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做夢都想不到,那次議事他按例表態「同意」,會丟了性命

笑史在今朝 發佈 2024-03-30T06:11:07.863496+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眾所周知,武則天的政治成長史是從「廢王立武」事件開始的。在這一重大事件中,上官儀屬於支持派,而不是反對派。為武則天登上政治舞台做過貢獻,且從未公開反對過武則天的上官儀,為什麼最後還是被武則天殺了?其中緣由細說起來可嘆又可笑。

眾所周知,武則天的政治成長史是從「廢王立武」事件開始的。在這一重大事件中,上官儀屬於支持派,而不是反對派。

為武則天登上政治舞台做過貢獻,且從未公開反對過武則天的上官儀,為什麼最後還是被武則天殺了?其中緣由細說起來可嘆又可笑。

麟德元年,唐高宗突然起了廢后的念頭,想要罷黜武則天的皇后之位,史稱「廢后風波」。

關於唐高宗為何突然要廢除武則天的後位,眾說紛紜。

有說武則天專權,引起唐高宗反感。

有說武則天與道士郭行真「行壓勝之法」,引得高宗震怒。

有說此事與魏國夫人有關。

因武則天的關係,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和她的外甥女魏國夫人均與唐高宗有染。唐高宗想要給魏國夫人一個名分,卻遭到武則天的堅決反對,使得高宗大為光火,不甘忍受武則天帶給他的諸多掣肘,因而心生廢后的念頭。

不管原因如何,反正唐高宗是起了廢掉武則天的念頭了。

於是,唐高宗偷偷地召上官儀前來商議廢后之事,此時上官儀任宰相之職。

皇帝已有主意,臣下順勢附和,這原是御前奏對的慣用做法。

所以,上官儀對皇帝廢后的想法表示了贊同。

《大唐新語》記載:高宗大怒,密召上官儀廢之。因奏:「天后專恣,海內失望,請廢黜以順天心。」

皇帝當即命令上官儀草擬了詔書。

哪想,皇帝身邊有武則天的眼線,得知此事後飛奔到武則天跟前,一五一十地都告知於她。武則天得知此事後,立即跑到皇帝跟前為自己辯白。

高宗皇帝性情柔軟,且與武則天一直關係良好,聽了武則天的解釋,立馬就放棄了廢頭的念頭。

可詔書還在那兒擺著呢,總得給武則天一個說法。

為了不讓武則天記恨自己,唐高宗只得給自己找一隻替罪羊。而上官儀很不幸地就成為了那隻替罪羊。

《大唐新語》記載:高宗恐後怨懟,待之如初,且告之曰:「此並上官儀教我。」
《新唐書》亦說:帝乃悔;又恐後怨恚,乃曰:「上官儀教我。」
《資治通鑑》猶說:猶恐後怨怒,因紿之曰:「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

因此,武則天很是厭惡和憎恨上官儀。

上官儀曾經出任過故太子李忠陳王府的咨議參軍,與王伏勝一起為李忠做事。

武則天就指使許敬宗誣陷上官儀、王伏勝與李忠謀反,上官儀就被關進大獄了。上官儀和他的兒子,還有王伏勝都死在了獄中,家口籍沒。

跟上官儀交好的朋友,如右相劉祥道、左肅機鄭欽泰等朝士,皆受牽連,或流放,或貶官。

上官儀這頗具有戲劇性的悲劇結局,讓人唏噓感嘆不已。

自古言,伴君如伴虎。

在皇帝身邊當差,並不是一味的順著皇帝,就能保證自己的絕對安全。

在今天看來,上官儀的這次御前奏對,表現得有些不夠成熟。

首先,上官儀對唐高宗的認知不夠準確。

這位皇帝歷來不夠決斷,所以朝政曾一度被長孫無忌等人把持。

在「廢王立武」事件中,因朝臣反對,皇帝是一退再退,但是他的退讓還是沒有得到長孫無忌的許可,如果不是後來李義府等人突然加入支持他的隊伍,「廢王立武」事件可能會不了了之。

由此可見,唐高宗的性格中有偏軟的成分,沒有足夠的外力支撐,做不了什麼大事。

其次,上官儀對唐高宗廢后念頭的把脈不夠準確。

他沒有意識到,唐高宗此時提廢后,並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一時的衝動。

武則天曆來受寵,跟高宗的關係一直融洽,二人之間從未出現過明顯的感情裂痕,武則天在唐高宗的心中具有穩固的地位。而且二人育有多個子女,還有武則天所生的太子。

當皇帝提出廢后的時候,上官儀但凡多問一句「廢除了皇后,太子怎麼辦」,估計皇帝當場就會反悔,擱置此事不議。也就沒有後來發生的事情了。

上官儀自貞觀初年進士及第,從晉王府參軍事的正八品官,做到當朝宰相,一路走來,肯定諸多不易。

他明明沒有反對武則天的主觀想法,只因皇帝有心,臣下附議,便招來殺身之禍。除了感嘆在皇權至上的時代為官不易,也感嘆做人做官都應該懂得審時度勢明哲保身。

用一首打油詩結尾: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一招不謹慎,禍及池魚蝦。


1個【點讚】也是情,+個【關注】行不行!

四海之內皆朋友,用我的【故事】就你的酒!

歡迎喜歡我的文字、我的故事的朋友【點讚+關注】,你的鼓勵就是我莫大的動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