為羅憲挫敗。吳帝孫休大怒,於是派陸抗率三萬大軍支援步協。然而永安在羅憲的鎮守下固若金湯,吳軍始終無法攻克。但城內卻因為吳軍的長期圍困而爆發疫病,導致軍民死傷大半。於是有人勸羅憲棄城逃走,但他不願拋棄城內的軍民,於是繼續堅守待援。

然後司馬昭見到羅憲獻印質子,這才認定他是真心歸順,於是派荊州刺史胡烈攻吳。吳軍擔心西陵有失,這才放棄攻打永安撤軍。事後司馬昭為了嘉獎羅憲守城有功,於是封他為凌江將軍、萬年亭侯。

四,效力西晉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曹魏權臣司馬炎代魏建晉,改封羅憲為西鄂縣侯。隨後羅憲為了向晉朝表忠,便把家屬送往洛陽。晉武帝司馬炎對此很高興,於是封羅憲之子為給事中。

泰始三年(267年),羅憲入朝,獲封冠軍將軍。後來司馬炎向他詢問蜀地有何賢才,他於是推薦了陳壽、常忌、杜軫等人。司馬炎於是對這些人委以重用,而他們也以顯著的才幹而知名,可見羅憲有知人之明。此後羅憲多次與孫吳對抗,還向司馬炎獻上伐吳之策,直到泰始六年(270年)去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