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貴族范,世道變壞了

fans news 發佈 2021-11-29T15:43:31+00:00

今天接著嘮。昨天的文章《毆打周天子,鄭莊公開啟春秋大亂戰》扯到了鄭莊公的大將把周天子最後的尊嚴打掉以後,成就了鄭莊公小霸主的事業。但這個時候不是單純靠著拳頭就可以大聲說話,想搞人搞事都要師出有名才行。

今天接著嘮。

昨天的文章《毆打周天子,鄭莊公開啟春秋大亂戰》扯到了鄭莊公的大將把周天子最後的尊嚴打掉以後,成就了鄭莊公小霸主的事業。

但這個時候不是單純靠著拳頭就可以大聲說話,想搞人搞事都要師出有名才行。

像鄭莊公聯合齊國和魯國討伐宋殤公的時候,也是要打著天子授權的名義的,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就算是打仗,一開始並不是就是你死我活的,很多時候都是點到為止,最狠的時候就是把對方的宗廟給拆了就差不多了,不是一定要血流成河,趕盡殺絕。

當然,宗廟沒了,祭祀的祖宗也就沒了,就是等同於亡國了。

都是受到禮樂制度教育的人,當貴族也要有貴族范的,大家都是體面人,就算是戰場上,有些規矩是不能破壞的,該給的面子還是要給。

春秋時期的戰爭,很多時候就像是貴族之間的競技較量一樣,和我們現在的體育比賽差不多,禮樂制度就是比賽的規則。

打仗就跟現在約架一樣,大家選好時間,挑好地點,擺好戰車,在進攻之前,要敲起戰鼓,除了鼓舞士氣以外,就是要告訴對方,我方要進攻了,你們注意。

如果對方很菜,干不過你,要退兵,就會敲打像鉦這種銅製的樂器,就是鳴金收兵了。

如果你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就會違背禮,大家就會譴責你,那時候,國際社會的輿論還是有點用的,破壞禮樂的遊戲規則,以後大家不帶你玩了,你的國家被人入侵了也不會有人來調解。

主要是因為大家害怕要是不擇手段的玩下去,每次約架都要下死手,再怎麼家大業大也玩不起啊。

那時候貴族打仗並不是全民動員的,這種玩法那還是後來秦國先搞起來的,像商鞅變法就是這樣。

大家都是拿自己手頭上的資源來打,能點到為止當然是最好的。

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上戰場打仗的,得是貴族才行,為什麼我們會說士兵,戰士,就是參與戰爭的人以低級貴族「士」為主,普通百姓是不參與的,就是負責後勤和吶喊的作用,差不多就是啦啦隊吧。

執戈披甲的榮耀,衝鋒陷陣的勇氣就應該是貴族的擔當,為了打贏拉上人家平民百姓獻人頭是會被罵不要臉的。

這種戰爭原則就是禮的表現,《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記載,宋國的貴族華氏和國君有矛盾,就干起架來了,雙方勢均力敵,不分上下。

宋國的公子城就向晉國借兵回來幫忙,後來遇到華氏大將華豹,華豹羞辱公子城。

公子城當場張弓搭箭,準備射向華豹,結果華豹手速很快,先來了一箭,結果沒射中公子城。

就在華豹準備再來時,公子城就開噴了,「不更射為鄙」。

意思差不多就是你傢伙太沒有禮貌了,我是公子,你直接就射我,這也就算了,還想連續來兩次,還要臉不,大家要輪流來好吧。

公子城這一頓嘴炮把華豹罵得很羞愧,確實太不體面了,我做人不能這麼沒有逼格。華豹說,好吧,輪到你。

然後公子城一箭就把華豹射死了。

可能大家覺得很搞笑,但這就是貴族范,為華豹駕駛戰車的司機,眼看華豹死了,就請求和華豹一塊戰死沙場,然後公子城也把他射死了。

春秋時期這樣的體面人還有很多,公元前639年,宋國的國君宋襄公召集齊國,楚國在鹿上會盟。

主要就是商討誰當大哥,齊楚兩國是當時的扛把子,國際影響力較大,宋襄公的意思就是要這兩個國家承認他為盟主,以後大家出事了,由他來主持正義。

以宋國的實力,是無法成就宋襄公的英雄夢的,但這不影響宋襄公心懷遠方。

結果沒成想,齊楚兩國竟然答應了讓宋襄公當盟主。

這事吧,是有淵源的,當年春秋首霸齊桓公去世後,齊國因爭奪王位內亂,宋襄公後來幫助齊國太子昭登上王位,就是齊孝公。

所以齊國要還這個人情,當時的楚國大佬是楚成王,楚國向來是靠拳頭說話的,就假意答應了宋襄公。

很明顯,宋襄公這細長的脖子是撐不起這厚重的王冠的,他的哥哥子魚對他說,槍打出頭鳥,宋國以後要被諸侯針對了。

果然在當年的盂之會上,楚宋兩國約會談判,大家說好了,不乘戰車,不披兵甲。

宋襄公的哥哥子魚讓宋襄公最好做好準備,宋襄公很不滿,是我自己提的要求,然後我自己又背信棄義違約,我不要臉啊,以後怎麼當盟主。

子魚沈默了,抬槓我是不如你。

楚成王那邊就簡單多,遇到這笨蛋還有啥好說的,教他做人就行了。

雙方一見面,宋襄公被被楚軍綁了,好在他哥哥子魚跑回去了宋國。

楚成王本來想拿宋襄公來要挾子魚,不交出宋國,就殺了宋襄公。

子魚堅決不從,誓要與宋國共存亡,宋襄公這個賠錢貨,我們才不要。

楚成王一看沒轍,殺了宋襄公要背罵名,划不來,就把他放回去了,宋襄公得以再次成為國君。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對宋襄公沒用。

公元前638年,宋國攻打楚國小弟鄭國,楚國決定要再次好好教育宋襄公。

雙方選好了在泓水邊上開戰。

宋軍在泓水北岸嚴陣以待,一切準備就緒,就等楚軍了。

子魚這時候向宋襄公建議,楚軍人多勢眾,一會趁著他們渡河時攻打他們,我們才有機會取勝。

宋襄公翻了一下白眼,我不能乘人之危。

楚軍順利渡河,還沒有擺好隊形,子魚再次說道,時不我待,這麼好的機會不要浪費。

宋襄公再次翻了一下白眼,說道「不重傷,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意思就是體面的人是不傷害受傷的人,不俘虜年紀大的老人,不攻擊不成隊列的敵人。

子魚已經有點絕望了,望著宋襄公,臉上寫滿了都是罵人的話。

最終宋軍被打敗,宋襄公中箭,不久因傷身亡。

這件事後,宋襄公就成了迂腐不懂變通的代名詞,但卻沒有人去譴責楚國的言而無信,仁義之師終究還是敵不過兵不厭詐。

風度翩翩的公子范是我們所有人都所嚮往的,仁義道德通途是需要代價的,正義凌然的行為已經比不上了勝利者的小人行徑。

在帝王事業和禮樂人格之間,宋襄公選擇了後者,他自己雖然是殷商亡國的後人,但不影響自己要捍衛祖先的榮耀。

這個時候禮樂制度已經有了被拋棄的跡象,宋襄公搭上身家性命想要追求的仁義,換來的卻是《穀梁傳》的嚴厲批評,「信而不道,何以為信?道之貴者時,其行勢也。」

意思就是做人要學會順應形勢,你都死了,你堅持的還有道理嗎?

迂不腐迂腐我不知道,順應形勢就一定要不擇手段嗎,如果每一次失敗都換來的是一聲譏笑,黑吃黑是不是也要被奉成真理。

豁出性命也要堅持某些難能可貴但又不合時宜的東西,我只能說,宋襄公,我敬你是條漢子。

當出現唯結果論的聲音時,世道就已經變了。

關鍵字: