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傳奇:要離貪名不顧生死,慶忌被刺不殺要離

2021-10-18T12:51:00+00:00

春秋傳奇:要離貪名不顧生死,慶忌被刺不殺要離  次日,伍員同要離入朝,伍員推薦要離為將,請兵伐楚。闔閭罵曰:「寡人觀要離之力,不及一小兒,何能勝伐楚之任哉!況寡人國事粗定,豈堪用兵?」  要離進言:「不仁啊大王!伍子胥為大王定吳國,大王乃不為子胥報仇嗎?

夫妻情深的晚清重臣:生生世世許同心,一刻體諒十萬金

2021-10-18T12:44:40+00:00

夫妻情深的晚清重臣:生生世世許同心, 一刻體諒十萬金。沈葆楨,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人。

春秋傳奇:闔閭以萬人為女殉葬,唐侯愛寶馬被拘三年

2021-10-19T19:54:15+00:00

春秋傳奇:闔閭以萬人為女殉葬,唐侯愛寶馬被拘三年  孫武通過訓練宮女,被封為上將軍,號為軍師,責成專以伐楚之事,伍員問孫武道:「伐楚當從何方而進?」  孫武道:「大凡行兵之法,先除內患,然後方可外征。吾聞吳王僚之弟掩余在徐,燭庸在鍾吾,二人俱懷報怨之心。

春秋傳奇:蔡昭侯恨楚令尹貪賂,以子為質借吳兵伐楚

2021-10-21T08:50:27+00:00

春秋傳奇:蔡昭侯恨楚令尹貪賂,以子為質借吳兵伐楚  蔡昭侯出了郢都,怒氣填胸,取白璧沉於漢水。返國次日,即將世子元送晉為人質,借兵伐楚。

太監禍國:土木堡之變是怎樣發生的

2020-06-04T07:38:11+00:00

孫太后是一個沒有太多權力慾望,也沒有什麼軍政天份的人,因此,她也沒有管兒子的政務,只是在後宮中過自己好不容易盼來的舒心日子而已。

偉大的王后:她拯救了華夏文明,是上古時真正的傳奇女子

2020-05-22T09:17:40+00:00

在這些兵器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兩件大銅鉞,其中一件以龍紋為飾,高 39.3 厘米,刃寬 38.5 厘米,重 8.5 公斤;

三國傳奇:荊州之爭,為何成為三國演義的縮影

2020-03-18T07:05:42+00:00

據《三國志·孫堅傳》及注引,孫堅當時為長沙太守,與荊州刺史王叡共擊零陵、桂陽間的黃巾賊,王叡認為孫堅只是一介武夫,不把他當作一回事。

戰國傳奇: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為啥荊軻刺秦王會失敗

2020-05-16T09:11:00+00:00

當時,秦兵緊逼燕國,太子丹看看荊軻依舊沒有行動,疑其後悔,就以先派秦舞陽動身來激怒荊軻,荊軻果然大怒,並叱責太子說:我之所以不動身,是等待朋友到來,他將與我一起完成這件壯舉,既然太子覺得我遲疑,那麼就此訣別。

後宮風云:孫貴妃生朱祁鎮,宣宗改立皇后的想法更強烈

2020-03-05T12:26:12+00:00

後宮風云:孫貴妃生朱祁鎮,宣宗改立皇后的想法更強烈按說,明宣宗身為「仁宣之治」的重要完成者,無疑是頗有建樹的「守成之君」,論治國、論用人、論軍事、論經濟,都是可圈可點的。

大明風云:試探「土木堡之變」,解析其前因後果

2020-03-23T16:56:15+00:00

大明風云:試探「土木堡之變」,解析其前因後果在明朝大軍的打擊下,蒙古貴族逃出大都,從而蒙古分裂,東西蒙古互爭雄長,征戰不休,明朝趁機統一了蒙古。

秦始皇的後宮究竟是個啥?他到底有沒有立皇后?至今仍是個謎

2020-03-07T04:43:56+00:00

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一個謎。《漢書·外戚傳》記載:「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

中唐風云:因為太子妃的母親淫亂,差點讓李誦的太子位不保

2020-02-01T13:26:47+00:00

中唐風云:因為太子妃的母親淫亂,差點讓李誦的太子位不保唐順宗李誦,唐德宗李适的長子,母親為昭德皇后王氏,生於上元二年正月。

中唐風云:被長安居民視之為「神」的劉晏,為啥會被奸臣害死?

2020-01-30T09:32:02+00:00

由於他真正控制了鹽務,當長安有一次鹽價騰貴時,劉晏奉命急調外鹽以濟長安市場,從揚州調鹽入京,僅用了四十天,被長安居民視之為「神」。他的聰明之處在於:堅持政府辦鹽務的基本原則,這個可以向朝廷交代;但又避免專賣制度的弊端,這個可以向百姓交代。在新的鹽務體制下,鹽的收購權仍然掌握在官方

宋朝吃文化:韓縝喜歡吃烤乳鴿,蔡京愛吃鵪鶉

2020-05-25T08:28:34+00:00

譬如宋哲宗時,宰相韓縝喜歡吃烤乳鴿,而且,一定要吃白色的那種,如有人故意烤灰色的給他吃,他一下就能辨別出來。

他為政一年,便成就了「仁宣之治」的良好開端

2020-05-06T07:36:32+00:00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有人對他的貢獻提出了質疑,但是,朱棣在位期間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務一直是交給朱高熾來掌管,因此,他有充分的時間來推行自己政策,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加上這段時間,朱高熾對明朝做出的貢獻就毋庸置疑了。

桓溫滅成漢三次北伐,這些響噹噹的大事,靠的是真功夫真本事

2020-06-04T07:38:06+00:00

桓溫滅成漢、三次北伐中原,這些響噹噹的大事,靠的可是真功夫、真本事。自此,桓溫才大權在握,開始了他的三次北伐之旅。

宋朝吃文化:設「四司六局」,專管官府或權貴之家吃喝

2020-05-27T08:14:49+00:00

隨著宋朝飲食業的發展,便催生了宋朝服務業的興起,譬如,「四司六局」,便是專門為官府或權貴之家負責飲食招待設立的,其分工精細,職責明確:帳設司負責桌幃、搭席、簾幕、屏風、繡額、書畫等場面布置;

大唐趣事:和稀泥的唐代宗,也是一位痴情的皇帝

2020-01-05T02:57:05+00:00

大唐趣事:和稀泥的唐代宗,也是一位痴情的皇帝唐代宗李豫成長活動在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都發生劇烈變化的轉折時期。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人們一定會記得,那就是孟達

2020-05-25T08:31:02+00:00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人們一定會記得,那就是孟達。《三國志》援引《三輔決錄》說,孟達的父親名叫孟他,本是一位鄉紳,但不安於富甲一方的優越生活,一心想攀附權貴,又總不能如願,於是,動了邪念,想了歪招,他覺得,中常侍張讓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權傾朝野一手遮天,如果能結識張讓,自己肯定會

武丁夜夢聖人,實行德政,終盛盛世

2020-05-25T08:28:30+00:00

甲骨文中,被封的侯有五十餘個,伯有近四十個,數量不少,這一方面也可說明,被商征服的氏族方國何其多。此外,臣服於商的氏族方國,對王朝不僅有貢納義務,還經常奉命征伐,譬如,倉侯虎曾奉王命伐免方,侯告也奉王命伐夷方等。

唐朝趣聞:宮庭染匠的造反,是史上最不靠譜的事

2020-05-24T08:42:45+00:00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不靠譜的,也是最著名的宮庭染匠張韶無厘頭的造反事件,如插曲花絮一樣記載在《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當中。

呂光作為後涼的開創者,如何讓帝國延續下去,是他的責任所在

2020-05-16T09:13:50+00:00

呂光作為後涼的開創者,如何讓帝國的生命延續下去,是他的責任所在。為此,他也做了不懈的努力,退位為太上皇,就是最好的證明。

聞雞起舞:從祖逖的北伐,看東晉為啥要進行另幾次北伐?

2020-01-30T09:33:56+00:00

自東晉自司馬睿另起爐灶,到劉裕以宋代晉,期間,頗有幾次熱鬧的北伐。如果細想,它並非單純的打仗那麼簡單,特別是後來的幾次,北伐幾乎成了掛在東晉朝堂上的招牌,或是在大街上隨意張貼的標語。

五代傳奇:她極似東漢陰麗華,連流氓皇帝都對她禮遇有加

2020-03-21T13:03:42+00:00

中國古代的荒唐帝王,可謂不勝枚舉,但無論怎樣排序,朱溫都堪稱其中的佼佼者和集大成者。但可以肯定的是,儘管朱溫性情殘暴,手段毒辣,在他的字典里寫滿了背叛、、荒淫、苛政與狡詐,但他也曾有過溫情,有過溫馨,有過尊敬而喜愛的女人。

流放者的悟道:一個狂放少年的宗師之路

2020-06-11T16:29:11+00:00

在時人看來,王陽明出身於這樣一個家庭,理應勤勤懇懇,子承父業,按部就班地走一條科考入仕之路。但王陽明不這麼認為,時人也因此視他為一名狂放少年。

上古禪讓:虞舜受家人的迫害,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典範

2020-05-08T08:34:06+00:00

虞舜的母親死得旱,瞽叟續娶了後房,並生一個兒子叫象,他們都認為虞舜是多餘的人,於是,千方百計想除掉虞舜,在父母及弟弟的再三陷害下,虞舜幾致於死,然而,虞舜卻總能死裡逃生,對此,有人提出兩個疑問,第一,虞舜是部落頭領,他們為什麼敢於下此毒手?

白居易這首詠物詩,平白如話,老嫗能解

2020-05-08T08:34:17+00:00

詩人壯志未酬,又遭貶謫,他在無法解釋這個道理的時候,不得不向佛家,尋求慰藉:「前事是身俱若比,空門不去欲何之!

唐太宗說薛仁貴:「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2020-03-25T03:12:06+00:00

唐臣說薛仁貴:「醜虜侵塞,將軍耀威。弓一彎而天山未定,箭三發而鐵勒知歸。驍騎來時,疊利鏃以連中;宮人祭處,收黃塵而不飛。始夫寇犯朔方,檄傳邊壤。高宗乃將鉞斯授,仁貴而君恩是仗。初持漢節,鷹揚貔虎之威;爰臂燕弧,肉視豺狼之黨。軍壓亭障,營臨塞垣。九姓猶憑其桀驁,六鈞亦昧於戎蕃。既而

經宣德三年的清洗,御史們變得更加幹練,批評時更加直言無忌

2020-05-22T09:20:28+00:00

宣德元年,明宣宗下令,設置「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一般地說,經過宣德三年的清洗,御史們變得更加幹練,批評時,更加直言無忌。

從呂纂到呂隆,後涼的國力,一直保持下滑的態勢

2020-05-22T09:20:06+00:00

可惜的是,後涼自呂光死後,「諸子兢尋干戈,德刑不恤,殘暴是先」,內訌一波接著一波,很快演變成自相殘殺,以至於國家迅速敗落,百姓「饑饉流亡,死者太半」,簡直亂成了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