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無情帝王家:九子奪嫡失敗者,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mer86 發佈 2024-03-28T21:32:04.021593+00:00

但若是在帝王家庭,兒子太多卻意味著無休止的權力鬥爭。清朝康熙年間,由於皇儲被廢,引發九子奪嫡,平時兄友弟恭的手足兄弟,反目成仇,斗得你死我活。

自古民間就有子孫滿堂、多子多福的說法。

但若是在帝王家庭,兒子太多卻意味著無休止的權力鬥爭。

清朝康熙年間,由於皇儲被廢,引發九子奪嫡,平時兄友弟恭的手足兄弟,反目成仇,斗得你死我活。

九子奪嫡事件的過程如何?哪些人參與了奪嫡之爭?失敗者最後又是怎樣的下場?

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先從康熙冊立太子開始說起。

01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孝誠仁皇后在生下胤礽後因難產去世。

由於孝誠仁皇后生前溫良恭儉,非常賢德,與康熙皇帝的感情甚篤。

因而康熙便懷著對結髮妻子的無限追思,對胤礽寵愛有加,不僅一改滿洲舊俗,早早將其冊立為皇太子。還特意給胤礽修建太子宮(毓慶宮),安排德高望重的大學士做老師,並時常親自教習。可謂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面對父親的厚望,早年的胤礽也很爭氣。年僅七歲便掌握了騎射本領,十一歲時讀完《四書》、《書經》,且深通義旨。

見胤礽表現完美,康熙感嘆道:「皇太子自幼讀書,深明大義,必然謹慎。上則祖廟社稷之福,下則臣民之造化也。朕不勝喜悅。」

在培養胤礽的同時,康熙也沒忘了培養其他皇子。

如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在其安排下,很早就接受了政事方面的磨練。

皇長子胤褆則是照著帶兵打仗的方向培養。

按照康熙的計劃,胤礽是下一任皇帝。老三、老四、老八在政務上輔佐,老大在軍務方面輔佐。兄友弟恭,大家相互扶持。

可是,由於胤礽過早的被立為儲君,加之康熙在位時間又太長。康熙與胤礽的這種父慈子孝的情況,未能從一而終。

康熙統治中後期,隨著胤礽做太子的時間越來越長,在他的身邊形成了一股勢力,俗稱太子黨。

當太子黨勢力漸漸做大後,皇權自然而然受到威脅。這對康熙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眾所周知,康熙8歲登基,16歲時除鰲拜,20歲時力排眾議裁撤三藩。

作為沖齡踐祚的少年天子,康熙的心裡其實一直缺乏安全感。

老子還沒死呢,太子黨就已然做大做強,到時候如若逼宮,自己該如何是好?

感受到了威脅的康熙,決定殺殺太子黨的銳氣。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以「妄論國事」為由,將太子陣營的首腦人物索額圖幽禁於宗人府。

查辦索額圖時,康熙表示:「朕若不先發,爾必先之。」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太子黨與皇權爆發了衝突。康熙為求自保,選擇先下手為強。

按理說,既然康熙已經敲打了,胤礽就該有所收斂,討父皇喜歡。

可實際情況是,胤礽依舊我行我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十八子胤祄在隨同康熙巡幸塞外期間病死。

小兒子死了,康熙倍感傷心。

然而胤礽聽說此事後,卻無動於衷,看不到一絲痛苦之情。

見到胤礽如此薄情,康熙不禁回想起自己多年前生病,那會兒其他皇子都面帶憂慮,只有胤礽像沒事人一樣。

越想越氣的康熙將胤礽痛罵一頓。豈料胤礽「忿然發怒」,當眾頂撞。

胤礽在性格方面的缺陷,能力方面的不足,讓康熙對他非常失望。

恰在此時,其他皇子及其黨羽又集體拱火,合夥揭發胤礽的惡行。如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

康熙聽聞眾人指控,氣得渾身發抖。

而偏偏在回京的路上,胤礽又偷偷靠近康熙的帳篷,不時向內窺探。

胤礽平時無忠愛君父之念,康熙勉強還能忍。但裂縫竊視,忍不了。

太子不經通報就跑到皇帝的帳篷外偷窺,這到底想幹嘛?難道要弒君嗎!

又氣又怕之下,康熙便下旨將胤礽廢黜。

隨著胤礽被廢,歷史上的九子奪嫡也拉開了大幕。

02

自古以來,被廢的太子,都沒有好下場。

胤礽被廢後,其他阿哥看到了上位機會。

這時候的格局是這樣的,九個阿哥分為三個派系。

分別是以胤褆為代表的大千歲黨;胤礽為代表的太子黨;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為代表的八爺黨。

此時的胤祉、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還沒有自立門戶,名義上屬於太子黨。

胤礽被廢後,胤祉、胤禛、胤祥選擇保太子。八爺黨則選擇觀望。

見弟弟們都不動,頭腦簡單的胤褆按耐不住,首先跳了出來。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褆向康熙進言:自古太子被廢,下場只有死路一條。父皇您要是擔心落下弒子之名,下不去手,我可以幫忙代辦!

在胤褆看來,自己是大阿哥。如今胤礽被廢,皇位非我莫屬。

可是在康熙看來,胤褆雖是長子,但一個公然煽動老爸殺弟弟的歹毒之人,怎能託付江山?

胤褆自作聰明,結果引得康熙震怒,當眾斥責其「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見自己弄巧成拙,胤禔又向康熙進言,說八阿哥胤禩是太子最佳人選。

胤禩由胤禔的生母惠妃掛名撫養,兩人平時關係不錯。胤禔此時抬出胤禩,顯然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

為了讓老爺子相信老八是真命天子,胤禔還當場透露了一個小秘密:胤禩曾找人相過面,相面的大師說他以後必定大富大貴。

胤禩這個人,因其才華橫溢,為人謙和,樂善好施,禮賢下士,廣結群臣,人稱「八賢王」。

但前面說了,康熙是個缺乏安全感的皇帝。

他最擔心的是自己人沒死,權沒了。

胤礽作為儲君,搞自己的小圈子,尚且要被打壓,更何況還是生母僅為包衣奴才的胤禩?

結果,胤禔愚蠢至極的操作,不僅害了他自己,也坑慘了胤禩。

胤禩也是倒霉,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莫名其妙就得罪了老爺子。

見老大死定了,胤祉立刻跳出來落井下石,告發胤禔扎小人詛咒胤礽。

在帝王之家,魘術詛咒之事歷來是大忌諱。

康熙聽聞指控,當場暴怒,派人調查情況。

後來經查證,確認屬實。康熙怒罵胤禔內心陰毒,是亂臣賊子。下旨將其革爵幽禁。

胤禔失勢後,整整被圈禁了26年,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病死前,都未能東山再起。故而他也成為九子奪嫡的第一個出局者。

修理了老大,康熙也沒忘記平日裡廣結群臣的老八。

就在圈禁胤禔的第二天,康熙於乾清宮當眾訓斥胤禩,罵他勾結黨羽,意圖謀害太子,要將其拿下問罪。

得知八哥遭殃,九阿哥胤禟和十四阿哥胤禵懷揣毒藥上朝,意圖以自殺勸諫的方式保住胤禩。

這裡有個問題,為什麼胤禟、胤禵如此仗義,放著太子的大腿不抱,寧可自己遭殃,也要搭救生母地位低下的胤禩呢?

這是因為胤禔出生前,康熙的頭四個兒子全部夭折了。為了讓兒子們健康成長,康熙便將後來出生的皇子養在了不同地方。

如大阿哥胤褆養於內務府總管噶祿處;二阿哥胤礽由康熙親自撫養;三阿哥胤祉養於內大臣綽爾濟處;四阿哥胤禛由孝懿仁皇后(隆科多的姐姐)掛名撫養;五阿哥胤祺養於皇太后宮中;七阿哥由惠妃掛名撫養。

這種「令人視養」的模式,降低了皇子夭折率,但同時也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子之間往來不多,關係疏遠。

後來康熙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從老八開始,後面的老九和老十,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便全部留在宮中集中撫養。

而如此一來,在胤禟和胤禵心裡,胤禩便成了他們的帶頭大哥。

至於皇長子胤褆,太子胤礽。不好意思,平時接觸不多,不熟。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胤禵與同母哥哥胤禛關係不親的原因之一。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既然是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為什麼十二阿哥胤祹和十三阿哥胤祥不是八爺黨呢?

這是因為康熙很早就將胤祹交給蘇麻喇姑撫養,胤祥則直接被康熙帶在了身邊。

蘇麻喇姑為人忠誠、識大體、懂進退,在她的影響下,胤祹對爭權奪利沒興趣。

胤祥由於跟在老爺子身邊,與太子胤礽接觸比較多,與胤礽的關係相對較親密。

再說回來,胤禟、胤禵視胤禩為大哥,為了搭救胤禩,公然頂撞康熙。

這一下,老爺子大怒,當眾扇了胤禟兩耳光,怒斥其為「梁山泊的義氣」。

見老九挨罵,胤禵不服,繼續喋喋不休,徹底令康熙暴怒。

在康熙看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兩個混小子,你們的小命都是老子給的,憑什麼以死相諫?你們眼中到底還有沒有我這個君父!

老爺子很生氣,後果很嚴重。胤禵差一點就被康熙當場親手處決。

幸虧五阿哥胤祺急忙衝出,抱住康熙大腿,苦苦哀求。胤禵這才撿回一命,只是被打了二十大板。

事後,康熙發布上諭:「國家唯有一主,大權所在,何得分毫假人。」

意思就是說,國家只有一個中心,只有一個效忠對象!什麼太子黨,八爺黨,通通靠邊站!以後無論誰以何種理由對抗皇權。別怪我不客氣!

胤禟和胤禵沒想到,自己的犯上之舉雖然讓胤禩免受牢獄之災,但同時也導致他失去了繼承權。

03

兩場鬧劇過後,康熙見朝中的水太深,很後悔當初廢黜太子的決定。於是便產生了復立胤礽的想法。

可短時間內如此出爾反爾,必然又會遭致世人非議,影響皇帝威嚴。

思來想去,康熙故意向群臣透露自己的想法,希望採取群臣推舉的方式,讓大臣們保奏胤礽為太子。

然而,事情並沒有朝著他希望的方向發展。

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等朝中重臣在私下裡商議後,聯名推舉胤禩。

前面說了,在康熙心裡,胤禩早就出局了。

見朝中重臣未能領會上意。或者說,這些人就是有意要對著幹。康熙很生氣。

為此,他專門召開廷議,罷免了佟國維和馬齊,並在廷議上明確強調了重新恢復胤礽地位的態度。

就這樣,胤礽被放了出來,復立為太子。

可是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太子黨的勢力大不如前,很多人並不看好胤礽。大臣們投靠站隊的趨勢已不可逆。

就在兄弟們上躥下跳的時候,四阿哥胤禛掌握了奪嫡密碼。

老爺子反感皇子結交大臣,他便以孤臣自居。專心做一個工作上埋頭苦幹,私下裡潛心鑽研佛法,不結黨,不營私的孤臣。

當時一同掌握了奪嫡密碼的還有三阿哥胤祉。老四平日私下裡潛心鑽研佛法,老三則是專注於編修曆書,不與大臣們往來。

看到老三、老四這麼乖巧懂事,康熙心裡很欣慰。

可是,就在康熙感覺自己可以平穩過完餘生時,胤礽又出來作妖了。

經歷了上次的廢儲風波後,胤礽漸漸明白了—件事。那就是康熙才是他登基的最大阻礙。

只要老爺子不死,他就不可能過上安穩日子。

為此,胤礽加緊了謀權上位的步伐,又籠絡了一批大臣,結成新的太子黨。

此時的胤礽,不管有沒有謀逆的心,他都已經有謀逆的能力。給康熙下毒,或是逼宮,對他來說都不是問題。

更加逆天的是,胤礽當時還脫口而出了一句經典名言:「古今天下,豈有四十年太子乎?」

見胤礽急不可耐的想上位,康熙果斷出手,蕩平太子黨,並宣布第二次廢儲,將胤礽禁錮於咸安宮。

此後,朝中多次有人提出復立胤礽的建議,全部遭到康熙拒絕。

由此,胤礽便與胤褆一樣,徹底出局。

雍正二年(1724年)底,胤礽病死於囚禁之所。死後追封和碩理親王,按親王之禮下葬。

胤礽出局後,在朝中呼聲最高的胤禩一看自己又有機會了,便立馬進宮試探老爺子的態度。

他對康熙說:大家都推選我,您覺得我該怎麼辦啊?要不我裝病避嫌吧。

這明顯是一步臭棋,又一次觸犯了康熙逆鱗——你小子什麼意思?拿朝中大臣威脅我?難道你忘了老子最恨皇子結交外臣?

而不久之後,又鬧出了「斃鷹事件」。

康熙由此便對胤禩徹底死心,怒斥道:「朕深知其不孝不義行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義絕矣!」

老爺子把話說都說到這個地步了,胤禩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自己沒戲了。

不過,胤禩雖然出局,但他的勢力仍在。

於是八爺黨便改為擁戴胤禵,打算曲線上位。

至此,九子奪嫡進入最後階段。這個階段只剩下了三個候選人:

一是專心修書的三阿哥胤祉,二是鑽研佛法的四阿哥胤禛,三是後來居上、繼承了胤禩人脈的胤禵。

相對來說,胤禵勢力最大,畢竟他背後是整個八爺黨。

老四胤禛雖然表面上不結黨營私,但他暗中也有盟友,比如十三阿哥胤祥。

關於胤祥為什麼自己不爭,要支持老四。

一方面是因為胤祥親近胤礽,而胤禛與胤礽的關係也還不錯。胤礽出局後,胤禛接收了部分太子黨勢力。胤祥在此期間轉投到了四爺黨。

另一方面,按照《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記載,胤祥當時生病了,腿部生了一種毒瘡,時常流稀膿水。康熙下旨遍訪名醫,但無人能治。

在這種情況下,身體欠佳的胤祥註定與儲君無緣,只能全力支持胤禛。

胤禵勢力大,胤禛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只有胤祉仍是孤家寡人。

漸漸地,胤祉坐不住了,也開始派門人四處遊走,結交四方大臣。

但胤祉派出去聯絡四方大員的門人孟光祖,素質很差。也可以說智商不足。竟然打著三爺旗號在外地勒索錢財。結果這事很快被直隸總督趙弘燮捅到了康熙那裡。

康熙收到奏報,顧忌皇家臉面,選擇息事寧人,只是處決了孟光祖。

然而,雖然康熙沒有責罰胤祉。但這件事後,胤祉在老爺子心裡還是留下了做事不靠譜的糟糕印象。

可以說,胤祉就此也出局了。

而更要命的是,胤禛目睹了孟光祖事件的全過程。在胤禛心裡,此時也種下了老三絕非等閒之輩,不得不防的種子。

隨著胤祉出局,九子奪嫡至此只剩下胤禛和胤禵還有可能得到垂青。

04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邊關傳來急報,準噶爾入侵西藏。

為了打擊準噶爾,康熙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俗稱大將軍王),率十萬大軍,以天子規格親征!

一批官場老油條看到胤禵代天子出征,做出判斷:皇帝要立十四阿哥為太子。

因為胤禵有軍權在手,並且此次出征還可以鍍金,賺取聲望。

另外,老八、老九、老十坐鎮京師,可以與胤禵裡應外合。到時候皇帝一命嗚呼,必然是八爺黨得天下。

然而就在大家都準備站隊八爺黨時,老四通過暗中布局,已然掌控了時局。

首先,胤禛與時任四川總督的年羹堯建立了合作關係。

年羹堯的妹妹是胤禛的側福晉,有這層郎舅關係在,年羹堯順理成章成為四爺黨骨幹。

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康熙晉升年羹堯為川陝總督。

我們知道,打仗就是打後勤。年羹堯坐鎮川陝,等於幫助胤禛掐住了胤禵的命門。

需要注意的是,年羹堯出身漢軍鑲白旗,其所在的旗分佐領雖然屬於胤禛,但他並非胤禛的包衣奴才。

也就是說,胤禛與年羹堯是妥妥的合作關係。兩人相互利用,絕非是影視劇中的主奴關係。

拉攏了年羹堯後,胤禛又搞定了隆科多。

當時的隆科多,擔任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掌握著京師警衛武力。

康熙如此重用隆科多,原本是想讓其監視被圈禁的胤禔和胤礽,順便秘密監視京師內的宗室王公和部院重臣的動向。

但不想,康熙身邊的心腹,被胤禛不聲不響的拉攏到了自己陣營。

而當隆科多入伙後,胤禛可謂勝券在握。

他外有年羹堯在川陝制衡胤禵;內有隆科多通風報信,隨時都能收到宮裡的絕密消息。並且最關鍵的,八爺黨的一舉一動也在其監視之下。

康熙六十年冬,胤禵德勝還朝,但回京後沒幾天,他又被康熙派到了前線。

胤禵的離去,讓他在關鍵時刻遠離了核心圈,等於是出局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駕崩於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

當天晚上,負責暢春園警備的隆科多拿出遺詔,宣布四阿哥胤禛承襲大統。

胤禛即位後,改元雍正。

就此,這場前後持續二十年的九子奪嫡,終於落下帷幕。

關於隆科多宣讀遺詔的真實性,歷來有爭議。這裡不做分析。

個人認為,如果遺詔是真實的,那麼康熙選定雍正即位,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雍正的人品。

也就是說,康熙認為將皇位傳給一向對奪嫡不感興趣的雍正,可以確保其他皇子安度晚年。

然而,康熙看走眼了。

雖然即位前,雍正表現得無心爭鬥,與諸位兄弟也沒有大的矛盾。

但即位之後,曾經參與爭儲的皇子,陸續遭到了清算。

雍正元年,回京奔喪的胤禵首先遭到軟禁。

雍正二年,胤䄉遭到軟禁。

雍正三年,胤禟和胤禩也先後被軟禁。

在八爺黨中,胤禩和胤禟都是首腦,也就是雙核心。前者主要負責搞人脈,後者負責搞錢和搞情報。至於胤䄉和胤禵,不過是跟班罷了。

由於地位和威脅程度不同,雍正對四人的處理也有所區別。

對於跟班,雍正選擇長期軟禁。

對於首腦,雍正則是痛下殺手。

雍正四年五月,雍正召見諸王大臣,以長篇諭旨,議胤禩罪狀四十款,議胤禟罪狀二十八款,並將胤禩改名為「阿其那」,將胤禟改名為「塞思黑」。

後來在囚禁期間,胤禟被折磨而死。胤禩暴斃而亡,猜測是被毒殺的。

解決了八爺黨,雍正也沒忘了胤祉。

雍正四年,京城傳出流言,說胤祉私下裡對當今皇上有怨言。

胤祉察覺到自己大禍臨頭,立即上書雍正,表示「臣乃一奴才,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我就如何遵照而行。不敢有他言。伏乞主子閱訖批還。若無主子聖明奇恩,奴才豈能存活至今。」

雍正見胤祉張口閉口奴才,一副求饒模樣,不方便下手,只好回復道:三哥,不是我故意懷疑你,只是你原本就是善於說謊之人。既然你這麼說了,看在皇阿瑪在天之靈,我就再信你一回,希望下次不要再有這樣的謠言。

這件事後,雖然胤祉暫時逃過一劫,但雍正依舊不信任他。只要胤祉接下來有出格之舉,必死無疑。

雍正八年五月,十三阿哥胤祥病死,雍正為此傷心不已,下令輟朝三日。

可是就在雍正因胤祥之死而悲痛時,胤祉不知出於何故,毫無憂傷之情。

並且在胤祥的喪禮上,他也是遲遲不到。

胤祉的這種作死表現,成功惹怒了雍正。

同年六月,雍正下旨將胤祉交宗人府議罪,幽禁在了景山永安亭。

兩年後,胤祉病死于禁所。此時的雍正仍然耿耿於懷,最終胤祉只是以郡王規制安葬。

乾隆即位後,他認為自家老爺子迫害兄弟,做的太過分,便下令釋放了囚禁中的胤禵和胤䄉。

此後十年余間,乾隆兩次為胤禵升爵,晉為多羅恂郡王,並任命為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

不過這時的胤禵已經60歲了,在政治上不可能再有作為。

至於胤䄉。病死於乾隆六年,死後按固山貝子之禮安葬。

回看九子奪嫡全過程,雍正能勝出,並非意外。

從宗法上說,老大、老二先後被軟禁,老三也失去繼位資格後,雍正成為皇子中事實上的最年長者。

從表現上說,康熙在九子奪嫡期間始終有兩條不可觸碰的底線。一是諸子不能威脅皇權,二是不能陷害兄弟。雍正深諳帝王心術,專心做實事,一直不結黨,同時做出無意奪嫡,報答父母,關愛兄弟的孝悌形象,在老爺子心裡留下了極好印象。

從布局上說,四爺黨雖然是小山頭,但雍正拉攏的親信年羹堯、隆科多等,都是能在關鍵時刻派上大用場的人。

正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智」。靠著一手扮豬吃老虎的操作,雍正笑到了最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