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與偽君子的本質區別在什麼?也許就是孔子所說的「義以為質」

逆襲的諸行無常 發佈 2020-06-08T02:29:15+00:00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偽君子有時候比真小人還討人嫌,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中的偽君子,看著都讓人恨的牙痒痒,就像《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即使在自己最親的妻女面前,居然也是一副精心刻畫的偽君子嘴臉。

一提起君子,讓人就難免會想起偽君子。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偽君子有時候比真小人還討人嫌,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中的偽君子,看著都讓人恨的牙痒痒,就像《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即使在自己最親的妻女面前,居然也是一副精心刻畫的偽君子嘴臉。孔子曾經講過真正的君子應該怎麼待人接物,為人處世,這段話被記載於《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七章,其原文是: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對於孔子這句話的理解,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義以為質」與後面「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三句話的關係。朱熹注釋「義者制事之本,故以為質干。」就是以仁義為制事之標準的意思,做什麼事都要先考慮一下,是不是符合仁義的標準,這是君子做事的根本。後面三句話中的「之」字,所指代的就是前文的「義」字,「義以為質」是原則,禮、遜和信則是原則落實到具體事後的外在的表現。

「禮以行之」的意思就是以禮的規範來有效的踐行「義」。「孫」同「遜」,謙遜的意思。「出」則是「說出口」的意思,「孫以出之」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說出口的話所體現的應該是謙遜的本質。「信以成之」則是指,一件事件最終的成功,必須自始至終的保持真誠、誠信之心,反過來也可以說只有保持真誠和誠信,才可以真正成就一件事。

匯總一下本章的內容可以理解為,孔子說:「君子以『仁義』作為自己處事的標準,以禮的規範來約束自己踐行『義』,通過謙遜的語言表達來彰顯『義』,以誠信的為人成就自己的事情。這才是君子啊!」

以義為本是「禮行」「孫出」「信成」的根本,沒有義也就失去了其本源,心中無義,所謂的禮只會是流於形式的表面文章,謙遜的言語只能是掛在嘴上的虛情假意,誠信的為人只能是惺惺作態的偽君子。但是困擾我們的問題則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就像前面提到的「君子劍「岳不群,偽君子的嘴臉都被撕破了,都已經自那個啥了,還要表現出來「禮行」「孫出」「信成」的嘴臉,實在讓人接受不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