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外弦音改用內弦來演奏,其根據是什麼

胡嗑兒 發佈 2024-03-25T07:25:05.990554+00:00

拉二胡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外弦的指位音卻改用內弦來拉,聽起來還真挺有味道的。一些喜歡拉二胡的朋友,特別是中老年二胡愛好者也嘗試這一技巧的運用,也認為這一技巧對於二胡的藝術效果的增強很管用。

拉二胡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外弦的指位音卻改用內弦來拉,聽起來還真挺有味道的。


一些喜歡拉二胡的朋友,特別是中老年二胡愛好者也嘗試這一技巧的運用,也認為這一技巧對於二胡的藝術效果的增強很管用。但是,對於這一技巧的應用是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很想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其根據又是什麼?

本文就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先從一個實例講起:


上圖為《田園春色》的曲譜,圖中標記的音符5,按傳統指法排序,應用外弦空弦來演奏,但曲譜標記,這個音符卻改為用內弦四指來演奏。

那麼,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演奏方法呢?

我們不妨在音色上做個對比。外弦的空弦音的音色通透而亮麗,內弦的音色則顯渾厚而低沉。把本來該用外弦空弦演奏的音符改用內弦四指來演奏,從形式上,只是指序上的改變,但它的本質作用卻是音色上的改變。這種音色的改變,是以對比的方法來實現的。

我們再以《天路》這首曲子為例:


這首曲子也是G調(52弦),標記中的2和3這兩個音符,正常的拉法該用外弦的空弦拉2、用一指拉3的方法來演奏,但曲譜中把這兩個音符修訂為用內弦二指和三指來演奏。大家可以把這兩種不同的演奏方法作個對比,就會發現,外弦改內弦的演奏方法,在音色上更顯深沉,與樂曲的情緒表達更加吻合。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外弦指位音改用內弦來拉,是改變音色的需要,是通過對比的形式實現的。

實踐中,外弦改作內弦來拉,不僅僅只限於外弦的空弦音,其實現形式有多種,實按的指位音的內外弦轉變也是可以的。我們以《化蝶》這首曲子為例。


這首曲子是降B調的,(37弦),降B調的切把位置與前面的《田園春色》(D調)又不一樣。圖中標記的1和2這兩個音符,1是內弦四指按弦音,而2這個音符應該是外弦一指音。我細看了一下,曲譜標記的這個2,也是外弦一指音。

但是,實踐中,許多人並沒有按曲譜標記去拉,而是仍然用內弦四指下伸或抹音的方法奏出本該用外弦演奏的這個一指音。這就是外弦音改用內弦來拉的一種特殊演奏方法。它的效果要好於正常標記的拉法,特別是抹音方法的運用,體現出的那種滑音效果,顯出了一種音色上的柔和美,這比兩個音符都實按的音色所產生的聽覺效果要更好些。

除了音色的對比,外弦音改作內弦來演奏,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方便換把。


我們知道,二胡的換把是一個很重要的技巧,能在一個把位內完成的音符演奏,就儘量在一個把位內完成。換把的頻次越少越方便,對此,大家都會有切身體驗的。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手指的靈活性和靈敏度都大大降低了,對快速換把和頻繁換把的適應性要更差一些。因此,有些外弦改內弦的拉法,在減少換把頻次上的不便會減弱一些。

我們還是以實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姑蘇春曉》是深受大家喜愛的一首二胡獨奏曲,許多中老年朋友都嘗試著學會了這首曲子。

這首曲子的難點,就是結尾處的一長串16分音符的快弓演奏:


這是一首D調(I5弦)的曲子,結尾處的音符很不容易拉好。拉不好的原因,一是節奏快;二是把位跨度大,從低音5到高音5,要在兩個把位內完成,而且速度極快,這就增加了演奏的難度。

通常情況下,從低音5到高音5的演奏,都應該在外弦的一、二把位內完成,具體方法是從空弦音5開始,前四個音符在一把位內完成,然後迅速換到二把位來完成後四個音符的演奏。老年人手笨些,換把中容易留下很重的痕跡,聽起來便會有不連貫、不夠流暢的感覺。

而用外弦改內弦的拉法,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便會有所改善。

具體方法是:前四個音符不用外弦而改為內弦二把位來拉,後四個音符再用外弦同一把位來拉,這樣,只是一個換弦問題,而省略了換把的難題,這樣,整個樂句便流暢了許多。

二胡的許多技巧,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其理論性是不可否定的,但它又不是死規定,還有它靈活掌握運用的一面。我們上面提到的外弦音改內弦的演奏法,就是這種靈活性的具體體現。但這種靈活性又不是隨意的,它總是遵守一定的章法來進行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