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粽子憑什麼被稱為「粽子之王」?

舌尖有我 發佈 2019-12-29T19:53:14+00:00

每年端午節大家都會吃粽子,但嘉興粽子並非要到過節才會吃。好多人都說嘉興粽子好吃,就連我這個不愛吃粽子的人無意中吃了一口後也覺得味道不錯。嘉興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



每年端午節大家都會吃粽子,但嘉興粽子並非要到過節才會吃。好多人都說嘉興粽子好吃,就連我這個不愛吃粽子的人無意中吃了一口後也覺得味道不錯。

嘉興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



漢唐以來,嘉興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區,被譽為「天下糧倉」。

據唐·李翰《嘉興屯田政紀績》中云:「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清·嘉興府知府許瑤光重輯《嘉興府志》卷三十三《物產》中提到:19世紀中葉時,嘉興府地區所產的糯米品種就有諸如:白殼、烏簔、雞腳、蝦須、蟹爪、香糯、陳糯、蘆花糯、羊脂糯等三十幾個品種。



嘉興粽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據明朝《萬曆秀水縣誌》卷一云:「端午貼符懸艾啖角黍飲蒲黃酒,婦女制繪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於臂。」明朝《崇禎嘉興縣誌》卷十五云:「五日為端陽節,祀先收藥草,食角黍。」隨著民間習俗的發展,粽子的製作技藝也日漸成熟。

直至清朝末期,嘉興每逢過年、清明節、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不僅自己吃,而且還作為禮品饋贈親友,許多城鎮都出現了專售粽子的店鋪。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中,嘉興粽子的美味更是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民國初年,浙江蘭溪人來到嘉興,冬天做彈棉花生意,春夏時節便挑粽子走街串巷地叫賣。

民國十年,張錦泉在張家弄6號開了首家「五芳齋粽子店」。數年後嘉興人馮昌年、朱慶堂在同一弄里開了兩家「五芳齋」粽子店,三店分別以「榮記」、「合記」、「慶記」為號。

三家在粽子的選料、工藝等方面展開激烈競爭,粽子技藝日趨成熟——「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成為名揚江南的「粽子大王」。

1956年,三家店合併為一家——「嘉興五芳齋粽子店」一直傳承至今。



粽子的做法:

食材: 圓糯酌量、五花豬肉300公克、鹽1/3匙、粽葉及水草繩適量、醬油1/3碗、米酒、味精各少量

做法:

1.豬肉切成5公分條,用醬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

2.糯米用浸過肉的醬汁加鹽拌勻,停置10分鐘後再拌到均勻為止;

3.粽葉2張背背相對,由葉蒂1/4處折成一直角匙狀,取約2匙米鋪在葉匙內,肉條直放其中,再鋪2匙米蓋滿肉條,托葉匙的手要保持開頭,配合另一手的動作;將粽葉剩餘部分由米末處折蓋上去在折處把兩邊的角折好。粽身由托葉的手全部握住,中一手將蓋葉部分捏合折下;用草繩將折葉處繞緊紮好,再繞扎整個粽身;

3.粽子全部包好後放在大鍋中,放入冷水用大火煮滾後改用中小火續煮4小時,熄火燜1小時即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