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冒險」吃桂林米粉?

舌尖有我 發佈 2019-12-31T21:35:38+00:00

做時先將上好的早秈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原來桂林米粉滷水加了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藥和香料熬制,這些草藥專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



之前寫過柳州螺螄粉,很多人表示味道無法接受,那麼這一期的桂林米粉,應該不會有人「反感」了吧?

桂林米粉是廣西桂林特色小吃。

做時先將上好的早秈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

圓的是米粉,片狀的是切粉,通稱米粉。特點是潔白、軟滑、爽口。

製作時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米粉的風味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相傳,秦始皇曾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修通後,在丞相李斯的陪同下遊覽桂林。秦始皇有個特殊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下酒。來到灕江一看,江里的鯉魚太好撈了。於是秦始皇便叫船家趕快撈魚來煮。

秦始皇在灕江遊了半個月,殺了上萬條鯉魚。急得灕江里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讓他死翹翹!

河伯知道後卻說:「這可不行,別胡來「。鯉魚王氣的要命,但也沒辦法,想了很久,終於想到將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魚肚給秦始皇吃,秦始皇吃後拍案叫絕,桂林米粉從此名揚天下。



這只是傳說,事實上桂林米粉還真與秦始皇有關。

秦王為了一統六國,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戰南越,緊接著又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溝通湘江、灕江。南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加上糧食無法供應,大量士兵挨餓、生病。這些將士均來自西北,吃麥面長大的。如今遠離故土,征戰南方,吃也吃不飽,還怎麼打仗?於是只有就地征糧,以解決食為天之大事。

南方盛產大米不長麥子,如何把大米變成面是個難題,史祿將這個艱難的任務交給軍中伙夫。伙夫根據西北餄面製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脹磨成米漿,濾干水後揉成粉團。再將粉團蒸半生熟,拿到臼里杵舂,最後再榨出粉條,直接放進開水鍋里煮熟食之。

合麵糰不舂,而米粉團通過舂 ,榨出的粉條更加勁道,傳說舊時桂林米粉從二樓懸吊一根拖地也不會斷。



不久秦軍水土不服,軍醫便采當地中草藥煎製成防疫藥湯,讓將士們服用。士兵們經常將米粉、藥湯合在一起吃,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桂林米粉滷水的雛形。後經過改進,形成風味獨具的桂林米粉滷水。

滷水為什麼能治療「水土不服」?

原來桂林米粉滷水加了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藥和香料熬制,這些草藥專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

秦始皇統一南方後,到漢元鼎六年建始安縣,大量北方移民陡遷到桂林,他們把米粉叫成「米麵」,這種稱謂一直延續到抗戰桂林大疏散。

因此桂林米粉從秦王朝開始,已有兩千二百年歷史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