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財政危機-張居正的解決之道

蒲州居士 發佈 2024-04-27T07:36:43.858514+00:00

1550年,北京的老百姓從城門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四處燒殺搶掠的蒙古騎兵,雖然當時有附近6省的勤王部隊增援,但北京的駐防部隊依然不敢出戰,於是乎,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劫掠者隨心所欲,帶著戰利品回到邊境。

1550年,北京的老百姓從城門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四處燒殺搶掠的蒙古騎兵,雖然當時有附近6省的勤王部隊增援,但北京的駐防部隊依然不敢出戰,於是乎,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劫掠者隨心所欲,帶著戰利品回到邊境。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按理說守衛北京的軍隊應該是最多最精良的,按規定,它由70多個京衛組成,總兵力多達38萬之多。可實際呢,可能連1/3的人數都不到。

天子腳下的京畿重地尚且如此,內陸及南方的情況更糟,據統計,當時浙江軍中實有人數只有定額的3%。我看了第一反應是難以相信,相信絕大多數人跟我一樣。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兵員大量流失,我們不討論複雜的一系列制度因素,簡單的說,就是沒錢了,士兵的俸祿少的可憐,甚至有的完全拿不到俸祿,甚至在被徵召入伍時,還要自己提供裝備,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士兵大量逃亡也就不足為奇了。

到了嘉靖年間,南方的倭寇經常長驅直入,讀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戚家軍用的其實是最簡陋的武器作戰,而且軍費常常得不到保障,這一切,直到張居正主政,都沒有得到解決,大明王朝的財政一直處於捉襟見肘的狀態,嘉靖皇帝想給自己修個大殿也得跟群臣鬥智鬥勇。

那麼張居正是怎麼做的,簡單說就是開源節流,首先通過改革,擴大財政收入,一個大的措施就是對全國的耕地進行重新測量,因為幾乎所有府縣都隱藏了實際數量,致使納稅土地減少,地方官員從中獲取隱興收入。最近《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就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而張居正畢其一生,都在推進此項工作,可惜的是,直到1582年他去世,此項工作都沒有完成,但此項工作對明代後期財政收入增加起到了關鍵作用。

另一個方面就是減少支出,在他的推動下,所有不必要的,不緊迫的政府活動要麼取消,要麼推遲,當時的驛站系統提供的食宿也降到了最低點。

總之,通過一系列得措施,收到了及其明顯的效果,據統計,1582年張居正逝世之前,大明王朝國庫的儲備糧可供9年之久,太倉,太僕寺及南京庫銀總共逾1200多萬兩之多,可以說,在晚明的歷史環境下,能取得這樣的功績實屬罕見,以至於多數歷史評論家認為,張居正的改革為明代掙得了50年的國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