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抗菌藥?抗菌藥使用的正確打開方式?看這裡

人衛健康 發佈 2020-07-30T09:22:48+00:00

有的患者一感冒,不管青紅皂白就使用抗生素,或是根據之前的個人經驗甚至他人經驗自行購買服用抗生素。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日常生活中,相較「抗菌藥」,「抗生素」是大家更為熟悉的一個詞兒。有的患者一感冒,不管青紅皂白就使用抗生素,或是根據之前的個人經驗甚至他人經驗自行購買服用抗生素。這樣做,對嗎?抗生素就是抗菌藥?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先來看下面這張樹形圖。

由上圖不難看出,抗菌藥物分為抗真菌藥物和抗細菌藥物

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抗生素其實是抗細菌藥物的其中一類,也就是天然抗菌藥。它是微生物、植物和動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有機物,這種物質能在低微濃度下對一些特異微生物有消滅或抑制作用。青黴素就是人們最耳熟能詳的抗生素之一。

半合成抗菌藥是指在抗生素的基礎上,對天然抗細菌藥物的結構進行一定改造,產生出的功效更強、作用更持久、服用更方便,並且毒性更小的藥物比如臨床常用的氨苄西林和甲氧西林都是從青黴素衍生而來的半合成抗細菌藥物。

此外,還有一類完全由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如喹諾酮類、磺胺類藥物等。

可見,抗生素≠抗菌藥

了解了抗生素和抗菌藥之間的關係,再來看看抗菌藥的使用。

抗菌藥的使用好比一把雙刃劍,使用正確,它將是人類健康的「救命符」,而使用錯誤的抗菌藥則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雖然濫用抗菌藥並非患者的本意,但是由於不了解抗菌藥的相關知識,也會陷入使用誤區。

避免抗菌藥的濫用,除了需要醫生嚴格把控抗菌藥使用的指征外,患者對抗菌藥使用「三不原則」的嚴格遵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何謂抗菌藥使用的「三不原則」呢?

簡單來說就是:不自行購買;不自行停藥或減量;不追求新的、貴的抗菌藥物。

不自行購買抗菌藥

抗菌藥需要在諮詢醫生的意見後,憑醫囑才能購買使用。有的患者一感冒發熱就使用抗菌藥,或是根據之前的個人經驗甚至他人經驗自行購買服用抗菌藥。據估計,我國門診感冒患者約有75%會使用抗菌藥物。

其實,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分別屬於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而抗菌藥物只對細菌性感冒有效。而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各種病症,應該根據致病菌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抗菌藥。自行購買服用,不但屬於濫用抗菌藥的行為,也會增加細菌耐藥的風險,延誤疾病的治療。

只有在感冒伴有下列指征時,醫生會考慮為患者使用抗菌藥物:①高熱不退,細菌培養發現病原菌者;②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出現氣管炎(咳嗽、有膿痰)或肺炎徵兆者,經常患扁桃體炎者。

不自行停藥或減量

抗菌藥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夠必需的療程。抗菌藥物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72~96小時。

用藥時間不足,一是可能根本見不到用藥效果,頻繁更換抗生素,不僅無助於病情的好轉,而且會造成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二是如果有了一點效果就停藥的話,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如敗血症、感染性心膜炎、化膿性腦膜炎、傷寒、布魯菌病、骨髓炎、結核病等需較長療程方能徹底治癒,並防止復發。

不追求新的、貴的抗菌藥物

不少在使用抗菌藥物時也秉持「一分錢一分貨」的觀點,所以一生病,總讓醫生給自己多開新藥、貴藥;甚至有些患者一見到廣告宣傳某種新藥或特效藥,就要求醫生開這種藥,正所謂「不要最好,只要最貴」。

隨著社會發展,各層次醫療保險的覆蓋面越來越廣,人們的經濟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強,希望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使用更好的藥品,這無可厚非。但要知道,每種抗菌藥物都有自身的特性,優勢劣勢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選擇,個體化給藥,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那麼,新藥比老藥好?還是不如老藥?

從理論上講,新藥應該是比老藥有優勢才會推陳出新,才能夠具有上市優勢,但事實並不如人所願。

評價一種藥品最重要的指標是療效和安全性。許多老藥安全性高,療效確定,而新藥、貴藥常會因為療效過強帶來一些問題(如不少新型的抗菌藥物由於抗菌譜過廣、抗菌效果過強,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或是由於上市時間過短,人們對它的安全性了解還不全面(上市的新藥中不乏由於不良反應過大而迅速召回的案例)。

而凡是能在臨床長期立足的抗菌藥,都是被反覆證實其療效可靠、不良反應少、使用方便、價格也相對便宜。比如青黴素,它被應用於臨床已有60餘年歷史,是抗菌藥家族的鼻祖,至今仍是治療腦膜炎的首選抗菌藥。

因此,新藥比老藥好是一種偏見,價格高低更不能作為抗生素選用的絕對指標。

對於任何藥品,價格的高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藥品生產成本的多少,與前期的研發投入、專利成本、生產流通成本等因素有關,而與治療效果之間並無直接聯繫。

譬如,乙醯螺旋黴素是前些年生產出的一種抗菌藥,與紅黴素相比,它的價格要貴出2~3倍;但就治療作用而言,兩者的抗菌範圍相似,而乙醯螺旋黴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只有紅黴素的1/32~1/16;可見,若是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用乙醯螺旋黴素就不是很合適了。

可見,用藥不在於新貴,關鍵在於對人、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的疾病,甚至是疾病的不同階段,抗菌藥並無好壞之分,老藥也不一定比新藥差。

作為普通的患者,要做到對大多數抗菌藥了如指掌、正確使用是有困難的。但是在醫生的指導下,了解並嚴格執行抗菌藥使用的「三不原則」,應該沒有太大難度,為了阻止抗菌藥濫用蔓延,讓我們大聲說不,行動起來吧。

想查看感染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方案,請移步人衛用藥助手APP抗感染用藥模塊已於近期上線~

內容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抗菌藥與超級細菌》《家庭用藥那些事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