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耳濡目染,「源頭活水」成就亞洲翻譯泰斗許淵沖

哲思加個蛋 發佈 2024-03-28T03:14:19.948563+00:00

2014年8月2日,93歲的許淵沖榮獲「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該獎項是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他也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翻譯家。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牡丹亭》


Love once begun, will never end.

——許淵沖

2014年8月2日,93歲的許淵沖榮獲「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該獎項是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他也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翻譯家。許淵沖的翻譯令人印象深刻、百讀不厭,他能將含蓄內斂的中文意蘊傳達到英文之中,實實在在不負「北極光」的盛名。

為何許淵沖的譯文能有此成就?我想,還要從他的「活水源頭」——其父親和母親——說起。從小在父母身邊的耳濡目染,加之不懈的日積月累,終成就了追求極致「形美」「音美」翻譯的西南聯五大才子之一——許淵沖。

01.

1921年,許淵衝出生於江西南昌。1938年,他就讀於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早年間的許淵沖,受父母影響很大。其父親最早在當時的江西撫州第七中學管理財務,嚴謹有序的工作態度使財務管理工作做的很出色,這也影響到了童年時的許淵沖。從小,其父親就教許淵沖將文房四寶放在最方便取用的地方,最方便所以最好。他只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子女,但漸漸地,許淵沖將這個習慣延伸到了讀書寫字上,他總能將文字放在最恰當的地方。

在我國古代,「禮樂之治」的「禮」是模仿自然界外在的秩序,「樂」則是模仿自然界內在的和諧。「禮」是「善」的外化,「樂」是「美」的外化。父親的行為和教導培養了許淵沖對於秩序的愛好,而母親則培養了許淵沖對美的愛好。許淵沖的父親兒時讀過私塾,而其母親是一百年前江西省女子職業學校的學生。從小,母親通過「字角」來教許淵沖看圖認字。「字角」是一個小正方形紙,正面是一個字,背面是圖畫。

但不幸的是,許淵沖的母親去世太早,那時他還不到4歲,連認「字角」的事都是父親後來告訴許淵沖的。在許淵沖的記憶里,母親留下了兩本圖畫和一本作文,圖畫中的花木鳥獸引起了他對「美」的愛好。而遺留的作文中,令許淵沖印象深刻的是《項羽與拿破崙》,以致長大後了解到歷史、戲曲作品等,漸漸知曉了音美和意美的關係。「音美」傳承母親,「形美」傳承父親,這對許淵沖之後的翻譯風格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02.

1936年,許淵沖15歲,那時他就讀於當地第二中學高中一年級。那是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當時日軍已經占領了我國的東北,正向華北地區進犯。為了做好抗日的準備,他當時和江西全省高中一年的學生一樣,都集中在西山萬壽宮接受為期三個月的軍事訓練。1937年,日軍發動侵略戰爭,占領了北平、天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奉命南遷,先到長沙後到昆明,組成了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昆明西南聯合大學。

1938年,許淵衝到西南聯大讀書,認識了同學楊振寧,但因一人在文學院,一人在理學院,所以二人只一起上過一個學期的課。後來許淵沖回憶起楊振寧,當時就覺得楊是一個善於發現異常的人,因為兩人一起上英文課時,楊發現了一個老師沒講清楚的問題,除了他沒有別人提問。不過後來的事實也證明,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他善於發現異常現象的結果。

大學畢業後,許淵衝去了巴黎大學做研究,這段經歷影響了他的思想,也讓他回國後「不受待見」。20世紀50年代,許淵沖被批是「名利思想」「白專道路」,而且是年年被批判。「文革」期間,紅衛兵翻出了許淵沖翻譯的《為女民兵題照》,其中「紅裝」和「武裝」的翻譯,是他運用了大二時在《泰晤士報》上看到的「面對硝煙」和「塗脂抹粉」的表達方式。結果,這個譯文被紅衛兵說是歪曲了毛澤東思想,用樹枝抽了許淵沖一百下。不過許淵沖很聰明,面對那個時期,他是「口服心不服」。好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知識分子得以翻身。

03.

把最美的表達方式放在最好的地方,於是在理性的樂趣上增加了感性的快樂。許淵沖翻譯的《垓下歌》,就是一部選擇了更好得表達方式的翻譯的藝術。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英譯文: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 oh ! whit might and main.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 oh ! my steed won't.

Whether my steed will ght , oh ! I do not care.

What can I do with you , oh ! my lady fair.

翻譯最基本是意思準確,但許淵沖在這個基礎上更是翻譯出了美。許淵沖按照中國學派「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論來翻譯,「從心所欲」是發揮譯者的主觀能動性,選擇最好的譯語表達方式;「不逾矩」是不超過客觀規律所允許的範圍,不違反原文意思。這部《垓下歌》的英譯文,就是處處體現了許淵沖從父母處繼承來的「音美」和「形美」。

讓我對許淵沖翻譯印象深刻的,還有這樣一件事。1941年,許淵沖為美國來昆明幫助中國抗日的飛虎隊當翻譯,向美方精準翻譯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他引用林肯的話,讓美方簡單並深刻的理解其中含義。簡單幾個英文單詞,展現了「三民主義」的深刻思想和開闊格局。

民有,民治,民享。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看到後這樣的翻譯後,我不禁鼻頭一酸。原來英文也可以如此簡潔有力,甚至在某一瞬間,這種翻譯已經打破了兩種語言之間的隔閡。

完.

我初次了解到許淵沖,是2021年6月17日享年100歲的他在北京逝世。此前只是聽說,後來才開始進一步了解。只是沒想到初識便是「最後一眼」,這也讓我在後來了解他的過程中多了些遺憾。

許淵沖的譯文,完美翻譯出了中國文字之中的音律之美、型韻之美等等,無不和兒時的薰陶有關。用許淵沖自己的話說,「意似不如意美重要,音似更不如音美、形美受歡迎」。後來他翻譯了《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讓閱讀譯文者也如同閱讀原文,且被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許老已逝,但這位「詩譯英法唯一人」的文字和精神,將長留於世。

本文完,喜歡就點個讚唄。

*鳴謝,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