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健康有了官方指標!這樣練撐起身體「承重牆」

生命時報 發佈 2024-04-01T14:40:31.071535+00:00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副主任中醫師 魏秋實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冕當骨骼肌帶動骨骼發生移位,四肢才能動起來。人體中以骨骼肌-骨骼(簡稱「肌骨」)為主構成的運動系統約占體重的60%,其生理功能及穩態的保持,有助抵抗內外界不良刺激,進而實現正常運動。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副主任中醫師 魏秋實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冕

當骨骼肌帶動骨骼發生移位,四肢才能動起來。人體中以骨骼肌-骨骼(簡稱「肌骨」)為主構成的運動系統約占體重的60%,其生理功能及穩態的保持,有助抵抗內外界不良刺激,進而實現正常運動。但近年來,由於各年齡段人群運動不足、靜多動少、體質偏弱,導致肌肉骨骼疾病逐漸多發。為此,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州體育學院等醫院、大學的專家學者起草《肌骨健康鍛鍊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大家提供一套科學的運動指導。該《指南》預計將於3月12日正式發布實施。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副主任中醫師魏秋實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運動性損傷的增加,我國與肌肉骨骼健康相關的疾病呈年輕化發病趨勢。肌骨相關疾病常涉及中老年及亞健康高危人群,其中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相關疾病發病率較高,以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背部筋膜炎等最為常見。這些疾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運動鍛鍊是提高肌骨健康水平最經濟有效的方式,但目前肌骨健康鍛鍊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且缺乏統一的規範和標準,《指南》的發布有助指導大眾科學運動、規範鍛鍊,以達到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的目的。」

據魏秋實介紹,肌骨健康鍛鍊主要有4種方式。

1.有氧運動,分為中等強度和高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包括健身走、慢跑、登山、爬樓梯、游泳、傳統功法等;高強度運動主要包括跑步、騎自行車等,有助提高心肺功能、減輕體重、調節血壓、改善血脂。

2.力量練習,分為非器械和器械力量練習兩類。非器械力量練習指克服自身阻力的力量練習,包括伏地挺身、原地縱跳、並腿左右橫跳、仰臥起坐等;器械力量練習指人體在各種力量練習器械上進行的練習,包括啞鈴、槓鈴、拉力器、舉重盤等。有提高肌肉力量、促進骨骼發育和骨健康等需求的青少年人群,以及希望提高平衡能力、防止跌倒的中老年人群都可以嘗試,但需量力而為。

3.傳統功法鍛鍊,包括太極拳(劍)、五禽戲、八段錦、六字訣等。這些運動有助提高身體平衡能力、柔韌性、協調性,並能改善心肺功能、調適心理狀態。

4.牽拉練習,分為靜力性和動力性牽拉練習。前者包括正壓腿、側壓腿、壓肩等;動力性牽拉練習包括正踢腿、側踢腿、甩腰、肌骨拉伸功、肌骨功法兩對半、肌骨拳腿功等,經常練習能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平衡能力。

魏秋實提醒,大家可根據身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強度。小強度鍛鍊對身體的刺激作用較小,鍛鍊過程中心率一般不超過100次/分鐘,如正倒走等;中等強度鍛鍊過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鐘,如健步走、慢跑、騎自行車、太極拳、肌骨拉伸功、肌骨功法兩對半等;高強度鍛鍊中,心率超過140次/分鐘,如跑步、快速騎自行車、快節奏的肌骨拳腿功等。

鍛鍊時間宜根據個人時間調整,上午和晚上適合進行小中等強度鍛鍊,下午宜進行中高強度鍛鍊,每天最好鍛鍊30~90分鐘,可分一次或多次進行,鍛鍊初期時間可稍短,待適應後可延長時間。運動前最好做5~10分鐘熱身運動,比如快走、慢跑、牽拉練習等,讓身體熱起來。運動後也要做些拉伸,讓身體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運動過程中要注意監測強度,以運動後未感到過度疲勞、心率能快速恢復正常水平、呼吸輕鬆、能完整表述長句子為度。

最後,魏秋實為有頸椎、腰椎、肩關節、膝關節等肌骨健康問題的人推薦了一套「肌骨拉伸功」,可充分從後方、側方及整體拉伸、舒展頸、肩、腰、膝等部位的筋肉組織,具體步驟如下:

準備:心靜體松,排除一切雜念,不受外界干擾,身體自然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睛平視前方,有意識地讓全身關節、肌肉以及內臟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意守丹田,調整呼吸至自然緩勻,徐徐吞吐,與動作自然配合。

後位拉伸:站立,雙腳打開,比肩寬,雙手掌心向上,手指交叉於下腹部。呼氣,以肩關節為軸,雙手交叉狀由下垂逐漸抬高至頭頂,此時雙手掌心向下。吸氣,保持雙手交叉狀並翻轉手掌向上,同時往上拉伸雙臂。呼氣,雙臂隨上身逐漸後仰拉伸至極限位置。最後,吸氣,收回。

側位拉伸:站立,雙腳打開,比肩寬,右臂自然垂放在右腿外側,左手臂向上伸直,掌心朝內。左手臂與頭部逐漸向右側下壓至極限位置,同時右手逐漸順勢下移至右小腿部。收回, 做另一側,此為1組。

旋轉拉伸:站立,雙腳打開,比肩寬,左手掌向下,左手臂彎曲,如太極雲手狀於胸前,緩慢下壓。右手臂也如太極雲手狀逐漸抬舉,目視掌心,緩慢往後上方旋轉(以腰帶動)至極限。收回,做另一側,此為1組。

深蹲:站立,雙腳打開,比肩寬,雙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腰背部挺直,雙手前平舉,高度與胸部平齊,同時目視前方。屈髖屈膝, 下蹲,軀幹前傾,身體重心往後,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下蹲過程中結合呼吸,下蹲時呼氣,起立時吸氣。當下蹲高度達到小腿與大腿夾角呈90度時,保持30秒,然後緩慢起立,雙臂自然下垂,此為1組。

整體拉伸:站立,雙腳打開,比肩寬,雙臂自然下垂。右腿站立微屈,左腳向前邁一步,腳尖點地,雙臂手掌朝後,交叉重疊,高舉至頭頂,並強力牽伸,同時身體逐漸後仰拉伸至極限位置,然後緩緩收回。右腿保持站立,左腳向後滑,腳尖點地,身體45度向前傾斜,右手臂朝前伸直逐漸抬高至肩部以上水平,左手臂朝後伸直並抬高至極限位置。上身逐漸往前往下壓,右腳站立,左腳離地,雙臂前後伸直呈一條線,雙手掌自然展開,保持30秒,然後做另一側,此為1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